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第28节

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07 10:35:27

  (正文)  欧词中的第三种题材就是闺情词了。欧词的闺情词的场景也是唯美的,前文解读过的《临江仙》和《南歌子》就是很好的代表。再来读一首。
  蝶恋花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这首词虽不及《临江仙》《南歌子》,但文笔流畅,口感十足。其中“帘影无风”,又为何“花影频移动”?想必是人醉了,就像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墙走我不走”,呵呵。翠被双盘引得女人回忆起去年此时与爱人同床共枕。但是美好的回忆却被黄鹂的“时一弄”无情的打断了。“花里黄莺时一弄”之“弄”字堪比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字!
  欧阳修的风流并不输于宋祁、张先等人,只是就如前文所讲,后人尤其是南宋文人为尊者讳皆隐去不提。

  不过名人的风流韵事人们总是喜欢津津乐道,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就像小品中说的,没有绯闻的名人就算不上名人。欧阳修可是大大的名人,他的绯闻不止我们前面说过的。
  欧阳修曾有一段时间出差颍州,筵席上结识一名歌妓,色艺双绝,每次都是唱欧词侑酒。一来二去,两人就暗生情愫。欧阳修特意写了首词赞美这位美女。
  《玉楼春》
  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垂绦双袖卷。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当头一曲情何限。入破铮琮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抬粉面。
  我们说过欧阳修对生活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所以才会对自己爱慕的女子如此描写。
  也不知是真是假,二人在筵席上当众约定他日若欧阳修到颍州为官,须收此女为妾。后来大家都知道,欧阳修果然知守颍州,但却已已找不到这个歌妓了。欧阳修很是沮丧,在撷芳亭留诗:“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心中满是悔恨之意。三十多年后,苏轼路过颍州,看到亭中的题诗,笑着说:“老师所题之诗怎么和当年杜牧的绿树成荫的诗句差不多呢?风流不让前人啊!”
  杜牧的事是怎么回事呢?
  杜牧在唐朝风流界算的上是一哥了,他比柳永玩的更好之处在于柳永仕途坎坷,只能在青楼界厮混,而杜牧则是当官风流两不误,且名气大名声佳,真不知柳永难道就没有学学前人的经验?杜牧在宣州做幕僚时听说湖州美女甚多,就慕名而去。湖州刺史崔君素一看杜大才子选美来了,赶紧把全城的妓女都集中起来让杜牧挑(靠!这是什么政府官员,整个一皮条客。偶像的力量啊!),可是杜牧愣是一个没看上。崔刺史看来是真粉丝啊,一招不行又想一招,他决定利用职务之便在江边搞个龙舟大赛,全城的男女老少都会来,让杜牧从中慢慢挑。哽咽中,崔粉丝的拳拳之心!结果比赛都快结束了,杜大才子还是没有看到中意的。正当崔粉丝无比沮丧时,奇迹出现了,杜牧看中了一个只有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场景如此熟悉,欧阳修?盗甥案?)。于是承诺十年内来湖州作刺史,迎娶此女。此后杜牧求爷爷告奶奶的终于当上了湖州刺史,可是已过了十四年,那个女孩子早已嫁作他人妇了,还生了三个孩子。杜牧极度失望之余,写下了这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日期:2012-07-20 17:12:33

  (正文)

  再回想欧阳修的那首《望江南》“叶小未成荫”之句,窃以为欧公风流之下却有些特殊的爱好。
  欧阳修的风流也只是墙外开花,纳妾对于他几乎是奢望,因为他的夫人薛氏是个醋坛子。当时宰相王旦去世,欧阳修为其作墓志铭,王旦的儿子送给他金酒盘盏作为润笔费。欧阳修不要:“这些我都不缺,我缺的是捧盘盏的人。”王的儿子急忙在京师花两千贯买了两个侍女,连同盘盏一并送去。结果欧阳修只收了东西却遣回回了侍女,说自己之前所说只是戏言罢了,其实他是因为惧内,说说可以,来真格的,对不起,薛氏坚决不允许!

  欧阳修虽贵为一代文学大家,又被后人尊为道德文章的楷模,但他对生活的态度似乎比晏殊轻松许多,而且始终有一颗童心,所以关于他颇多戏谑之事。
  欧公一向不喜欢释家,有一日一个大和尚到他家做客,闲谈中得知欧公有一个儿子的小名叫僧哥,于是得意洋洋的问道:“你即不喜佛,为什么要给孩子起这个名字呢?”欧阳修微微一笑:“人们一般为了孩子好养长命,都要给孩子起个贱名,比如说狗蛋、赖小之类的。”大和尚闻之色变,作揖告退。呵呵,欧阳修的嘴可真够损的。
  有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喝酒,文人饮酒自然是要行酒令的,而且所行的酒令也很雅。那就是每人作诗两句,内容呢必须至少是犯徒罪的行为。第一个人唱到: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第二个人的是: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轮到欧阳修了,他则吟到:“酒黏衫袖重,花压帽檐偏。”众人不解,认为酒令不对,欧公徐徐解释:“各位想想,喝酒要是喝成这个样子,还有什么事不敢干呢?”大家恍然,皆称妙。

  欧阳修对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创作要求极严,到了晚年,还经常把自己之前的文章著作拿出来勘误修改。夫人薛氏劝阻:“都这把年纪了,何必还辛苦自己,难道还担心老师责备吗?”欧公笑道:“不是怕老师责备,是怕后人们笑话!”治学不谓之不严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