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股民成长为职业操盘手的故事》
第43节作者:
股峰求道 日期:2011-05-26 10:27:43
顶部与底部的实际操作
今天早上看了一下各大证券报和财经网站的一些文章,猛然间发现所有的报纸和新闻都把投资者引入了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的名字叫做‘重猜测,轻操作’。
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句话,在报纸和网站的新闻报道中,都出现了一些‘让人振奋’的消息,无论是高盛和中金的唱多,还是某证券报头版的资金并未撤离中国,所有的这些信息都在暗示投资者股市还有希望,人性的弱点在于喜欢听到自己喜欢听的话,特别是现在在很多股民套牢的情况下,给予股民希望既稳定了社会,又靠这种能吸引眼球的新闻起到‘唱红’的作用。
但是这里有一个陷阱,股市有希望不意味着行情要到来,这里我们为了说明问题先把行情简化为大级别趋势的上涨和下跌,大级别的趋势行情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是需要各种因素合力的博弈,这种博弈的最后表现形式为上涨或下跌,新闻媒体利用人性爱听‘好听话’的弱点推出看多的新闻,等于偷换了概念,等于把股市有希望等同于行情即将到来,由于媒体的权威性和鼓动性,媒体的消息报道会下意识的影响绝大部分人的判断,因为人的判断是基于基本的摄取信息,如果这个信息是让人看多的话,你说人的思维判断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更可怕的是要‘有意识’的从头脑中删除这些信息是非常困难的,难道没看到一条新闻你都怀疑吗?如果那样岂不是很容易陷入精神失常?!
我们无意去讨论新闻的意义,我只想在这里提示大家,除了去主观的判断市场外,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际的操作上,‘做’永远比‘想’更能带来实际的利润(减小损失也是利润)。
为了方便大家‘做’,我设计了一个填空,你可以借鉴一下并找到自己的答案。
如果大盘继续:1、下跌( )点,
2、上涨( )点,
我的股票也跟着:1、下跌至( ),
2、上涨至(),
那么我应该如果操作:
1、全部卖出
2、卖出一部分
3、止损卖出
4、继续持有
5、加仓买入
在完成这样一个简单的填空后,我相信这个最基础、最基本的操作策略也能为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
日期:2011-06-03 06:33:50
“均线是非常好的指标,有些时候均线本身能形成系统,因为他可以很好的反应价格本身,但究竟是否可以把20日或者30日均线作为支撑,这是个个性化的问题,如果你作为新手手头有没有好的回落支撑手段的话,那么这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支撑的方法,那么还是你用自己手中的锤子比较好。”股峰老师解答道
“锤子?”我问道
“哦,我指的是你手中的判断方法,如果把他比作一种工具的话,我想锤子比较适合。”
“有意思的比较!为什么你会这么想?把他必成锤子?”现在我对股峰老师的每一种思想都好奇,也许是我开始认识到这种思维的差别导致不同的结果。
“恩。“股峰老师略作沉思道”你知道吗,如果把职业交易人这个职业同生活中的职业相比较的话,我认为交易者这个行当有点像我以前认识的一位修鞋的朋友。“
“修鞋的?“我忍不住我的惊讶,
“是的,修鞋的。“股峰老师再一次强调。
“怎么可能?修鞋怎么能与股票交易放在一起比较。您不觉得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吗?“在我心中股票交易可是非常神圣的行当,怎么能与修鞋的相比较呢?!
“呵呵,你反应很大哦,不要带有有色的眼镜来看待职业,修鞋的不一定就比做股票的差,每个职业都应当受到尊重。“
看到我点头同意,股峰老师才接着说了下去“很多年前我还在证券公司的户室交易的时候,在离户室不远的地方有个修鞋的摊位,我穿鞋比较费,所以经常去补个后跟什么的,时间长了便和摊主成了朋友,我发现做股票跟修鞋非常的像,一只鞋拿到他的面前他就知道应当怎么修了,就像一个交易者知道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样,修鞋的周围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很多的工具,每一样他都用的非常熟练(交易者也有多种熟练的工具)特别是他的那个小锤子,叮叮当当敲一阵就把鞋修好了,非常的神奇,他没有用什么神奇的工具,只是用了最朴实无华的,最擅长用的锤子就修好了一只鞋,这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交易者的交易方法和工具不要多么复杂,越复杂越不好掌握,只要有一支锤子在手就已经足够了。“
我细细回味着股峰老师的话,在暗暗问自己“我有自己的锤子吗?“
沉默过后,我问道“既然操作是如此的简单,为什么赚钱是如此的难呢?“
股峰老师笑道“这就是市场神奇的地方,尽管市场的本质是如此的简单,但人性是复杂的,就像在卖出股票的时候卖出后如果股票大涨,很多人会后悔莫及但却缺少追涨的勇气,人性的贪婪、胆小、欲望在市场中显现无疑。“
“可是股峰老师尽管我已近学习了如此之多的知识,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依然感觉匮乏,能结合实际给我讲讲吗?”我央求道
“呵呵,好吧,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实际案例的学习。“
待续中……
端午节后将推出案例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