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记录了人类终极社会的思想文化》
第12节作者:
赵家大树 2、由于得到人们尊敬的人,总是甘愿处于卑微的位置,懂得尊重别人,因此,那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不会觉得受歧视,愿于跟随他们一起工作。
3、由于受尊敬的人,甘愿处于低位。因此,大家都主动地处于卑微的位置,热心为他人服务,把自己的有余奉献给社会,助人为乐。于是形成了“处卑得尊,处尊位卑”的道德观念。
4、由于尊贵的人谦卑,谦卑的人尊贵,因此,社会不会因尊卑而不平等。人人都乐于处在低位,希望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奉献给社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由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大家都努力去创造财富,因此,社会上物质财富的总量是有余的,没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去和别人争抢。于是社会和谐了,天下太平了。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一个社会“不患贫,患不均”的原因。
可能有人怀疑,大树你说的这种道德社会太理想化了吧,有可能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吗?
当然有呵!黄帝创立的天下,就是以这样的道德思想理念建立起来的。有什么证据吗?
例如,古代中国人,自称礼仪之邦。不管什么阶层的人,总是摆出一副谦卑的样子,不是吗?为什么大家(包括君王)都要讨好别人?可能有人以为是做戏,很“假”,是一种道貌岸然,假情假意的表现。
可是,深一步想想,大家为什么要做戏呢?有必要吗?其来历是什么?当然,这是古代礼仪的需要。所谓礼仪,在古代既是一种社交形式,也一种社会制度呀!其实,这种礼仪的来历,就是远古时代道德社会“处卑得尊,处尊位卑”的思想观念。
大家再想想,如果远古时代没有一个真实的“处卑得尊,处尊位卑”的自然道德社会,千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傻乎乎的心甘情愿处“卑”,被人称为陛下、殿下、阁下、在下,希望得“尊”吗?直接表示自己的尊贵地位就好了,比如清朝人,直叫皇上、王爷、老爷、佛爷、少爷,,,多来劲,多省事!
(待续)
日期:2011-03-11 10:07:53
有一个大家都希望得到的,很熟识的词,叫富贵。
富贵是什么意思?还用问吗?真多余!有钱为富,有地位为贵呀!比如,那些满清皇族,住在深宫宅院就是富贵,所以叫他们贵族!
但是,我告诉大家,远古时候,富贵不是这种意思,贵族不是那样的人。
有一句表示一个人幸运的话,叫“出门遇贵人”。大家听说过吧!出门遇贵人!呵呵!如果您是一个汉人,在清朝的时候,遇到一个满清爷们,您敢说是幸运?肯定是倒霉呀!怎么会是幸运呢!
那么,远古时候,贵人是什么人?贵人就是主动帮助他人的人呀!一个人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能够遇着贵人,得到别人的指点和帮助,那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远古的贵族又是什么?贵族就是那些吃苦耐劳,创造大量财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帮助别人,为大众服务的家族,即今日的慈善家。
有什么证据吗?看看《诗经》吧!里面有大量这方面的诗篇,赞美君王施恩于他人的美德。不仅是君王,君王的子孙后代,君王身边的人,都是道德高尚,助人为乐的人。
有可能吗?不相信的话,就读一读欧洲历史吧。近代英国,自称贵族的人和远古中国那些贵族基本相似,吃苦耐劳,用于冒险,承担责任,谦卑有礼,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只要静心想一想,很多我们熟悉的,符合以上自然道德社会特点的日常生活的事例不胜枚举。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五千年历史中,中国曾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处于这种理想的道德社会状态,“处卑得尊,处尊位卑”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那么,为什么远古时候会有很多人愿意做贵人,以助人为乐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有钱的人叫富人,把钱财施舍给别人的人,才叫贵人。富贵和阴阳、来往、孝悌、福祸、善恶、好坏一样,都是相对的。一个人拥有财富,如果富而不贵的话,是不可能长久的。
老子说,把自己的有余奉献给社会,给予他人越多,自己得到的越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富有之后要做贵人,就像过新年,大人要派“利是”给小孩子一样,大家多么的高兴啊!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在自然道德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法律制度保障的社会,就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社会。
这种社会人人以公益为理想,各安天命,勤劳致富,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讲求诚信,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创造财富,奉献给社会,期望得到人们的尊敬,留下道德高尚的好名声。
这就是远古时代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是一种物质和精神(阴阳)处于平衡状态的社会。也就是老子、孔子告诉我们的人类终极社会的理想模式。
可能依然有人不敢相信,以为我所说的理想社会太过虚渺了。
其实也难怪,因为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早已脱离了道德,我们早已养成了不道德的习惯。所以,听到几句不合现实的话,就不敢相信;听到非议的话,就不服气。
再举个例子吧。比如英国的贵族学校,几百年来,依然是军队式的艰苦磨练,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硬板床,起早贪黑的干活。
改革开放后,中国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也学人家办起所谓的贵族学校。那是什么状况呢?学校是高收费,服务十分周到;学生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眼高手低。
在中国,以不劳而获的方式得到金钱和地位就是富贵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到处乞求强权者网开一面,给我们机会,觉得这样很有面子。我们得到别人的施舍觉得很自豪。我们吃人家的心安理得。我们拿着别人的钱财去施舍,很大方,很豪爽。
我们从来不敢正视现实,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我们的缺点被指出来,总是想方设法去回避。穷的时候说,饱汉不知饿汉饥。暴富了又说,穷人不知道富人的烦恼。
我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二十世纪50-60年代,吃不饱,穿不暖,个个瘦骨如柴时,听说古代有个唐朝,非常富有,人们以胖为美,没有几个人敢相信!都说那是古人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
想不到呀,改革开放,不过几十年,今天我们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社会上到处都是小胖子、大胖子了。
可是,当我们富裕了,再讲一百年前,中国有个清朝,那时的社会是多么的贫穷落后,汉人牛马不如,生活苦难深重,人们又当成笑话,说不可能,是污蔑了。
我们既失去历史感,也没有未来感。为什么?因为我们化一生积蓄买来的房子产权只有70年,毫无归宿感。大家都担心可能未到老死,房子就消失了。因为房子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
因此,我们的一切目标,都是眼前的,今日有酒今日醉。连自己的前途都搞不定,谁敢去想为社会做奉献,助人为乐呢?
于是乎,人们又生出一种知足常乐,助人为乐的道德社会,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想法。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天性?
以上可能就是很多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却不敢回应的原因吧!
可惜呀!可惜啊!悲哀呀!悲哀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