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50节

作者: 鬼谷幽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30 00:42:30

  本帖子里“cyu83842011”兄对这句话的解说非常精彩,我留下的尾巴完全可以引用本段回帖加以解释。
  直接引用回帖,已经不需要另作解说了。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这段话的意思,我是说不出来的。我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此其道术也”,表明这段话的含义,既包含了道,也包含了术。道:不出阴阳之右。幽林兄已经说了阴阳的关系了。术:简单的理解,就是在道的基础上,方法的运用。积,聚。

  要想成为一个强者,怎么做呢?你初来乍到,不可能就是强者了。你得从一个弱者做起,积累、聚变,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个强者。所有的强者,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一生下来就厉害的,那是superman。
  要想成为一个强者,还能怎么做呢?比如你当年就是太祖身边的一个跟班,过人的本事没有,唯一的长处是你能熬,熬到和你同时代的人都死了,你说:话说当年我跟太祖的时候云云,那你就是一牛人,所有人都得崇拜你。你是不死哥,当然是强者。
  要想成为一个强者,还能怎么做呢?你双手举起1米4的身高,你偏说你很高。看似是玩笑,但其实也是成立的。因为你周围的人全是双手举起1米3的人,当然你很高。强与弱是相对的。
  要想成为一个强者,还能怎么做呢?我有三匹马,你有三匹马。没错,你的其中两匹马都很厉害,一边跑一边还彪血。但你的另一只马差点劲,比不过我的其中一匹。我们来赛马,你以为你一定就赢吗?不好意思,不跟你玩淘汰赛,我们的规则是一局定输赢。我用我最好的马,跟你最次的马比,我有很大的胜算赢得这场比赛。或者,你的三匹马擅长的是短跑,而我的擅长耐力。我就跟你比耐力,我的胜算也会很大。孙子说:知战之地,这个很重要。哪儿弱,打哪儿。

  要想成为一个强者,还能怎么做呢?先来明白一下什么是强,什么是弱?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比较有代表性。项羽是公认的战神,怎么打怎么胜。刘亭长呢,没打过几场胜战,最惨的时候,楚军在后面追,为了活命,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丢下车了。但是刘亭长却是打不死的小强。垓下一战,搞定!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总结一下,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强者呢?是完全依靠实力吗?不是!解放后,国名党的被俘军官写回忆录,虽然表达了对共军的钦佩,但也或多或少的表示了一些不服气,因为常常都是还没弄清楚状况,莫名其妙就输了。等回过头来才发觉,原来共军是这样的,不过尔尔,早知道。。。早干嘛去了!所以,是什么决定的呢?我个人理解,是首先掌握道,然后学会变。孙子说:“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能依对方的变化而变化者,孰能穷之?谋略的使用,也是基于此。

  至于直与曲,余与不足,我认为其精髓是相同的。一开始,我认为是鬼谷子使用的重复的手法,以重点强调道与术。后来一想,不是。既然写出来了,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的理解,强与弱,直与曲,余与不足,说明了谋略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方面。是哪三方面呢?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谋的全文。我认为,答案就在文章里。
  谋,大致分了三段。第一段,讲“事之司南”。那么,用强和弱表示谋略的使用首先要考虑态势。第二段,讲“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那么,用直和曲表示谋略的使用其次要考虑方式方法的选择。第三段,讲“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那么,用余和不足表示谋略的使用还必须考虑是否想得周到,是否长远。通俗点说,就是你在使用计策的时候,是否保留有后劲,是否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日期:2012-06-30 11:47:11

  首先掌握道,然后学会变。孙子说:“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能依对方的变化而变化者,孰能穷之?谋略的使用,也是基于此。
  至于直与曲,余与不足,我认为其精髓是相同的。一开始,我认为是鬼谷子使用的重复的手法,以重点强调道与术。后来一想,不是。既然写出来了,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的理解,强与弱,直与曲,余与不足,说明了谋略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方面。是哪三方面呢?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谋的全文。我认为,答案就在文章里。
  谋,大致分了三段。第一段,讲“事之司南”。那么,用强和弱表示谋略的使用首先要考虑态势。第二段,讲“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那么,用直和曲表示谋略的使用其次要考虑方式方法的选择。第三段,讲“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那么,用余和不足表示谋略的使用还必须考虑是否想得周到,是否长远。通俗点说,就是你在使用计策的时候,是否保留有后劲,是否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