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58节作者:
鬼谷幽林 日期:2012-08-13 21:01:07
停了几天,也不知道朋友们能不能看的明白,暂且先不更新。
贴一段文字:
陳摶老祖《太極陰陽說》:
兩儀即太極也,太極即無極也。兩儀未判,鴻濛未開,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氣交融,萬氣全具,故名太極,即吾身未生以前之面目。
二儀者,人身呼吸之氣也;鴻濛者,人身無想之會也;日月者,人身知覺之始也;山川者,人身邉又w也。故四者之用,咧畡t分為四象,靜之則總歸太極。故修玄無別法,只需冥心太無,體認生身受命之處,而培養之、扶植之、保護之而已。故曰歸根、曰復命,要不出冥心凝神四字。
所以必欲冥心凝神者,蓋觀法于天地而自得也。
太上曰:“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夕。”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所以,日月呔枚杌模酱ǖ炀枚澜撸宋餁v久而衰敗,氣化傳久而舛錯,總不如守一太極之可久也。
此事本極平淡、極簡易,而世人往往不能者,總壞于一點塵機,即是太極中一點動性。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生陰之靜,非真靜也,是動中舒緩處耳,亦動也。是以生生不息,變化萬殊,萬殊既成,吉兇出焉。
圣人作《易》,所以指吉兇、推變化。要之,必以守真為主。故《易》者,戒動之書也。子等從此入門,庶不失高真妙旨。
日期:2012-08-16 13:44:38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一。归一,统率,源头。
纪。本义:散丝的头绪。引申义:法度,纲纪,法则等。
气。这里是指“道”化育天地万物的功能。
翻译:
道,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是(一切)天地万物生死存亡的运行法则的总源头;万物由她所创造,天地由她所生成(这是“道”的作用之一);“道”包宏天地万物而无形无迹;“道”化而为“气”(这一过程)在天地形成之前,(这种“气”)也是无形无迹的,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名称,被人们称作“神灵”。
解说:
本句赞美“道”的功能,也提出“神灵”的概念。“神灵”即“道”生养化育天地万物的功能;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称之为“道之气”。到这里,我们明白了,“神”其实是“道”生化养育天地万物的这种功能,或者说是“道”对天地万物的这种作用。而,“道”又无时无处不在;也就是说,自天地生成以后,“道”就无时无处不在起作用,无时无处不体现她的功能;因此,“神”就可以代称“道”。至于在天地形成之前的“道”是什么样的,就更不知道了,《老子》说:“道法自然”,这意思也就是说,他老人家也说不清楚吧。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神明。
神。这里是就人而言的,即“人之神”。人得“道之气”即得“道”,也就是:人“依道而行”;人“依道而为”就能神秘莫测所向无阻,这就是“人之神”。
明。明亮,清晰。
神明之源。人“依道而行”就能明了(一切),而人能明了一切的前提是有“道”可循,因此说“道者,神明之源”。
德。得,得道而行。
一。
前一个“一”,同上文。
后一个“一”,是“道生一,一生二”的“一”;这个“一”实际也说的是“道”的一种功能,类似我们上面说的“神”;因此,这个“一”也代称“道”;“得一”就是“得道”。人“得一”就是遵循“道”去行动以体现“道”的这种功能。
术。道术。“道”的功能所展现出来的具体的方法方式,叫“道术”,前提是遵循“道”。
翻译:
所以,“道”是人们运用“内神”以明了万事万物(包括盛神)的总源头,是统率万事万物(千变万化的现象)的总纲纪(包括运用内神之法);因此,要遵循“道”(得道而行)去涵养和运用五神(五神的功能称为五气);心神能够“得道而行”才会拥有“道术”。
解说:
本句说明,人拥有“道术”的前提是:人能遵循“道”去涵养和运用“内神”(内神,包括五脏神,识神,欲神,元神)。“道”根本纲领,统率一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