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15 19:58:28
张居正的一生,有多少爱戴,有多少嫉恨,有多少是是非非,又有多少大彻大悟。
“树倒猢狲散”虽然残酷,但却是不争的事实,死亡非但不能使争议平息,而且还会成为长期压抑的突破口。
然而,总有些人能够站出来申公论,他们与张居正生前或者有着不错的交情(如李惟桢),或者并不如那般势利热络(如王家屏、蔡梦说),也有的是恩怨交错,情感复杂。
但公理是非是存在的,这种东西“感恩而欲刎颈者不能私,报仇而欲专剖腹者不能诬”,天日昭昭。
张居正虽然身死骨没,但仍留存着一些清风。
死者若无知,不知身后凄惨,固然令人释怀;死者若有知,能有正人申公论,想来亦当感到欣慰。
日期:2012-06-20 17:37:15
商传说,史学界有人认为,张居正是一代权臣。其实,中国的历史是吏治,只有拥有政治权力以后,才能进行改革;有人认为张居正只是政治家,不是改革家,张居正的成绩主要集中在经济改革上,比如一条鞭法,而这并不是他的发明。但是,张居正把一条鞭法从局部地区推向了全国。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改革家。
“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该从个人品德和生活小节上入手,而应该看他的历史功过,看他是否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张居正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培养出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商传说。
日期:2012-07-06 10:20:29
柄相末路:嘉靖戊申年,大學士夏言臨禍,貽憲副吳學書:愚賢婿:吾擇婿得汝,門楣光矣。患難賴汝扶持,累汝受驚苦多矣,無以為報。但我有志恢復河套,寔欲自盡犬馬之忠,不虞至此,今復何言?今且死矣,身後惟有平生奏疏詩文諸稿,望子為我編校成書。諸序並年譜,乞借雄筆,以賴不朽。諸稿有文,吳春一經手,亦已囑之矣。我平生大節,賢婿所知。得禍之詳,賢婿所悉。他日世有公論,不能無望賢婿紀錄,願留心千古之託也。處分家事,別有遺囑,賢婿亦與。但望教導諸子侄輩,各宜守分。仍道我苦處,俾勿起爭端以召意外,且亦彰吾之過也。遺言賢女安人,我止有汝一人,又不得一見而死。千里遠來,何以為情?哀哉,哀哉。身後望汝歲時墓上看看。奶奶今不知生死何如,又不知去配所否?今不能作書,或已死已去,不可及也。生離死別,家散人亡,可憐湛蓱z哉!勿復道,勿復道。汝夫婦各要和睦,世上事汝今知之,歡樂難得也。口擲筆長逝。勞形生何為?忘情死亦好。游神入太虛,相伴天地老。(吳學,山東按察副使)/萬曆十二年,故太師張居正子,禮部主事敬修自縊。遺詞:四月二十一日聞報,二十二日即移居空宅,男女驚駭之狀不忍言。至五月初三日丘侍郎至府,初四日即差官提張敬修面審。其中細微曲折之情,不及多言,但其大注意在屈坐先公以二百萬家貲,又要我扳承天、夷陵、本縣三家。要坐曾確庵家寄銀十五萬兩,坐王少方家寄銀十萬兩,坐傅口川家寄銀五萬兩。他雲依說便罷,如不從則當奉天命事。其間恐嚇人之語,令人膽破魂飛。嗟嗟!此三家者皆怨仇禍患與張門同之,以數十萬為寄,何其愚哉?或當事者處心畜忠讯ǎ瑓^區何能分解?而威勢所使,只得欺天枉人從之。夫數十萬銀,吾意三家縱濫亦何能有如此之積?天上飛來之禍,何愛片言之重,只得從口事之意。蓋料三家斷不能完結此事,吾日後何面見之?區區微衷不能自白,恐後世以敬修為何如人品!今又以母子叔侄,恐團聚一處有串通之弊,乃於五月一日口出牌,追令隔別,不得相聚接語。而母南子北,夫東妻西。又懼會審之時嚴刑拷訊,羅織鍛煉,後日事又大可慮者。今幽囚倉屋,風雨蕭蕭,青草鳴蛙,無不助予之悲悼。人非木石,豈能堪此凌鑠?告知神明,決一暝而萬世不視。嗟嗟!人豈不貪生畏死?而敬修遭時如此,度日後決無生路。孔子之聖也而死,顏回之賢也而死,況平日於生死利害審之熟矣。今屈死黃泉,勢不容已。承家祀祖,並奉祖母二母饘粥,則有諸弟在。予母袁受辛苦,予妻素賢明,善持閫內,有古烈婦風。吾此舉不能自保,可憐我幼兒女皆六歲,口口稚子。言至於此,痛心酸鼻,不能終其說。他如先公功罪,與近遼瀋誣陷事情,則自有天下後世公論在,敬修不必言也。獨空坐二百萬,又欲屈坐曾王傅三家三十萬,欺天枉人。不得已,托言片楮,沒齒以代剖心。此書各司道一目,非肯為溝瀆之行也。五月十日寫完,以期必遂,而夢兆稍吉不果。至十三日,各欽差上司會審,叔侄俱嚴刑拷訊,逼勒扳扯他人亡慮數十家。扳而合諸公意,即首肯之,不合其意者,叫另開來。合則從,不合則夾打,令人魂落無生氣。嗟嗟!此古今宇宙未有之情。父母遺體,生平眼不見刑具,脆薄之軀豈能勝之?各位上司奉命而來,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可也,何忍遽至於此?嗟嗟!此數之莫能逃也。既令扳各家,倘臨時對理不驗,何以見諸公面?且諸各扳扯亦多人,皆平日所未聞者。吾輩寧死,豈能扯他人以解己之禍?甚矣!上天之愚弄人也,而又使吾叔侄輩自愚,何忍任巡按作活閻羅口也?有父母妻子之念,何忍殺人媚人以如此之酷烈也?今不得已而死口口,萬分出於不得已。若十三日拷訊口詞,鄉里三尺童子憐之知之,不必多言。有便乞傳山西蒲州張相公,說張門事已完結矣,無煩掛念,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
談遷曰:讀夏氏張氏二書,令人淒然以泣。方其秉國之鈞,百吏震竦,氣勢迥山嶽。一朝失據,步入西市,諸子為囚,富貴安在哉?今貴溪、江陵之論定矣,功九而罪一。敬修憯死,亦知洪朝選、劉臺之冤乎?昔關將軍沒後,時在荊州玉泉山現靈,有僧呼之曰「顏良文醜頭安在」。敬修書成之日,洪劉之冤案結矣。丘侍郎橓,齊人之有聲望者。懸贓酷拷,貽楚患數年,卒無子,亦未嘗無天道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