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第59节

作者: Lov_vincc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9 20:22:03

  12.1说你行你就行
  1368年,在曾任放牛娃、穷和尚和叫化子等职业的朱元璋的带领下,广大劳动人民终于将蒙古人逐出中原,再度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汉人封建王朝——“明朝”。
  因为皇帝姓朱,所以也被称为朱明。
  尽管明明祖宗八辈都是贫农,朱元璋的出身还是延续了汉高祖刘邦以来的那些荒诞传说,绘声绘色:“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而后寤,口余香气”。也真佩服朱元璋向史官口述之时鬼话连篇的本事,接下来,“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
  看来朱老大生下来的时候应该是个炭火盆,要不然邻居能以为是失火?
  虽然喜欢杀戮功臣、用刑残忍,但从放牛娃、穷和尚、小叫花子、小士兵等,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到董事长,朱老大还是很了解基层社会和人民群众疾苦的,鉴于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他上台之后就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次减免各地的赋税,大力推行垦荒、屯田的政策,积极推行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有利措施。

日期:2012-06-29 20:23:36

  发展生产、建设祖国,首先要搞好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中,朱老大把人民分为军户、匠户、民户,而且延续规定后代也不允许随便换工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户籍制度就此定型,只要社会安定团结,俺老朱家屁股底下江山岂不是也能万古永坐?
  亲眼目睹了大元朝纸币贬值折腾得民不聊生的惨痛教训,朱老大一开始打定主意要恢复铜钱使用的,由于他自己的年号是“洪武”,所以自然就要求户部以及各省铸造被叫做“洪武通宝”的铜钱。
  然而,就在铜钱的铸造过程中,有人铸造了洪武通宝的花钱 来玩,估计是想和朱老大开个玩笑,没想到一下子玩大了。
日期:2012-06-29 20:24:10

  解释一下:“花钱”其实就是老百姓自娱自乐所铸造的铜钱,印有各种图案,不用于贸易流通,主要用于佩饰,玩赏,游戏,撒帐,洗儿,吉庆,卜卦,殉葬,赏赐,凭信,镇库,纪念,祝寿,挂灯,上梁,系包裹,镇水,性教育等等,是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版块。
日期:2012-06-29 20:26:41

  要知道,朱元璋小时候是放牛娃,名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后来发达之后自己给自己起的,意思是“诛杀元朝的玉器”),而民间铸造的这种“洪武通宝”花钱,背面就是一个放牛娃,揭了CEO的老底。
  古代皇帝被称为“天子”,想想看,老天的儿子的玩笑是能开的么?
  朱元璋见到这种钱立即勃然大怒,在全国开展“严打”行动,凡是抓到铸钱的、使用的,立即处死,收缴上来的这种铜钱全部销毁。
  不过,还是有一些流传下来了,上面你看到的就是其中的两枚,要不然这个故事都没有办法讲了不是?
日期:2012-06-29 20:27:32

  铸了一段时间的铜钱之后朱元璋就发现,开采铜矿铸钱很麻烦,成本很高,再加上那些仿造的洪武通宝花钱的人捣乱,实在让朱老大窝了一肚子的火。
  想想人家大金朝、大元朝的纸币,不也用得挺溜的么,我为什么就不行?
  我是老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于是,朱元璋就依葫芦画瓢,学着大元朝的样子颁布“钞法”,洪武七年(1374年)年设“宝钞提举司”,第二年就由中书省开始印造“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分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共六种面值,低于此面值的才用铜钱,但是禁止金银流通。
日期:2012-06-29 20:27:58

  朱老大同时规定,宝钞一贯兑换白银一两。不过,民众只能用白银向政府兑换宝钞,但不能用宝钞向政府兑换白银。
  哦,原来是只许老朱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朱元璋从小只顾放牛了,文化水平比较低,学宋、金、元学得不好,人家那些纸币至少在开始发行的时候,都是有担保的(不管是铁钱、铜钱或者白银、丝绸),可朱老大的大明宝钞,啥担保也不设,只是强行规定人民要用,“凡商税课程,钱钞兼收,钱什三,钞什七”。
  也就是说,不管纳税缴费,大明宝钞要占70%。
  老百姓可是没有印钞机,大明宝钞哪里来?
  还不是得拿实物来找政府换!
  更要命的是,人家的纸币还分界回收,朱元璋的纸币只投放、不回收……
  想想看,这样的大明宝钞,不贬值才不符合天理捏!
  洪武8年(1375年)印刷出来的大明宝钞,到了洪武23年(1390年),1贯就只值250文钱了,再到了洪武27年(1394年),就只值160文了。
日期:2012-06-29 20:30:07

  咱现代人对纸币有个“喜新厌旧”的毛病,但旧钱可以拿到银行兑换新的,问题不大。但老朱家整天拿纸片片换老百姓的东西,却只投放、不回收,那这些纸片总有一天会烂掉,烂掉了,那肯定什么都不是了。
  谁也不愿意这些烂纸片最终烂在在自己手里,所以那些“昏烂”旧钞,购买力急剧下降,越旧越没人敢要,甚至形成了新钞购买力要超过旧钞1倍的情况。
  对于大明朝那些想从百姓那里捞点好处的官员们来说,怕的就是纸币体系没有漏洞。

  看出来了新钞和旧钞的价差,官员们立马就来了主意。
  收税的时候,只要新钞,然后用新钞去市场上购买旧钞,上缴国库的时候,就全用旧钞,中间的差价就归自己私吞了!至于留在老百姓手里那些昏烂旧钞,自然慢慢的就变成了粉末尘土,老百姓财富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没有了。
  当然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被朱皇帝的政府给掠夺走了!
日期:2012-06-29 20:33:57

  朱元璋曾经两次装模作样打算收回昏烂旧钞,但都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
  宝钞不断贬值,交易不便,于是大家就想法设法尽量使用铜钱,不愿意用那些纸片片,甚至把许多大额交易给化整为零,变成小额交易。
  眼看着大明宝钞则要丧失信誉退出流通了(“物价涌贵,而钞法益坏不行”),朱老大一看势头不对,干脆下令连铜钱也禁止使用,“犯者以准奸恶论”,同时增印一些小面值的纸币,企图凭借禁令以及一贯的严酷刑法来强行使纸币流通。

  钱币有自己的规律,可不是你说不贬值就不贬值的,没有支撑的纸币照样一路贬值。
  到朱棣上台的永乐元年(1403年),一石米价格已经由1376年的宝钞1贯涨价到了宝钞10贯,也就是说,叫花子皇帝的大明宝钞已经贬值到原来的1/10了。
日期:2012-06-29 20:34:21

  12.2不走寻常路
  朱元璋死之前,搞了一把隔代接班——指定了自己的孙子当大明公司董事长。

  隔代接班人刚刚上任,朱元璋那个打仗勇猛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就不满意了,直接在北京造反,一路杀到南京,夺了皇帝位,这就是永乐皇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