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的我仍然不断地发简历,仍然是没有回应。我和一个我招来的大学生一起准备去人才市场看看,800一个月的薪水也让他无法支撑下去。到人才市场的人,相对层次要低一些,而且日本,韩国以及私营企业居多,基本没有欧美企业。而且应聘的人都是蜂拥而至,我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的机会。从开馆到闭馆,我连续去了两天,最后我竟然停留在虹口体育场人才市场志愿者的柜台前,我也希望参加志愿者服务,也许这样我能多一些机会接触这些招聘的企业,给自己多一些机会,我报了名。
又一个机会来了,是苏州工业园的一家美国企业,招销售工程师。我天不亮就出发去了,面试我的是一个女的,大概三十岁,很干练,英语很好。我们沟通了大概两个多小时,她对我很满意,让我回去等消息。回去的路上我也很开心,踌躇的是我竟然要在苏州工作。回到上海,我没有静静地等待,我不断的发简历,甚至保险公司。面试的结果是我无法接受和阿里巴巴一样的公司环境。然而苏州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机会来了。
一个德国公司,做压缩机的联系我了,要我去面试。
面试我的也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和我谈了大概十几分钟,然后给我翻译一些材料,看看我的英文水平。可笑的是我根本不懂转业英语,我翻译的是一塌糊涂。她也没有说什么,就让我等一等,一会从办公室外面来了一个男人Y,Y大概四十多岁,一看就感觉是海归的样子,给我进行面试。他几乎不怎么给我机会说话,都是他在说。大概30分钟后,面试就结束了。我不知道结果是好还是坏,但是我根本不抱什么希望。回到办事处,睡在我每天都要搭的小床上,我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对自己只有失望。明天,不知道我是不是有明天,或许只能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老板又找我了,要我尽快离开公司,或者做销售,没有底薪,只拿提成。没有办法的我,打了个电话给Y,几乎绝望的我还是要问问他。他在出租车上,很吵,我只听清楚了一句话“九月一号来上班,试用期4000,三个月后5000”,挂上电话,我的泪水一下子就涌出来,我蹲在地上一直不停的哭泣。我买了很多很多的啤酒,一个人坐在北外滩的码头上,喝了一夜,发呆发了一夜……
新的公司在八佰伴,新工作的工资可以让我和别人合租一个小房间了。运气不错,看了一间就看中了,位置在海运学院旁边,600一个月,与一个海运毕业的男学生CC合租。很小的一个房间大概只有10个平方,一张床,一个柜子,房子很破也很脏。但是我很开心,起码这是属于我的地方。
日期:2007-10-25 14:08:08
是时间和我现在的老板告别了,她毫无挽留了同意了我辞职.当然,在这里,我并没有为她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她把我带到了上海,给了我一个初步的平台,我是很感谢她的.收拾好自己唯一的一个小行李箱,我搬到了新的房子,交了房租,我只剩下一百多了,我还要过一个月,我没有想象这个月的艰难,我想到的只有对未来的憧憬.这样一个工作,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布置好房间,喝上一杯热茶,暂时的休憩一下,整理一下心情.离新公司上班还有几天,我要开始为新的工作准备了.我把带回来的样本全部通读了一遍,把以前水产大学的大学生给我的制冷书籍拿出来自修,每天晚上海运学院的图书馆都能看到我的身影.仿佛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徘徊在校园的小路上,宁静的夏夜让我不禁感慨万千. 如果高考我上了名牌大学,如果大学我努力学习考了研究生,也许我的生活会发生质的变化. (后来我才感觉到,这样一份工作,对我的未来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把我从一个一事无成的人改造成为一个不断前进努力的高级白领)
第一天上班,下暴雨,我早早的就准备出门了,但是我发现我竟然没有雨伞.我找了一个大大的塑料袋,冲到了公交车站,全身已经湿透了.辗转到了公司,我发现我湿的根本无法进公司,我在洗手间,把衣服脱下来,用干手机干衣服,还好我来的早,大楼里面没有什么人,否则,那种尴尬是我无法想象的.很快, CONNIE过来上班了,还有一个行政是个小姑娘JEAN. 我没有办公桌和椅子,第一天我的工作就是陪CONNIE去IKEA买办公家具,还有笔记本电脑. 这么好的办公条件对我来说简直是痴人做梦. 很快我就展开工作了,我要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内完成一个令人满意的市场分析报告.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市场研究工作.
我在海运学院的图书管理通读了如何做市场研究的书,然后到上海市图书馆找中国制冷年鉴,把市场进行细分,到制冷学会去拜师请教,不断地搜集数据. 第一个月过完,我觉得可以开始做这个报告了. 这个时候,我拿到了我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四千块, 其实我已经连续吃了一个月的馒头稀饭就咸菜了,连和我合租的朋友都觉得我这个人很奇怪的.但是,我必须坚持完这个月. 四千块对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我得好好的安排这个钱. 我一个月到了一家火锅店,点了啤酒,喝了个大醉,这个时候的我是很开心的,但是我笑不出来.
我几乎是没有什么业余生活的,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就像<戏剧之王>里面的尹天仇,这样一个机会,对于我来说比生命还重要,我没有理由懈怠. 然而,我要比尹天仇运气好一些,我花了两个多月的报告得到了德国总部的赏识,起码让他们对中国市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个时候的我收到了一个月后到新加坡培训的通知.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我的任务是开发代理商,我做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中国是市场比较小,而且局限于火车和轮船,而且价格非常昂贵,很难销售.对于这个时候的我来说,也许薪水要比工作的真正内容要来得重要的多. 这个时候的我很稚嫩,我对产品的熟悉程度以及我谈客户的能力,都是比较差的,独立工作的我,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事情,也看了不少谈客户的书籍,现在回头想想,这段时间的独立工作,对我谈判的能力的培养是的确有很大益处的.
2004年11月底,我办理了到新加坡的签证,准备到新加坡去参加亚太销售公司的培训,我激动得无法入睡,出国对我来说是多么向往的事情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