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大唐寻花问柳的文人骚客们》
第23节

作者: __花无心_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投入大自然的诗人是如此的率真朴拙,以至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骨子里散发出一股魏晋式的洒脱不羁。而像这首:“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所流露出的山水清音,无论在韵律上,还是其蕴含的志趣喜好、自然神韵等都和王维的《终南别业》有异曲同工之妙,已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相去不远。

  唐诗原本就是男性诗人的天下,偶尔也有佳人执笔,红粉作诗,有如一抹灿烂的云霞点缀于天边。而大唐第一女诗人,当属身为两任皇帝机要秘书、唐中宗嫔妃、兼任皇家诗歌协会的资深评论家------上官婉儿,这个才情过人的女子在寂寞的初唐女性诗歌里翻开阵阵云彩,也为春风所嫉妒……
  ---待续---
  日期:2012-03-20 20:13:27
  山有巍峨,人有不凡。
  山,都最爱爬那最高的;人,也都愿意接近那不凡的。走近大人物就象登上那座最高的山峰,不但站的位置高了,看得也更远了,心旷神仪,为之陶醉。

  一直游走在皇上、皇后和公主身边的上官婉儿进出后宫与朝野,风光满帝都,天下无其二,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也是学者们大笔著墨的对象,一如清风徐徐,飘逸着“风雅之声,流于来叶”的奇英,惹得那些投机钻营的人们纷纷前来投靠,更有许多人踩着她柔弱的香肩做了显贵,谋得了福利。但这些对上官婉儿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她可以不经中书省推荐而随意封官赏职。而中宗对她更是深信不疑,不但平反了其祖父和父亲,追赠封号,还派人扩建她的居所,穿池筑岩,修建庭院,穷极雕饰,使原来就非常豪华的住宅俨然如“行宫”一般奢华。

  正是人生得意时,母亲郑氏突然离开了人世,让上官婉儿的处境和犹太诗人柴林极其相似。柴林在亲人们去逝,不得不寻求自处之道时写到:“你们都抛弃了我,现在你们聚在一起,而把我留在这个世界上,孤零零的一个人,我只好以写作来排遣了。”无亲无故的上官婉儿又何尝不是呢?奈何手中的笔总也排谴不了内心的悲伤,就连风起云涌的朝堂在她的眼里都成了无边的沙漠,那么空旷,那么寂寥,又那么陌生。

  满堂花醉三千客,更无一人是知音。
  天地一秤,热黑白行于世,上官婉儿突然失去了人生动力,心灰意冷,不得不上表中宗,将自己的品级降为婕妤以示哀悼。然后整个人沉寂下来,像青青竹,像幽幽兰,在寂静的角落里独自看云望月,那抹鲜亮的影子让见者无不想疼之,惜之……
  悲伤不尽,世事仍在纠缠,政治斗争的暗流在诗歌唱和的欢快旋律下奔流不息,最终让上官婉儿不得不强打起精神,一一周旋,应付。
  出乎意料的是,一心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韦后和吵着闹着要当皇太女的女儿安乐公主一商量,便给正在案前翻看奏折的中宗送去一盘饼,轻易结束了自己夫君的性命,开始堂而皇之地执起政事来。
  这期间,太平公主在朝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猛。向来玩惯政治暧昧的上官婉儿便不动声色地与之靠拢,设法保全李唐皇权不会旁落,一起秘密起草了中宗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份遗诏虽然保住了江山姓氏,但显然是政治较量的折中结果,韦氏与李氏后人们迟早都会撕破脸皮刀戈相向的。

  身陷政治斗争的上官婉儿却没有任何政治节操和政治立场,面对坚硬而无奈的现实,总想仰仗某个手握皇权的人的鼻息,而那个人可以是仇家武则天,也可以是懦弱无能的中宗,甚至是疯狂的韦后……
  面对机关算尽的上官婉儿,就不能不让人想起孔子面对官位时的态度:不汲汲于求位,也不避位,无可无不可。思想决定高度,于是婉儿有富贵,孔子有仁。婉儿有爵位,身在朝堂;孔子有义,隐于野,隐于市。
  就在上官婉儿、韦皇后、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这几位令须眉也为之胆颤心惊的风云女子疯狂角逐权力、翻云覆雨的时候,李氏家族一位青年才俊开始闪亮登场,他就是胸济天下、志在必得的李隆基。
  尽管中宗亡灵未远,韦后春梦初醒,但早已察觉了韦氏野心的李隆基经过一番周密部署后,突然带兵杀进宫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决了韦后及其党羽,为李唐王朝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希望。
  ---待续---
  日期:2012-03-20 20:28:52
  如狂风扫落叶,李隆基的“万骑”所到之处,倒下的不只是韦后,还有安乐公主、宰相宗楚客以及无数的臣子和宫女,侥幸保全小命的,都逃之夭夭了,哪里还有抗拒的?除非是想罪及三族。

  花开蝶满枝,树倒猢狲散。
  刀光剑影中,最镇静的那个人当属上官婉儿。她对镜理云鬓,烛光下的影子摇曳多姿,一如暗夜里的昙花。随后,她让身边那几个极度恐慌的侍女在门前排列整齐,自己则秉烛于旗下,独自前去迎接三郎,却不想和带兵前来捉拿自己的刘幽求撞了个正着。
  上官婉儿不慌不忙地拿出先帝驾崩时假托的遗诏,表明自己与韦氏无染,始终是太平公主的同盟。面对这个巾帼宰相,刘幽求还是心软了,转身想要呈给李隆基过目,却不想李隆基正好飞奔而来。
  昏黄的灯光下,刀光闪闪,寒气逼人。
  一身戎装、仪表雄伟的李隆基没有接过那张纸,而是怒目而视------这位唐明皇后来对杨贵妃那么情深意重,尚且可以在马嵬坡赐她一死,又怎么会在谋位夺权之际对一个前皇的嫔妃、自己的政敌怜香惜玉呢?
  羊遇上狼,注定都是悲剧。

  “好你个上官婉儿,一直都跟韦皇后混在一起,反倒在这节骨眼上拿出一纸遗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当我李某是瞎子还是傻子?!告诉你,晚了,一切都晚了!”
  如雷轰顶,上官婉儿象一枝藤蔓在风里瑟瑟颤抖,却仍然大声喊到:“你又凭什么指责我?明明是自己带兵作乱,以下犯上!”
  “你还敢狡辩?!”面对眼前这个拖着长裙的女人,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摇摆,此时若放过,定后悔莫及,于是毫不犹豫地拔剑而出。
  周旋于男权世界的女人怎敌尚方宝剑下的一点寒光?
  如一支优雅的天鹅舞,上官婉儿跳到正酣处,戛然而止了,一个女性强权的风云时代也随之结束。

  杀她的李隆基刚刚收起剑,就忍不住叹息起来,一如47年前郑氏初次见到女儿时便心生遗憾。被谬误地生育,又被谬误地杀落,上官婉儿那抹光鲜的影子终因谬误而俏丽,因仓皇而精彩。
  回望历史,上官婉儿和她的祖父上官仪的命运何其相似,同是诗人,同是历经两朝的宰相,又都死于刀下,这究竟是造物弄人,还是千载难逢的偶然?
  洛水无言,繁华千里早不在,怅恨总在烟云间……
  ---完---
  日期:2012-03-31 15:45:19

  八 杜审言
  档案:
  名字: 杜审言
  字: 必简
  民族: 汉族

  祖籍: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生卒: 约公元645年~公元708年
  出身: 西晋杜预大将军的后世子孙,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成就: 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擅长五言律诗,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
  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登襄阳城》
  作品特点: 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以浑厚见长。

  代表作品: 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登襄阳城》
  死亡方式: 病逝。
  简历: 
  公元670年中进士,任隰城尉。
  公元696年前后任洛阳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