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道与术》
第15节

作者: 顺德天外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俺立即通知HR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要求HR经理:第一,出一个公告,将事件的经过、处理结果和公司对这类问题的态度明确告知所有人,警醒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第二,组织编写相关文章,用一个季度的时间在公司宣传栏内连续刊载,文章要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公司制度下,统统一律平等,没有特殊员工,本地人不允许有公开的排外情绪和行为,外地人不可以人为自造区域对立情绪,只有加强团结,相互包容,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HR部门紧锣密鼓地围绕这一工作开始忙碌起来之后,HR经理私下问俺:“当时,我以为老吴会直接顶撞你,为你捏了一把汗,结果却完全相反,为什么一顿臭骂,你就能吓倒他,后来调动工作岗位,他为什么却不提出辞工,反而那么快就能接受调动呢?”。
  俺悄悄告诉HR经理:其中有几个玄机,第一,俺先利用民族问题,将事件上升到这个大是大非的角度来威胁他,这是让他害怕的主要原因;第二,俺背后有大老板的强有力支持,这一点他自己心中也十分清楚,这是俺敢于骂他的前提和后盾;第三,通过“兔子急了也咬人”之类旁门左道事件的比喻来恐吓他,让他多一份对自己和家人担心的心理,从而不敢当面顶撞,这是抓住了他们这类本地人的软肋;第四,调动工作他能接受而不提出辞工,他是担心这类事件在自己辞工之后传扬出去,弄得自己在家里、在乡邻面前更没有面子,今后更不好做人,有了这几个因素,才有他面对俺的几番臭骂,几番恐吓,很快败下阵来,最后乖乖就范的结果。

  HR经理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有些时候,旁门左道比单纯讲理的效果更好啊!
  日期:2011-7-10 10:21:00
  【道与术系列15】试用“转正”是个什么概念?
  经历过民营企业“试用期”的员工,特别是职场新人,收到试用合格,同意“转正”的通知,内心里沾沾自喜的同时,免不了露出一种溢于言表的兴奋,首先是如释重负,在内心深处暗自庆幸自己终于熬过了漫长的试用和考验,接着,便掩饰不住充满自豪的感觉,好象从此真正成为了“组织”的一员,一方面可以大展宏图,另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企业正式员工的权利和得到企业的保护了。

  现实的职场之中,这个试用期转正,其实并没有你想象得这么完美,试用期内,除了你自己时时刻刻如履薄冰之外,企业从上到下,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你能不能转正?又有谁在真正关心你是不是“转正了”?你“转正”了的实际意义,除了企业按劳动合同在炒掉你的时候,需要付出一部分补偿以外,还有什么可以收获、可以值得庆幸的?

  对于试用期内的员工,部门主管是这样想的:新人进入岗位之后,一是检验你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应聘时的表述是否一致,看你能不能做事,能不能帮助上司完成份内份外的工作,实际与表述差距太大,那么,随时可以结束你的试用,上司不会流露出丝毫的犹豫,因为你的做事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政绩”;二是看你与领导和团队如何相处,遇到问题如何站队,是不是与领导保持一致,在这方面稍有差池,上司也随时可以中止你的试用。因为部门之内,上司关注的是你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事”关系到能否帮助领导创造业绩的问题,——如何“做人”则涉及到是否危及领导的权威、是否影响团队的凝聚和士气。经历了试用期,终于“转正”了,只能说明你度过了最初的“危险期”,在你成为“正式”员工之后,其实,这“做人”与“做事”仍然是上司衡量你是否应该出局的标准,你在庆幸自己度过了“危险期”,好象可以放松一下的时刻,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危险”还在后面,并且时刻陪伴着你的职业生涯,因为在上司心里,试用与转正并没有本质区别,只要你越过了这两条底限之一,随时都可能让你下课!

  代表公司第一个与你接触,千方百计将你忽悠进来的HR部门是这样操作的:交给所在部门一名新人,填充了一个岗位空缺,HR便如释重负般地完成了一桩任务,新人在试用期内,重点由所在部门进行培训和考核,遇到责任心较强的HR人员,会自觉进行试用跟踪,特别是主动向所在部门领导建议培训方向,遭遇所在部门“退货”之时,HR也会主动质询和调查试用不合格的种种理由,试图通过努力否决用人部门的草菅人命,为你争取和巩固所在岗位;遇到事不关己之类的HR人员,则会不折不扣地听命于所在部门的反馈,忠实执行用人部门的生死判决,让试用人员自生自灭,此时的HR人员与招聘之时恨不得将你拉进来、抱进来的热情相比,则完全转换成了另一副公事公办的嘴脸,退却到了将自己定位于只是办理相关“转正”或“出局”手续的“闲差”位置。

  公司高层和老板是这样对待的:什么“试用”,什么“转正”,都是干活,只要有人就行了,至于这个岗位究竟是谁,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不幸遇到挑剔的高层或老板,偶尔看着你不顺眼了,哪管你试用还是转正,一样让你出局。很多员工几天前刚刚“转正”,高层或老板一个眼色,就不明不白地炒掉了,因为在老板和高管的眼里,这样的试用与转正,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转正了,出于“组织”需要,不是照样也可以随时炒掉吗?遇到财大气粗的老板,赔付给你符合法规的银子,从此与你两清;遇到黑心老板或无良HR,则“创造条件”逼着你主动提出辞职,从而免除赔付;偶遇特别“耐磨”的员工,则设下圈套,让你不知不觉钻了进去,再冠之以“严重违反公司管理制度”的罪名,同样免除了赔付和责任。

  所以,转正并不是铁饭碗,因为“转正”而沾沾自喜,以为从此有了保障,以为得到了“护身符”一样,是没有依据,也没有必要值得庆幸的。
  日期:2011-7-11 7:50:00
  【道与术系列16】企业需要多高的学历?
  年初,偶尔翻阅一下HR部门最新修订的《岗位任职资格》讨论稿,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所有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抬高现象,一些普通的基层岗位,动辄要求大专、本科,而与学历配套的薪酬待遇却还维持在原来的水准线上,于是,俺先是向HR经理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提高学历门槛是否确属岗位实际需求?第二,学历上去了,工资却不能同步,企业能不能招到人?”,接着,又指令HR经理召集相关部门领导和部分股东进行了专题讨论。

  针对一名财务文员的任职资格中明确载明的学历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俺询问财务经理:“这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财务经理如实回答:“主要是做一些数据汇总、统计之类的工作”。
  俺接着再问:“那么,这个岗位的员工,你今后准备培养成哪些岗位的骨干人才?”。
  财务经理面有难色,看了看几名股东,欲言又止。俺看到他为难的样子,就代替他说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钱管物,一般由自己人亲自掌控,这是基本规律,唯有这样,老板们才放心,这种事,你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做法,用不着遮遮掩掩”。
  稍稍停顿片刻,俺接着说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是,这个文员,不管她成长得有多快,不管有多大本事,她的上升空间也只能是一名基层文职人员,或者说得难听一点,她根本就没有上升空间。那么,我们要求这个岗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意义何在?一些数据的汇总统计,难道高中、中专学历的员工就不能胜任?或者本科学历的员工就可以汇总统计出锦上添花的效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