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乱世中的刘宋帝国》
第30节

作者: 命运之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22 20:28:22

  元嘉末路-2
  刘康祖被迫结车而营,固守待援。刚刚开始防守稳固,但是天不佑宋军,天空突然刮起了北风,拓跋仁趁机施展火攻。
  刘康祖营内大乱,刘康祖拼死抵抗,组织军队与魏军抵抗到底,结果全军覆没,但是他打出了刘宋的威风,打出了当年刘裕气吞万里的霸气。

  北魏军趁着气势猛攻寿阳,但是再次受阻,气不过,经连续数日血洗寿阳周围各地。
  拓跋焘亲率的本队也抵达了彭城,但是拓跋焘不是刘义隆,他是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高手,为了出其不意,他绕过彭城,直取长江。
  然而在半路与宋将臧质率领的一万军队遭遇,当机双方就拉开架势干了一场,结果宋军大败,臧质只带了几百人逃入盱眙城。
  结果拓跋焘并不攻盱眙,而是绕城南下,直逼宋都建康,擒贼擒王。
  拓跋焘兵临建康城下之时,刘义隆登城观望魏军兵势,不由的感叹道:“若檀道济在,怎么会使胡马到此啊!”
  其实此时拓跋焘的处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为没有常备水军,而且北方人难以适应这里的气候,自己还是深入敌境,再加上再过数日,各地勤王兵马一到,那处境的大大的不利了。
  所以他无意攻取建康,于是便主动放低姿态,向刘宋皇室求亲,希望能够以和亲换和平,但是高傲的刘义隆可看不上拓跋焘这号人,不想和亲,加上太子等人尽力反对,而且还遭到了刘义隆几位贴身亲信的重重阻碍,最终和亲破裂。
  接到刘义隆的拒绝信之后,拓跋焘感觉自己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大怒,立刻命令军队四处烧杀劫掠,血洗周围的城池,半个月后下令退军北归。
日期:2012-07-17 21:32:00

  [已修改]第一章 乱世开章
  自魏蜀吴三国被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之后,晋王朝便于中原大地一直屹立不倒。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晋末年,宦官当权,一时间兵祸四起。天下似乎在等待一个人来打破这个表面和平的中原大地。果然,一个叫桓玄的世家子弟降生了,随着他一起来的,是真正的乱世。然而他却并非真命之主,他不过是一个始作俑者,似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一般,真正的争霸着,正紧跟在后面,即将席卷而来。这个属于英雄的时代,终于来临。

  百善孝为先,自古便为我中华的传统美德,父母仙逝,其子必为其守孝,以尽孝道。桓府上下如今挂满着白色的帷幔,硕大的灵堂挤满了人,哭声震天。这死的人可不是小人物,乃是东晋大司马桓温,桓温的名号在东晋可是响当当的。其伐前秦、姚襄、前燕三国,生前军功累累,但在其晚年之时,竟然强迫皇帝给他加九锡。九锡是什么东西?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这些东西表面看上去都是一些华贵的赏赐,但是它的意义可是非同寻常,因为其中有些东西只有皇帝才配拥有,当年晋武帝也是这么过来的。至于桓温究竟想不想称帝倒是没人知道,因为他还没来得及做些什么,就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日期:2012-07-18 18:42:53

  桓温的灵堂一侧,蹲着一个孩子,大约五岁左右。这便是桓温最宠爱的儿子,桓玄(字敬道),年仅五岁的南郡公。南郡公的爵位本来是桓温的,世袭制度规定,老子死了,爵位就是儿子的。于是就在这个平常孩子都在父母怀中依偎,和小朋友追逐打闹的年纪,桓玄就要但当扛起一个家的重任。
  桓温留下遗命,让桓玄的叔父桓冲来接替自己担任荆州刺史。桓冲在自己兄长葬礼过后,奉诏赴任。原桓温手下文武佐吏皆来送行,桓冲临走时,看着站在自己身边年幼的桓玄,指着前来送行的文武佐吏对桓玄说:“这些人全都是你家的故吏啊!”桓玄闻言掩面大哭,所有人都为其这一举动而大惊失色。
  首先,桓冲说这句话的意思,他是想告诉桓玄,这些人之所以来送我,都是因为你父亲,而不是我桓冲有什么能代。其实也就是想从侧面对桓玄说:“小子,这些人都是你爹的手下,你以后可不能给老桓家丢脸。”而桓玄大哭,我想他不仅仅是个孩子随便的哭泣,这哭中似乎也有着含义,就像是在告诉这些官员们,你们跟着我父亲混到现在,能不忘旧情,我谢谢你们了,有朝一日,我翻云覆雨之时,你们好处多多。这不似哭泣,更似一种心理暗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