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末世 - 我在纽约对冲基金业的这些年》
第15节

作者: 糖卷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谓的大市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基准指数(benchmark)。在基金业,回报率能不能超越基准指数非常重要,可以说和基金的生死存亡兴衰是分不开的。想要购买哪一只基金,本能的第一个习惯就是去看和基准指数的比较,如果实践证明这支基金并不能跑赢大市,那干嘛不直接买追踪大市的指数基金就得了?股票类的共同基金,瞄准的基准指数一般就是包含500家大型股的标普500。自然而然的我们会想,作为对冲基金,有没有相对应的基准指数来衡量基金的相对表现呢?答案是肯定的,和股指的构成相类似,一个对冲基金的平均回报指数,综合了所有包含在内的对冲基金的回报率,如果是某一类的对冲基金,比如股票空头策略为主,那么也有专门的空头基金指数,包含的都是这类基金,然后再加权平均,得出总的权重平均值。在这里的权重,是用基金管理资产总值代替了股指的上市公司市值,然后除以所有基金资产总值得出的。和股指类似,加权带来的结果是越是大型的基金,对这个基金指数的总体贡献,无论正负,都更大。

  当然,也有不加权,只是简单的取所有组成成分的平均值的,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日经指数Nikkei,不过大部分股指都经过了加权,这样更能反映股市的真实情况。好比下象棋,死一个卒子和死一个車,总不能相提并论吧。
  对冲基金指数和股指有几个重要的不同,股指有专门的指数共同基金,可以方便投资者购买,用以简单的模拟大市的表现,这类基金操作起来也简洁明了,指数什么成份股,各自多少权重,就按这个比例统统吃进就可以了,每天收市之后按照当天的权重变化可以再做微幅调整。这样一来,指数基金可以每天报告基金净值,表现和大市丝丝相扣。但是对冲基金的指数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对冲基金极少能够做到每天报告净值和与之相应的当天回报率。不是说在技术上完全行不通。对于那些持有复杂的房贷债券,私募股权的基金来说,不能通过公开的二级市场来得到它们的报价,经常得通过场外市场(OTC:Over-The-Counter)才能完成交易,这一天当中都没有成交,就很难给出基金想要的报价。但这并不是主要的理由。

  绝大多数对冲基金,对投资人来说并不像股票那样可以当天买当天卖,而是必须遵照基金自己规定的期限来进出。一般来说,新进的投资,最短的频率也要一个月,也就是说只有在每个月第一天才可以砸钱进去,更有甚者,很多基金规定只有每个季度,乃至每半年,一年,才能投资或者是追加投资。这样带来的结果之一,从投资报告的角度上说,用不着每天都跟投资人早请示晚汇报,多浪费资源啊,一个星期一次甚至一个月一次就行了。再说了,基金在公关引资的时候经常会强调,要做长线的投资者,不要太注重短期的表现。投资人钱已经投了,就表示听进去了,理解了,那自然就要说到做到,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风物长宜放眼量,别老每天踪着,有什么事儿月底见。

  在七八年前,专门做对冲基金指数的公司还不多,随着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里资产成倍的爆炸式增长,这类提供数据库的公司也开始多了起来,不过公认的行业标准是瑞信银行和垂蒙特基金指数(Credit Suisse / Tremont)。这个指数由瑞信银行和位坐落于于纽约市北部几十英里环境优雅的小城Rye的垂蒙特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出品,历史悠久,是业内先开始采用资产权重平均的指数。垂蒙特管理几十亿的资产,旗下有自己的组合基金,它的名号非常响亮,与其说是它的组合基金表现杰出,不如说是得益于这个著名的指数。每个月的15日,公司的网站上会在早上定时发布前一个月的综合指数,以及下面按照投资策略细分的行业指数,比如量化市场中性基金,就有自己专门的指数。之所以选在15日这么晚的日子,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一般来说大大小小的基金上一个月的回报率已经发布,该校正的也有时间加以校正,这时候的信息比较准确,不用再随月中基金的修正最终净值而再做更新。

  08年12月15日,垂蒙特准时在网站上发布了11月的基金回报指数。我们其实已经知道,这一年的11月不是对冲基金的好日子,在13种投资策略中,只有做空(short-bias),市场宏观(macro)和期货交易(managed future)赚钱。和中国股市的习惯相反,红色代表赔钱,黑色代表赚钱,在一片血红的当月回报和当年回报数字当中,市场中性策略的11月跌40.45%和当年跌40.56%显得格外刺眼,这实际上表明这个类型的基金在11月以前还是基本不赔不赚的,为什么这个月会赔这么多?根据我们见到的这类基金报告的数字,11月并没有出现像07年8月那样的大面积溃败,难道是指数计算错了?

  同事麦克发来了一个文本文件,打开一看,是垂蒙特公司旗下一支名为大市选择基金的投资报告。这是一只管理总资产24亿美元的老牌基金。麦克在email里得意的说,这是他在垂蒙特网站上找到的,估计不久就会被他们自己撤下去,让我仔细看看基金投资策略简述。原来这支基金是投资于所谓”约价离合转换“(split strike synthetic conversion)的期权交易策略,投资于50家大型股同时以卖出相应的期权来对冲获利。这不就是麦道夫的基金特征么!约价离合这个关键词,在这几天听得太多了,应该不会错。仔细看了看这支基金的历史纪录,在长达11年的历史中,只有5个月亏损,最大亏损只有0.4%,平均每年回报11.4%,每年的波动性只有2.6%。一切都对上了。

  我琢磨过味儿来了,为什么那个量化基金指数在11月会录得-40%的损失,一定是因为有份投资麦道夫的所有对冲基金,都被垂蒙特划归到了这个量化市场中性的范畴里面,它自家的这支基金,一定也在内。由于几天前爆出的麦道夫事件,所有有份投资的基金,必须马上进行资产减计,投了多少钱就在自己的资产总额里直接减掉多少钱。像垂蒙特的这支基金,由于是特殊的只给投资麦道夫一家的基金,只能算是特殊的经手基金(special vehicle / access fund),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组合基金,因为分散风险根本无从说起。类似被麦道夫坑了的经手基金里,最大的一家是位于康州格林威治镇的Fairfield的,投资额共75亿美元,占这家组合基金公司一半的管理资产。由于麦道夫欺诈案的规模空前,这类基金资产不得不减计-100%,造成了所属量化市场中性基金指数狂跌,因为在指数的成份权重里,本来各自占据几个百分点权重的每家基金,忽然全被清了零。

  我实在无法想象,在这几天里,这几家组合基金公司里的员工,上班会是怎样的心情。
  如果每个进行过金融诈骗的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也能像普通人做错事去教堂忏悔,死后灵魂不必下地狱,而是能升上天堂,化作天上的星星,那么当我们抬头仰望,点点星河中,最大最亮的那颗,一定就是麦道夫。
  虽然这种庞式骗局在古老的华尔街几百年的历史上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可是几天前事情刚刚败露的时候,5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还是让人错愕万分。已经被9,10,11三个月的市场搅得疯疯癫癫的各路投资者们,不得不继续打进电话询问我们旗下投资的基金当中,可曾有过麦道夫的挂名基金。我们只得在刚刚送出前一个月投资报告两天之后,专门发布一个附加声明来撇清。对于很多在08年亏得面如土色的组合基金来说,每逢这样的事件发生,其实反倒是个机会,可以证明自己对于投资必备的审查评鉴工作过硬,没有堕入毂中而浑然不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