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29 21:08:54
(续上)
赵国派出的第二路使者去了楚国。
楚宣王很开明,让大臣们就此事不要顾忌,畅所欲言,发表观点。经过会后整理,发言情况如下:
昭奚恤说,救赵国不如帮助魏国,魏国是大国,这仗肯定打得赢,赵国死定了。跟着胜国混,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赵国完蛋之前,必定负隅顽抗,如果形势发生变化,赵国没有完蛋,赵魏两国也会两败俱伤。可是,这对我们楚国并不是坏事。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救赵国都不如帮助魏国。
附带说明,昭奚恤是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中原诸国的丞相。
柱国景舍不同意他的观点。
柱国是官职,相当于中原诸国的将军。
景舍说,昭奚恤讲的不对,他没有看清现实,仅仅是从理论上分析。大家想想,魏国正在前面攻打赵国,他最担心的是什么?魏国担心楚国从后面捅他一刀。如果我们不救援赵国,而去帮助魏国,也就是楚、魏共同攻击赵国了,赵国能抵得住?傻子也看得出,赵国肯定敌不住。这怎么会是两败俱伤呢?
如果楚国不去援救赵国,危亡情势下,如果我是赵国,我就壮士断腕,割让土地给魏国,以求和平。然后,我就和魏国合作,对求援而不施以帮助的国家进行报复。那样的话,楚国将会处于长期的战争之中。
综上所述,我的意见是,出兵救赵,但是少出兵。赵国看到我们救他,必然与魏国拼死抵抗;然而,魏国看到我们的军队对他构不成威胁,就会加紧攻击赵国。胶着状态一旦形成,魏国、赵国都将削弱。
估计此时,齐国、秦国也不会闲着,这两个国家历来就不是省油的灯,对魏国的强大早就眼红了,削弱魏国的机会又如此难得。他们必定趁火打劫,进攻魏国。结果是,这一仗魏国必败。
楚宣王说,还是你分析的有道理,就按照你说的办,我们发兵救援赵国。领兵人选吗,也不用找别人了,就是你啦。
第二路求援使者完成任务。
日期:2012-07-01 21:29:05
(续上)
赵国向齐国派出了第三路使者。
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齐威王召开了紧急会议。
看到主要官员到场以后,齐威王直奔主题,说明召集大家开会的目的:救赵还是不救赵?救赵有哪些好处,不救赵有哪些好处?
他要求大家不要拖泥带水、打官腔。
按职排辈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齐国自然也不例外。国君讲过之后,就该相国讲话了。邹忌是相国。
邹忌的看法是:不如不救赵。
理由如下:方今英雄并起之时,有力者宰割天下,无能者任人处置,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不用多说。助人为乐,救弱抑强,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并不见得对我有利。魏国,势力之强,非我齐国所能敌。
大臣段干纶不同意他的意见。
段干纶说,不救赵,对齐国更不利。
齐威王问,这是为什么?你讲讲道理。
段干纶反问,如果我们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魏国攻破邯郸,这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吗?
齐威王说,我问你,你又反问我。
段干纶笑笑,这道理很明白,不用我多讲,魏国本来就已经是天下第一强国,等到他们攻破邯郸之后,他们就会强上更强。作为我们的西方邻国,你是希望它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还是希望它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齐威王说,你不用讲了,我明白了,发兵救赵国,向邯郸进发。
段干纶说,又傻了不是。刚才相国说的很好,平白无故地做好人好事,不符合当今世界潮流。魏国打赵国,我们干嘛替赵国扛?我们需要考虑,进发邯郸能够使齐国的利益最大化吗?绝对不能。
他们打,让他们打吧。
我们不如南下,进攻魏国的襄陵,使魏军两线作战。如果魏军攻破邯郸,我军就趁其疲惫之机发动进攻,削弱其实力。通过这种方式,赵国衰落了,魏国不行了,天下第一就是我们齐国了。
齐威王听从段干纶的意见,出兵南下襄陵。
日期:2012-07-02 22:26:12
6、秦国在干什么
赵国认为韩国能够帮助他,楚国能够帮助他,齐国能够帮助他。结果呢,韩国保持了中立,楚国、齐国虽然出兵,但是却存心不良。
没有一个国家真正替赵国考虑。
这世道令人寒心!
遥想当年,周礼还成为人人心中的行为规则时,如果出现倚强凌弱者,不用求爷爷告奶奶,大家就会群起攻之,把霸道者制服。
想想齐桓公,更是令人佩服。
山戎侵略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二话不说,发兵就去讨伐山戎,打得山戎鬼哭狼嚎,一直追到孤竹国才算罢休。
燕庄公非常感激,对齐桓公千谢万谢。临到齐桓公班师回国时,燕庄公送了一程又一程。不知不觉间,燕庄公走出燕国国境,进入齐国地盘。
齐桓公一瞧,这燕庄公也太重礼节了。可是,你这样一来,叫我咋办?按照周礼,诸侯之间相送不能送出本国国境。齐桓公思索片刻后,毅然决定,燕庄公走进的齐国国土,全部送给燕国。
瞧瞧齐桓公这是啥思想,不但免费帮助别人打跑了敌人,还把自己的东西、最值钱的国土送给了被帮助者。
再看看现在的齐国、楚国,不禁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