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19 15:59:42
冯.诺依曼最早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他过目不忘的本领。8岁开始,小诺依曼就对历史相当着迷,整天捧着历史书在那啃。木王尤小时候也看历史书,什么《三国》啊、《水浒》的,最强的也就是《上下五千年》了。而小诺依曼硬生生啃下来的,是德国历史学家Onchen所著大部头,整整44卷的《世界史》。更牛叉的是,他不仅通读了,而且还记下了。几十年后他在美国成为政治智囊时,就经常整章整段引用《世界史》中的内容,让人惊诧地无言以对。
冯.诺依曼小时候还喜欢玩这么一个游戏:家人或朋友拿出电话本随便翻开一页,小诺依曼盯着电话本念念有词,一小会儿工夫,他就能把一整页的姓名、电话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后来,这个小游戏成为冯?诺依曼和朋友聚会上一个必备的助兴项目,当然,有时候他也会表演背诵《双城记》或《百科全书》什么的。在别人的掌声和惊讶声中,冯.诺依曼会开心得像个得了小红花的孩子似的。
除了记忆力,小诺伊曼的数学天赋同样让人震惊。6岁时,他就可以心算8位数的乘除法。8岁时,当我们还在学习背诵个九九表的时候,冯.诺依曼已经学会了微积分。8岁啊!微积分啊!神童啊,有木有!
我们说的神童有两种,一种是北宋的方仲永小盆友那样的,5岁时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但到了二三十时,却已经“泯然众人矣”。而另一种则是冯.诺依曼那样的,少年时是神童,青年时是才俊,中年时是大师,老年时是泰斗。
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长大后差别咋就这么大捏?王安石老先生解释说,原因就在于方仲永的老爸“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而冯.诺依曼的老爸虽然家财万贯,儿子一辈子啥都不学不干也可以衣食无忧,但他深知“受之天”更要“受之人”的道理,他要让自己的小孩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告诉儿子:财富将来指不定是谁的,只有知识才一辈子都是自己的。
冯.诺依曼没有正式上小学,父亲给他请了许多优秀的家庭教师,除了一些常规课程外,诺伊曼还同时学习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希腊语和拉丁语这6位外语。10岁那年,父亲觉得他要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了,于是把他送进布达佩斯最好的中学——路德教会中学。在那儿,冯.诺依曼很快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数学才能。比冯.诺依曼高一个年级,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纳格(Wigner)对师弟诺依曼就有着一种近乎自卑的崇拜情结。他得奖后接受采访,回忆起在路德教会中学的那段日子,曾经摇头叹惜到:不管多聪明的一个人,和冯.诺依曼一块长大,就一定会有挫败感!
校长拉茨也发现了这位学生的数学天赋,他告诉诺依曼的父亲:这孩子我们没法教了!老诺依曼吓了一跳,正寻思儿子闯什么大祸了,拉茨接着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找些大学老师来教他数学。就这样,在拉茨校长的安排下,还在上中学的冯.诺依曼开始接受布达佩斯大学几位教授的特殊辅导。而这些指导过他的数学家们都丝毫不怀疑,在不远的将来,冯.诺依曼在学术上的成就将会超越自己。
(119)
日期:2012-06-22 21:02:48
1921年,17岁的冯.诺依曼要上大学了。当时匈牙利的政治环境已经大不如前了,海军上将霍尔蒂上台摄政,反犹太情绪越来越 浓。当时匈牙利曾经出台了这样一条荒唐的规定:大学的招生人数要与不同民族的人口比例挂钩,这意味着大学新生中,只能有不超过5%的犹太人。
当然,对于冯.诺依曼而言,即使你只招一个犹太人,他仍会是顺利读上大学的那一个。事实上,冯.诺依曼不仅进入了布达佩斯大学,而且是跳过本科直接攻读数学博士学位。不过,父亲并不建议他留在匈牙利,一则是政治环境不稳定,二则他希望诺依曼去学习更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程。于是,冯.诺依曼去了德国柏林大学读了两年的化学,随后又考入了素有欧洲第一理工大学之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继续修读化学工程。
尽管专业成绩优异,但冯.诺依曼最感兴趣的始终还是数学。布达佩斯大学也一直为他保留着数学博士生的学籍,而诺依曼偶尔也回去考个试什么的。在柏林和瑞士学习化学期间,冯.诺依曼发表了两篇颇具影响力的数学论文,并在欧洲不少重量级人物手上传阅过,虽然当中大多人并不认识诺依曼,但他们都认为,“从爪子判断,这是一头雄狮”。
1926年,小雄狮毕业了。冯.诺依曼不仅获得了ETH的化学学士学位,同时也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此时的诺依曼已是欧洲数学界小有名气的人物了,他得到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担任希尔伯特的助手。希尔伯特是莱布尼茨之后,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当时他正以君临天下的姿态,统领着欧洲的数学界。希尔伯特对冯.诺依曼的才华极为赏识,而诺依曼也深受希尔伯特学术思想的影响,并且终身在学术上对希尔伯特保持着忠诚。
在哥廷根,冯.诺依曼除了在数学研究硕果累累以外,他开始涉足量子物理领域。当年的哥廷根大学不仅仅是数学世界的圣地麦加,同时也是欧洲物理学的研究中心。给你数几个与诺依曼同期在那儿教书或读书的牛人,你就知道哥廷根当时的学术地位了:实验物理学院院长是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理论物理学院院长是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恩。玻恩在当时的三个助教分别是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泡利。此外,诺依曼的中学师兄,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格纳此时也在哥廷根担任助教。刚考上哥廷根的玛丽亚?梅耶,此时正跟随玻恩、弗兰克学习物理,她在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比诺依曼小一岁的原子丨弹丨之父奥本海默,则在哥廷根攻读物理博士。这阵容够可以吧,几乎就是后来曼哈顿计划的班底了。
智力充沛的诺依曼一边跟着希尔伯特搞数学,一边混在这群牛人堆里搞物理。在那会儿,搞物理的通常瞧不起搞数学的,他们的观点认为:数学家会告诉你361种**的方式,但他们自己却连女人都没见过。不过,冯?诺依曼显然是个例外,他以数学为工具,在量子物理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几年下来,他就成了物理学家里头最擅长数学的,在数学家里头最擅长物理的一位明星学者。
(12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