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业务员——一个销售人员的成长经历与自我救赎》
第11节作者:
孤自幽伤曲 当我们扭扭捏捏的把面吃完,已经8点了。吃饭的人虽然比刚才少了些,但是店里生意依然火爆。
我们踱出了店门,向玄妙观走去。
玄妙观的所有殿门都已大门紧锁,但玄妙广场上依然游人如织,7、8个小商贩在兜售着各种玩具引诱孩童,周边几个小孩缠着父母嚷着要买;5、6个10来岁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玫瑰追缠着甜蜜的情侣——其中一个小女孩估计不到10岁,干脆坐在地上抱着一个小伙子的腿,小伙子看着周围一脸尴尬,挽着小伙子胳膊的那个姑娘对着地上的小女孩一边摆手一边说着什么,估计他们是“老夫老妻”。两边的商铺里挤着黑压压的人,“哎呀呀”门口的音响里放着《老鼠爱大米》的DAY版,轰隆轰隆的声音像在叫春。几个商铺门口的冰柜前都挤满了人,仿佛像在搞免费赠送一般。
我们转了一圈以后感觉没什么意思,于是准备回去。走到一个阴暗的拐角处时,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就买这么几朵,今晚回去跑圈罚站不许吃饭……”我们刚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望去时,一个黑影迅速地溜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只留下了一个手捧一大把玫瑰的瘦小的身影在阴暗中瑟瑟发抖,她看了我们一眼,转瞬间便向人群中奔去,我们盯着她的背影,发现她很快便物色到了目标。
日期:2011-08-29 19:55:19
39
回到住的地方已将近10点,大家迅速地洗漱准备睡觉,因为明天要起大早去园区人才市场面试。
洗完澡后,我躺在床上静静地翻看着白天买得那本《人性的弱点》。
序言一里通篇论述的一个中心即是戴尔?卡耐基本人有多么了不起,别人在运用了他的理论后变的有多么的成功。想想这老小子也真不谦虚,或者说自信过了头。现在终于明白原来吹牛不是中国人的专利,美国人除了美元大棒外,吹牛也是把好手。于是把书一合,随手扔到了一边。
9df8; 把手机闹铃调到了6:00,放在一边,眼睛一闭,睡觉!
正当我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被许守远的声音吵醒,“诶诶诶,兄弟们,好久没有特别节目了,今晚也不来?”
他这句话仿佛真理般醍醐灌顶,我们都纷纷兴奋了起来。
其实这个特别节目是我们大学阶段每晚临睡前的保留节目,就是每人讲一个段子,荤素通吃,这也是我们除了打牌之外的另一大共同嗜好,只要人全,风雨无阻。农村学校没有成人教育的内容,我的启蒙老师,除了余杰电脑里的那几部AV,几乎全部来自于这些段子。由于最近忙着找工作的事情,几乎有2、3个月没有进行临睡前的必修课。
许守远清了清嗓子,讲了一个老头爬灰的乡村故事。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理解这个故事的精髓,过了大概十几秒钟,突然反应过来,余杰和伊璐笑得捶胸顿足,把各自的床板敲得咚咚着响,我也笑得差了气,眼泪都憋了出来。
这时听见于明易在外面敲门,嘿,开门开门,什么好事情?伊璐下床打开灯,然后开了门。
他们4个都拥了进来,一起加入了故事会的行列。
日期:2011-08-31 19:07:18
补37-1
(有很多网友问我为什么写了这么久还没有写到业务层面,这里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你现在所看到的其实就是血一般的真实的普通业务人员的生活写照——后面的故事都会从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而展开,业务是立体的、系统的工程<这里请允许我用工程这个词>,签单不是销售人员的全部。我们同样离不开吃喝拉撒坐卧行走,还有很多刚刚步入业务大军的新人,他们除了要成功的签单,我想更多人的生活——还是会为了省1、2块钱宁愿走路而放弃坐公交车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省吃俭用、卧薪尝胆……真正成功的业务员不应该只得到金钱,不然你会如我般失败……我会用我全部的诚意,来述说一个真实的普通的立体的销售人员的“生活”。)
那是我第一次吃苏式汤面,后来由于工作和经济的原因几乎每天都让这些面条溜进自己的胃里。虽然仍然感觉难吃,但都没有刚开始时反应那么强烈。或者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根本没有资格嫌弃这些仅有的为数不多的、我们还能吃得起的午餐的主要食品——我们工资的涨幅远远低于物价的涨幅。
我并没有任何文化的、地域的、亦或是纯感性的鄙视或仇视苏式汤面的意思,更没有任何伤害“老苏州”们的企图。我们先来看看“老苏州”眼中的苏式汤面。
日期:2011-08-31 19:08:17
补37-2
“早些年,一进面馆便能听到熟练的跑堂嘴里唱出一串的专业术语:“诶——来哉,三号台老面孔,三两蟮丝面,要龙须细面,清汤、重青、重浇过桥……”呵,足可见苏州人对面的要求之高,真可谓精细到了极点。也许你不明白,这些“术语”的含义,且听我慢慢解释:宽汤,指要汤多面少,紧汤则反之;重青,指多放蒜味,免青则免之;重面轻浇,要面多浇头少,重浇轻面则亦反之;过桥,大家就都晓得咯,就是浇头用另外的盘子盛放,不浸于面中,分开享用的意思。这些要求,老吃客们一般都会事先关照好唱面的跑堂倌,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一丝不苟啊。
汤面,最重要的,自然是面条。细白的面条,整整齐齐地盛满一大碗,翡翠色的蒜叶或散落于面条上,或漂浮于汤水中,这一青一白的色泽,光看便会让人垂涎三尺。更别提“哧溜”一声吸入口中的软渭之感了!至于浇头的品种,也是十分丰富。焖肉、炒肉、排骨、虾仁、爆鳝、香茹炒素、辣酱素交,等等,等等,既可单点,也可双浇、三浇、任意自选。其中最重要的浇头,莫过于焖肉了。老吃客们都知道,一家面店的面怎么样,从制作一块小小的焖肉的工艺,便可看出个大概。因为焖肉是最主要的汤面配菜,多选用“三精三肥”的五花大肉,切成片状,由文火加老汤慢慢煨制,吃口肥而不腻。焖肉浸于面汤中,肥肉呈半透明状,似溶非溶,瘦肉细嫩,绝不塞牙。更重要的是,焖肉焖出来的肉汁,是面汤的一味非常重要的调料。
说到面汤,可又是大有文章。苏州人将苏式汤面的汤比作其灵魂,是大不为过的。各家大小面食店都将汤料的配方视作传家之宝,秘不外传,可窥其一斑。据我亲自“侦窥”,也只能说个大概:面馆里的吊汤和饭店里的烧高汤一样,是一点不能含糊的,常年用蹄膀加以做爆蟮余下的蟮骨,以及各种自制秘方的调料,以文火慢熬而成。配上焖肉的原汁,再加上熟猪油,汤色透明如琥珀,不见任何杂质,喷香扑鼻,咸淡适中,鲜美无比。
汤准备好了,接下来便是下面的功夫了。一般一碗面所需的面条,师傅一把便能抓准,投入大锅,涌一下,加冷水,再涌一下,用抓篱捞拨成形,朝空中掼两掼,将面卷紧,看这面,立即像用牛角木梳梳好一样的,整齐划一,团而不拧。师傅用抓篱把面在空中连掼两掼,是因为不洒脱落面水,面汤就走味,面条不团紧,汤水就会很快涨干,所有操作,全都为口感而考虑。此时面放入汤中,只见红油汤中——雪白的龙须面整齐摆放其中,中间耸起,视之如鲫鱼之背;撒上些葱花蒜叶,就是一碗即能吸收汤水,又有硬张吃口的“阳春面”。苏式汤面还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捞面时不在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中,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暧,还消毒卫生。因此,苏式汤面即便在数九寒冬,食之也能冒汗。
也许有人要惊叹,吃一碗面要这么挑剔啊!而“老苏州”们不仅乐此不彼,而且吃还有花头经呢,如何吃面,方法上也极有考究:一碗焖肉面上桌,先挑和面条,将冷肉压于面下,然后啜汤,吃面。因为龙须面吸汤,浇头与汤的味道便在其中了。而且“老苏州”们非得在三、五分钟内把面吃完为好,这样才是原汁原味。如果吃吃停停、拖长时间,碗中面条吸汤过多,便如浆糊一般,食之味同嚼蜡;汤中溶下面糊味,喝下也大跌胃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