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英雄传》
第49节

作者: 木王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6 00:25:26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冯.诺依曼开始寻思离开欧洲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告诉他,欧洲正在逐渐变成一个大火药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大洋彼岸的美国才是个可以让他安心做学问的地方。而恰好在那时,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维布伦(Veblen)正在欧洲讲学,顺便也为普林斯顿物色年轻的明星学者。维布伦自己是数学家,他希望挖到美国的是一位优秀的同行。不过普林斯顿的高层却认为,他们急需聘请的应该是一位量子物理方面的专家,因为正在欧洲蓬勃发展的量子物理理论,在美国还几近是一片空白。一个想找个数学家,一边想要个物理学家,由此看来,没有谁比冯.诺依曼更为合适这一职位了。

  1930年初,新婚燕尔的冯.诺依曼带着妻子前往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客座讲师,主讲数学和量子物理。3年后,转到了刚刚成立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不少人都将同样位于新泽西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院与普林斯顿大学混为一谈了。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成立于殖民地时期大学,崇尚小而精的优质教育,是美国大学中的高帅富:教学水平与学术研究水平高;校园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不差钱,与哈佛、耶鲁并称三大豪门。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简称IAS)则是在1930年后由班伯格(Bamberger)兄妹成立捐资500万美元创立的。当时正值大萧条时期,500万可是一笔天大的财富。班伯格兄妹最初是希望建一所医院,但教育家弗莱克斯纳(Flexner)建议他们以极高的薪金聘请世界最顶尖的学者,打造一所全美国最优秀的理论研究院,使其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和物理研究中心。

  班伯格兄妹被打动了,弗莱克斯纳成为高等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将冯.诺依曼挖到美国的维布伦参与了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正是他建议将高等研究院设在普林斯顿,以便在建院初期可以共享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也正是维布伦,向校董会极力推荐了冯.诺依曼,使得年方30岁的诺依曼与爱因斯坦、外尔等一起,成为高等研究院的首批终身教授。
  高等研究院不仅为这些优秀的学者们提供了优厚的薪俸,同时也为他们营造了宽松的学术环境。他们没有硬性的教学任务,可以不带学生、不进实验室,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从 1933年到去世前,冯.诺依曼每年都会在高等研究院待上一段时间,研究领域除了数学和物理学以外,还扩展到经济学。其代表作是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摩根斯坦(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此书一举奠定了博弈论的学科基础和理论体系,冯.诺依曼也因此被称为“博奕论之父”。对于诺依曼在经济学领域所作出的不经意的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是这样评价的:“无以伦比的冯.诺依曼在我们的领域里不过是蜻蜓点水,就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冯.诺依曼一记蜻蜓点水,就引起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仅是经济领域,还包括了鸿蒙初辟的电子计算机技术。
  (121)
日期:2012-06-26 23:11:28

  二战期间,冯.诺依曼参与了美国秘密研究原子丨弹丨的曼哈顿计划。一直从事纯理论研究的冯.诺依曼深深感觉到,即使只是为了得到定性的结果,单靠解析研究已经远远不够,必须辅之以数值计算。而进行手工计算或使用台式计算器所需化费的时间是令人难以容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尽管已聘请大量的人手不分昼夜地进行计算,还是无法满足需要。这种困境与哥斯廷中尉在弹道实验室所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

  巧合的是,冯.诺依曼与哥斯廷这两位本没有什么交集的人,竟在1944年夏天,在马里兰州的一个火车站有了一段美丽的邂逅。哥斯廷战前是密歇根大学的数学教授,他当然认识大名鼎鼎的冯.诺依曼。他主动上前与冯.诺依曼打招呼,尤如粉丝见到偶像一般,兴奋地向冯.诺依曼表达了敬仰之情。真正的大师都是没什么架子的,两人就在站台攀谈了起来。哥斯廷此时正在负责ENIAC建造项目,他趁着这难得的机会向眼前这位数学泰斗请教了一系列关于数字计算机的问题。

  冯.诺依曼是何等人物,渐渐地他从谈话中敏感地觉察到哥斯廷正在进行某个关于计算机的研究项目,于是他反过来连珠炮式地向哥斯廷提出一连串问题。哥斯廷后来回忆说,冯.诺依曼拳拳到肉的提问令他觉得比博士论文答辩时还要紧张。当得知冯?诺依曼是“自己人”后,哥斯廷向他透露了正在制造中的ENIAC的详细情况,并希望他能给予指导。也在为研制核弹过程中的巨量运算而感到头痛不已冯.诺依曼欣然答应了哥斯廷的请求,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摩尔学院。

  在摩尔学院,冯.诺依曼看到了正在全力赶制中的ENIAC。在静静也听完了总工程师埃克特的大致介绍后,诺依曼立即询问了ENIAC的逻辑结构。埃克特与哥斯廷相视一笑。原来在诺依曼到来之前,埃克特就曾对哥斯廷说过,他能从冯?诺依曼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判断出他是否真如传说般厉害。如果诺依曼首先问到的是ENIAC的逻辑结构,那么他真是个天才,如果他问的是其它问题,恐怕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冯.诺依曼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戳中了ENIAC在逻辑结构上的痛处。由于没有程序存储功能,使得ENIAC在执行不同程序时变得相当麻烦。不过,埃克特自豪地告诉冯.诺依曼,他们已经着手准备开始另一个计算机项目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EDVAC同样是弹道研究室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的电子计算机项目,负责这一项目的,仍然毛克利与埃克特。与ENIAC相比,EDVAC将会采用二进制,并且增加程序存储功能。

  听罢埃克特的介绍,冯.诺依曼当即对EDVAC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有空闲便思考EDVAC,更准确地说是思考现代计算机应该具有怎么样的逻辑结构。1945年春,冯.诺依曼起草了一份长达101页的《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亦即计算机史上有名的“101页报告”。在报告中,冯.诺依曼阐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运算原理,并提出计算机应该包括五大组件,即:

  A、输入设备:负责输人数据和程序;
  B、存储器:负责存储数据和程序;
  C、运算器:负责数据处理;
  D、控制器:负责程序执行;
  E、输出设备:负责输出结果。
  (12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