《王道的辉煌:赫赫姬周 第一部:离豳迁岐》
第19节作者:
长安射天郎 “原来是这样。在下对宗姜联盟的情况所知寥寥,还请上侯恕亚圉的卤莽失礼。我们大原姬氏与有邰姜姓是祖上至亲,还请上侯看在豳邦的薄面上给有邰姜族以关照。我在做客有邰时确实发现他们无邦君而设长老,却没想到政体与我们大家完全不同。还有一事需请教褒侯,您说的黄帝与炎帝的禅让之约又是怎么回事情?贤侯方才一席开明高见,亚圉甚感新鲜和亲切。像您这样的贤侯,亚圉十分盼望今后能多多亲近,庶几聆听教诲、开启心智。上侯与贤侯都是姒姓出身,久闻姒姓多才俊,两位尊侯可谓正当其名。还请日后有机会多引见亚圉结识些西土诸姒。”
日期:2012-03-01 12:17:27
崇侯听了诸位侯贵的议论心情也复好转,不待褒侯答言,抢先向亚圉表态:“不知者不为罪!贤侯为西土诸姜请情也是出于一片仁者赤心。小侯自当膺从尊意关照有邰,其他诸姜的绥靖也自有分寸,毕竟都是西土故人与世代望族。贤侯对我们有姒诸氏如此友好,身为诸姒之长,小侯定当会为大家多创造些交好的机会。等尊驾一行朝觐天子后返回西土时,我当邀请莘侯、褒侯、缯侯、卜男、扈伯等左近姒姓诸侯共宴贤侯,咱们就此说定了。”
崇侯啜饮了口美酒,继续解释:“这炎黄禅让之约是这样的。相传最初的黄帝与炎帝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俩,母亲也都出于有蟜氏,黄帝论年齿还要管炎帝叫兄长,炎帝部落也较黄帝更兴旺。阪泉大战后,当时的炎帝同意部属归附黄帝指挥,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黄帝老了后,新的炎黄联盟领袖要由两个部落共同推选,这样炎帝系也就有机会掌握大权了。这个条件黄帝答应了,他觉得本来就是同胞同族,也没必要非分个彼此,能者为君在当年是天经地义的。”
闻听崇侯开始八卦老祖先的往事,好奇的豳邦人等个个大感兴趣,聚精会神地聆听。崇侯见状,自然也高兴万分,抖起精神继续八卦:“谁也没成想,后来炎黄联盟击败了东夷大首领蚩尤,夺取了中原的霸权,东夷各部也成了联盟的主体之一。再后来,禅让着、禅让着,这天子的职位就落到东夷人的手里了。他们论部落数量和人口规模比西土出身的华夏族群要多出很多,推选时东夷集团人多势众,偶尔就占咱们华夏人的便宜。这事情直到我族的英明祖先横空出世,大禹王治水成功继位于夷舜才扭转过来。再后来,夏启以我姒姓联盟为核心建立了夏朝,这禅让制也就从此废了。”
宴会的气氛变得轻松和愉快起来,谈古论今摆八卦总是市场反映最热烈的。
诸盩是个豪爽的粗性情,不顾在座有话语权的都是朝廷诸侯,从中插言问崇侯:“崇侯大人,我真是太佩服你了!不仅爵高位尊,名满天下,而且年纪轻轻就满腹学问。我最近好几回听人管咱们西土人氏叫华夏,这华夏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好端端的不叫西土集团,偏叫让人听不太懂的华夏集团?”
“哈哈,豳侯的弟弟真是快人快语!那小侯就解释一下,其实在座的好多人都知道,见笑了。”
崇侯接下来转入正题:“诸位都知道,我们广袤西土最高、最大、最长的山脉叫华山或者太华山,自古以来咱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它的旁边。此外,咱西土诸族念“大”的发音为“夏”,还有些部落里“夏”和“大”就是一个意思。所以当部分咱们的祖先离开西土,向东迁徙并称霸中土和大东后,就称呼自己为华夏人,意思是我们是从华山来到东方的强大族群。事实上咱们的先人炎黄联盟也确实战胜了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长期统治东面的世界,所以不管何时开始叫华夏,是自称还是东夷或苗蛮称呼咱们的祖先,他们都对得起这个响当当的名号。”
见到一众自豪于先人英勇的西土精英纷纷点头称是,崇侯更得意地继续发挥:“我的祖先姒文命治水成功后被世人称颂为大禹,跟他一起在东方忙碌的西土先辈们自然念成了‘夏禹’,东边的土著们没弄明白‘大’和‘夏’是一个意思,也跟着乱叫。后来成立了世界上的第一王朝,大王启也被称为‘夏启’,按咱西土的原义就是‘大启’,这王朝也就定名为夏朝或有夏,我们老姒家在东方的王族就成了夏后氏。总之,‘华夏’或‘夏’本是咱们西土人氏自夸的美称,东边和南方的二百五土著居然也就一直按照咱们的说法这么也跟着说了,哈哈!”
“还是咱们西土人牛啊!”
“可不是嘛。瞧一般东夷和苗蛮人长得那个鸟样!东夷面黄肌瘦得跟营养不良一样,苗蛮又黑又挫长得像鬼!连想找几个绝色美女都很难......”
“是啊,是啊。我们西土男儿普遍身材高大,力大耐劳;女子往往高挑白皙,能生会养。现在中土和东方的贵族,那个娶媳嫁女不抢着和咱们结亲通婚!我听说,在东边世界,连姜族的姑娘都老抢手了,哈哈!”
“对头!我当年出使商畿,碰上长得好看的姑娘后生,一打听,十有八九都有咱们西土的血缘,不是老姜族的种就是姬、姒、姞、任、祁等西土名门的苗裔。那些纯种的赢、偃、熊、江之族,长得那个歪瓜裂枣样,寒碜!连堂堂大商的子姓王族不也乐于和华夏望族攀亲家嘛!”
“来来来,为我们强盛的华夏干杯!为了西土的光荣干杯!”
“华夏威武!干了。”
大殿里气氛热闹起来了。诸盩率先打了岔,崇侯兴致勃勃地接话题后,诸侯的亲随们也放松起来。诸人你一言我一语,炫耀着身为华夏人的骄傲,兴致盎然地彼此敬酒。
日期:2012-03-01 12:21:46
“大原偏远闭塞,很多先代的故事都难以见闻。难得上侯的精彩讲述,让我辈大开眼界。亚圉还有一事不明,禹王不是伯鲧的儿子吗?贵姒姓和崇邦原先不是一直在咱雍州地界立国吗?怎么禹王就跑到东方去治水了?还请上侯赐教。”
崇侯的情绪益发高兴:“事情是这样的。帝尧执政后期,天下闹洪水。我们的祖先原先在渭水下游一带立国,老家一带也经常闹水,所以逐渐就对治水患有了心得。先祖崇伯鲧为了防治水害,发明了修筑堤坝的办法,同时也首创了版土为城的高招。后来就被帝尧请了去,派到水患最厉害的大河下游治水,也就是兖州地面。我祖伯鲧拿在雍州的办法治水,但是兖州那里地势低洼,而且九河纵横,还有济水跟着捣乱,根本不像在老家的情况,所以就失败了。谁成想帝尧这老糊涂怪罪我祖伯鲧治水不力,居然命令缺德的祝融氏把我祖伯鲧在羽山给殛杀了。”
崇侯讲到这里,身为祝融氏之后的程伯脸上露出了不自在的神情。好在崇侯并未注意到,继续着自己的话头。
“后来帝尧又任用我祖大禹继续治水。禹王生性聪慧勤奋,组织能力强,也善于团结众人。他和伯益以及后稷一商量,对了,后稷就是你们大原姬氏的祖先,决定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后来禹王真的成功降服了兖州地面的水患,把其它几个水害严重的州也一起治理好了,于是东方的人们对他是感恩戴德。这时候当天子的是夷人帝舜,死前按照禅让制把帝位传给了我祖大禹。我祖大禹治水主要的活动地点在东方,那里人口众多,文化当年也比咱西土发达,所以禹王就留在东方没再回西土。以后的事情,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话说我祖大禹如果不是去了东方发展事业,这崇侯的位置也就传不到小侯手里了。禹王是我祖伯鲧的正宗继承人,他在东方当天子,这有崇邦国的首领位子也就被他在老家的弟弟继承了,就是小侯的祖先。”
崇侯谈起祖先的光荣历史眉飞色舞,亚圉等人也基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和来龙去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