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51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4-05 21:36:55

  又是不辞而别,好几天没有更新,这让我觉得很对不起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这几天思路不太好,加上忙一些其他的事情,就暂时先把这个事情停下了,今天还是觉得没什么灵感,所以还是不写了,跟大家说说别的吧。
  事实上,写历史虽然不像写小说,需要那么多的灵感,却也并非一点不需要。要想在卷帙浩繁的史书中找到历史发展的主线,用主线讲述一个国家的兴衰,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哪些事情需要详细讲述,哪些事情只需一笔带过,哪些事情又不值一提,这都需要仔细取舍,认真考虑。没有一点灵感,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很难令人满意,难免有记流水账,或者遗漏某些重要事情的错误发生。
  另外,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史书一般很难会有同样的说法,大多是各执一词,这种问题也很难解决,究竟哪种说法是真的,更接近历史事实,哪种说法又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这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证,即使这样,也根本做不到完全考证准确,只能尽力。
  尽管现代史学理论已经证明了再现历史之绝对不可能,但求真毕竟是治史者不灭的梦境……
  ——茅海建《崩溃》序
  这也是我一直想努力做到的。
  至于观点上,我也希望能做到尽量客观。作为一个专业出身的历史研究者,客观对待历史问题是最基本的专业要求,所以,我不会因为写西夏史就刻意偏袒西夏,贬低宋朝或辽国,即使是在个别字眼上,我也会努力注意。相比而言,天涯上某些写历史的牛人,点击量特别高,名气特别大,连书都出了好几本,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好。举个例子吧,这是我从那位牛人的帖子里找到的一段话:临死前,仁多零丁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悲哀。他的倒下证明了西夏人成色,这个民族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真正的战神出现。无论是战绩,还是武德,都低劣得一塌糊涂,说到底,他们只是一群在特定的历史夹缝里得逞一时的小丑而已。

  我承认,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笑了。
  对于这位牛人我还是很尊敬的,毕竟宋朝的历史那是相当的复杂,能把这么复杂的历史写清楚,还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欢,实在不容易。可我要说的是,党项人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也为我们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何要刻意排斥他们呢?如今早已经没有了党项族,元灭西夏后,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了,而我们汉族人中,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流着党项人的血,拥有党项人的基因。如果说西夏人是小丑,那我们这些人又是什么呢?

  而这样的例子,在那位仁兄的帖子中比比皆是。
  所以后来我不再看他的帖子了,不管有多少人捧他,支持他,不管他的点击量有多高,成就有多大,我都不再看了,在我看来,他并非一个真正的历史研究者。
  我这不是人身攻击,更不是红眼病作祟,我只是说出自己想说的而已。
  每一个曾经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民族,都值得我们尊重。
  有朋友问我出版社编辑联系我出书的事情,关于这个问题,倒是确实有几个出版社的编辑曾经联系过我,而我现在也写了十几万字,出本书字数也不算少,不过后来都还是不了了之了。我一直觉得出书和谈恋爱一样,也是要讲缘分的,而且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所以我只能继续等待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继续把接下来的内容写好,别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厚爱。
  行了,废话就说到这,明天如果思路好的话,我想我会认真写,然后及早更新的。谢谢大家!!!
日期:2011-04-06 21:57:27

  可以想象,这场战争的失败对宋神宗的打击是多么巨大。宋神宗一直是想做一个明君、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他想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让宋朝强大起来,不再受辽和西夏的欺负,收回燕云十六州,光宗耀祖。所以他上台后,很努力地办了几件大事,变法、开熙河、平交趾,当这些事情都办好后,他决心出动大军,一举荡平西夏,解决这个骚扰宋朝近百年的小国。为此他不惜顶着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执意组织了宋朝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相信,四五十万久经战阵的士兵在他亲自挑选的名将的带领下,一定可以灭掉西夏,达成他的夙愿。

  可灵州城下宋军的惨败如同当头一棒,把神宗打得神志模糊、眼冒金星,不算随军民夫,仅仅兵员损失就达三十多万,辎重物资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他苦心经营十多年攒的这些家底,就这么全都化成浮云了,他怎能不痛心!
  事已至此,再伤心也没用了,现在唯一要做的,是要追究几个统帅的责任。朝廷把如此重任交给你们,本指望你们同心协力,建功立业,可你们却互相争功,贻误战机,致使几十万大军功亏一篑,怎能轻饶?
  种谔,贬为凤州团练使!王中正,贬为金州观察使!高遵裕,贬为郢州团练副使!刘昌祚,贬为永兴军钤辖!
  神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对这几个人的处置中,除了刘昌祚比较冤枉外,其他几人倒也不算憋屈。
  至于李宪,由于他确实立有大功,又保全了熙河路的部队,加上他巧舌如簧,几句话就把自己的责任推的干干净净,所以神宗并未降他的职,过了几个月反而给他升了官。

  如此惨败的情况下,神宗的气愤是可以被理解的,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此次元丰伐夏宋朝虽然失败,却也并非一无所获。在战争前期宋军夺取了西夏许多城寨,而且使西夏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后来即使全线溃败,却也保住了米脂寨和兰州等刚攻取的西夏战略要地,为以后继续制衡西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再来说西夏这边。西夏在宋朝溃败的时候一路猛追,收复了之前被宋军攻占的大部分城寨,唯有米脂寨和兰州因宋军势大,自己实力有限而选择了暂时放弃,夏宋双方又回到了战前的相持状态。
  以前宋朝不挑起战争,梁太后都要主动挑衅,这次宋朝空前绝后的五路大军征讨后,梁太后又怎肯善罢甘休?她势必要进行疯狂的报复,让宋朝人尝尝轻易侵犯西夏的苦果。在战争结束后,梁太后不顾战时西夏的巨大损失,开始了对宋朝边境的频繁袭扰,一时间夏宋边境战火四起,宋朝边将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残酷的现实也让宋神宗从战败的巨大悲痛中清醒了过来,他知道,消极面对是没有用的,那只能使西夏越来越肆无忌惮,边患也永远不可能消除。须知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唯今之计,只有再商对付之策,与西夏斗智斗勇,绝不能一蹶不振,听任其犯边。

  宋元丰五年(西夏大安八年,1082)五月,宋神宗得到情报,说梁太后在西夏全国点集兵马,每十丁中抽调九丁,打算几路入侵宋朝。神宗急忙下诏,命边将各上制敌方略。
  李宪提出再发大军,集中于泾原路,直指灵州,同时吸取上次元丰西讨的教训,一路上修筑堡寨,步步为营,可剿灭西夏。
  此时的种谔已经升为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他与他的上司、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也商量了一下,认为可以在新占领的西夏横山地区做做文章。在横山地区多筑城寨,细心经营,是很有必要的。他们提出了经营横山的三大意义:一、横山是西夏的东大门,易守难攻,如果能够守住横山地区,那么进可攻取西夏银、夏、宥三州,退可保宋朝边境地区免受西夏侵扰;二、横山地区民风剽悍,一直以来都是西夏精兵的主要来源地,守住横山地区,既可削弱西夏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能使这些党项人为我所用;三、横山地区盛产马匹、青盐和铁器,守住横山地区既能打击西夏经济,又能扩大宋朝的财源。

  上次五路伐夏的惨败让神宗心有余悸,因此他否决了李宪的建议,而沈括和种谔的建议则是让他眼前一亮,认为可以考虑。他当即派给事中徐禧、内侍省押班李舜举前往鄜延路,实地考察筑城的最佳地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