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侄儿的郁闷之下,一把火烧了南京城,不知所终,用两句流行歌词来总结:“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就不告诉你呀,就不告诉你!”
由于朱老大上任以来大量印钞,导致纸币持续贬值,市场交易混乱,经济一片萧条,朱棣上台不久就装模作样问大臣,现在这种情况到底怎么回事啊?
左都御史陈瑛就老实和他说“皆原朝廷出钞太多,收敛无法,以致物重钞轻”——都是因为咱政府印出来的钞票太多,又不回收,导致市场上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日期:2012-06-29 20:34:57
废话!
以朱棣那种脑瓜子,这种问题他想不明白?问题是怎么来解决,尤其是在不损害朝廷利益的情况下如何解决?
左御史大人提供的解决之道,倒是很符合某个服装品牌的理念——“不走寻常路”,他提出用“户口食盐”之法来保证纸币币值。其具体做法就是,对于政府专营而民众又必须要买的食盐,规定民众必须用纸钞来进行购买,1斤盐1贯钞。
本来是好政策!可惜的是,政府想掠夺老百姓的时候,老百姓总是被刮下来一层一层的连着血肉的皮!
日期:2012-06-29 20:35:40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一斤盐其实只有3、4文铜钱而已,当时大明宝钞虽然贬值到原来的1/10,但1贯还能换100文铜钱左右,可政府却1斤盐就卖1贯钞,也就是说,算下来,政府变相将食盐提价30倍。
这不是变相的人头税嘛?!
想想也是,要是让朝廷放血,皇帝怎么可能答应?
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凡是真正对人民有利的改革,从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很难落到实处;相反,凡是对官僚集团和中央领导有利的改革,总是很快就被推行。
即便如此,董事长都还很不满意,“要我老朱家回收我发行的这些烂纸片,甭想!”
于是,3年之后永乐皇帝干脆规定,将宝钞直接贬值:按金价贬值100倍、按银价贬值80倍、按米价贬值30倍。
日期:2012-06-29 20:36:06
贬值就贬值吧,反正都是朝廷说了算,老百姓也没有办法,只要贬值之后你稳定了就好。
接下来近20年的时间里,“一次性贬值到位”的大明宝钞币值基本保持稳定,而货币币值正常的稳定下来之后,也的确为大明朝换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经济慢慢的恢复和发展,所以,朱棣CEO能5次远征漠北打击蒙古残余势力,统一安南(今越南)并将其设置为中国的一个省,而他迁都北京的决定,更是奠定了北京城作为中国接下来600多年政治中心的根本,屡次派郑和下西洋也大大宣扬了大明朝在世界上的赫赫国威。
从朱棣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钞票如果要升值或者贬值,就是要一次性到位,别老给人念想着一会升值、一会儿贬值,物价动辄变动,人心随之紧张,社会也就别想安稳。
不过,到了永乐皇帝去见他老爹之前那2年的时候,估计由于连年征战,国库有点虚,永乐皇帝再度祭起滥发钞票的办法。
无奈的老百姓为了避免损失,再次“喜新厌旧”,只要新钞票,不用旧钞票(“稍昏软辄不用”),物价再度暴涨。
物价上涨,肯定都是坏人囤积居奇和商人投机倒把的原因,滥发纸钞的朝廷肯定没有错!所以,朝廷再度“迅速出台”了限制价格上涨的“英明措施”,并采用重刑治罪。
一方面自己拼命滥发钞票,一方面把房子、粮食、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给推到一些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事上去,这种说法向来是掌握印钞权的中央政府的专利。
日期:2012-06-29 20:36:43
用屁股想想都知道,只要社会上纸币数量是一定的,如果真是因为商人囤积居奇或者投机倒把,那么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就必然出现另外一种规模相当的商品价格下跌。比方说,石油价格上涨,就有粮食价格下跌,房屋价格上涨,就有医疗价格下跌!
如果周围涨声一片,那肯定只有一个原因,钞票太多太多了,多得水漫金山……
朱棣在最后一次征漠北的回途中死掉了,大胖子朱高炽继位,这就是明仁宗。
胖子身体虽然胖,但是心眼却很亮!
胖子对户部尚书夏元吉说:“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用纸币,就是因为发行太多了,如果能够设法收回一大部分,纸币自然就可以正常流通(钞法阻滞,盖由散出太多,宜设法广敛之,民间钞少,将自通矣)”。
于是,胖子也采用让有钞的家庭向政府买盐的办法,并且将政府所积存的大量薪柴出售,专收“昏软旧钞”,而本来征收的实物芦柴,也改成大部分都征收“昏软旧钞”!
大家都知道,肥胖会影响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等各种富贵病,所以胖人易得病。朱高炽虽然贵为大明朝的董事长,也很难摆脱这一客观规律,所以才当政一年,大胖子就得病死掉了。
减肥很重要啊!
日期:2012-06-29 20:37:10
12.3纸币的黄昏
永乐皇帝死前那几年发行纸币实在太多,待到又一任CEO明宣宗上台的时候,发现大明宝钞都快成手纸了!
为提高纸币信用度,大明朝再次“不走寻常路”——这次,是提高行政违法的罚金!
拒绝用钞的,罚钞1000贯;知情不报的,罚钞100贯;商业交易中用银一钱的,买卖双方各罚钞1000贯;官吏贪污受贿接受银两的,每两银子罚钞1万贯!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大明朝官员们即使贪污,也只能贪污朝廷发出来的纸片片!
日期:2012-06-29 20:37:40
应该说,以上办法还是不错的,能在尽量不扰民的情况下回收纸币,提高“手纸”币值。
不过,接下来的措施就有点因噎废食,挥刀自宫了。
CEO规定,大明朝33个州县所有商店铺位税收上涨5倍,要求必须用钞来上缴;同时对交易税、车船税乃至菜园税、油坊税、砖瓦税等全部提高税收额度,要求用钞上缴!
额滴神啊,这些用招有点狠吧,以后还有谁敢搞工商业?
奇招果然起到了效果,宣德元年到宣德七年,大明宝钞升值4倍,从一两银子值宝钞400贯变到100贯,典型的通货紧缩。
可惜,无论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百姓永远是斗不过管货币发行的政府。
由于通货紧缩过于迅猛,而且凭空增加了好几倍的商业赋税,史书上说,商铺以及各行各业基本全部停业,小老百姓没有钞,只有把子女买了,或者典当人身来换钞。
一会通货膨胀,一会通货紧缩,折腾过来折腾过去,这纸币还有法子使用么?
日期:2012-06-29 20:38:03
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推行“通货紧缩”的董事长终于黄泉路上见祖宗去了,新一任董事长明英宗上台,眼看着破坏性的“通货紧缩”政策执行不下去,于是开始逐步免除各项钞税,而且对于收钞官员们“有软烂不堪者辄拣退”的行为,也规定凡是能看清楚“一贯”这两个字的,都必须接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