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政官僚机构来说,多少钱都不够花,宋朝的赋税绝对称得上是名目繁多、花样翻新,有人统计,南宋时苛捐杂税名目多大六七十种,是唐朝的4倍以上。
日期:2012-06-15 17:56:35
宋王朝建立以后,基本沿袭唐代的两税法,其中秋税是在秋熟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则是以收钱为主,或者折成绸、绢、绵、布。
在税收对象上,宋朝又分民田税、官田税和身丁税等多种,因为需要养活庞大的官僚机构,宋王朝的税赋可以说是横征暴敛、锱铢必较。
宋代耕地分为官田和民田,约分别占耕地总量的1/10和9/10,若耕种的是官田,各种赋税相加,国家要收走农民50%以上的收成。
日期:2012-06-15 17:57:38
不过,真正充分展现老赵家对人民“小气”特色的,是在征税手段和名目上。
在这方面,大宋朝的学习对象可就是五代十国那些暴虐而又无耻的短命政权了。
按亩征税是征税的基本标准,但是老赵家愣是发明了“支移”、“折变”的计算,凭空一遍又一遍的盘剥老百姓——所谓“支移”,就是在征收秋税时,要求农民运至指定地点交纳,如果农民不愿随长途运输之劳,就要多交一笔“支移”,可以叫运费;所谓“折变”,就是在征收夏税时,种田的百姓只有实物,那就多要出一部分折算成现钱。
这两样都大大提高了实际征收的税额。
除田赋外,北宋人民还要按人头缴纳身丁税,凡是20岁至60岁的男丁,都要缴纳。
宋朝的许多税种脱胎于五代十国,混乱的五代十国以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著称,北宋保留了大部分,将其称为“杂变”,如农器税、牛革税、蚕盐税、鞋钱等,即所谓“随其所出,变而输之”——总之,凡是你能想到的地方,政府都要交税!
日期:2012-06-15 17:58:07
除此之外,还有所谓的“和籴”与“和买”,说白了就是官府以极低价格强制收购民间粮食和布料,到后来,变成了“官不给钱而白取之”,基本类似于抢劫了。
到了腐朽的南宋王朝,更是无耻,统治集团以大敌当前为借口,实行苛刻的赋税政策,秋夏田税、身丁税、折变、和籴、和买等,均较北宋定额为高,而且新立的税目五花八门
日期:2012-06-15 17:58:30
下面不妨再给你列举一些南宋收取的、估计你这辈子都没有听说过的收费项目:
“经总制钱”,所有民间钱物交易,每1000文交易额由官府抽取30文,后增至56文;
“月桩钱”,应军事开支而勒令各州县按月解送的一种赋税;
“版帐钱”,东南各路借口供军用而征收的一种税款;
“耗米”,就是借口粮食有损耗,所以要民众多缴纳,到后来“耗米”甚至超过了正税;
“折帛钱”,在帛价上涨时,要农民在夏税纳绢时,按时价折交现钱,称“折帛钱”;在绢价降低时,折帛钱照收,实际上农民往往被迫以市价的二倍到三倍的价格交纳“折帛钱”;
“和预买”,其实就是对“和买”的预先征收,到了南宋时期索性改为每年都要“预先征收”一遍,就这样,同样的名目,老百姓就活活被征收了两遍;
“预借”,就是向民间预借赋税,提前征收。
日期:2012-06-15 17:59:10
如果再也找不到理由来征税了怎么办?
你放心,老赵家的政府总能想出法子。
“课配”这个名目,就是再也找不出理由的一种强行摊派分配,按秋夏两税多寡征收。
某某著名导演说,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我要说,朝廷更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日期:2012-6-15 18:00:00
因为两税法的弊端,王安石在北宋神宗年间还搞过什么青苗法、免疫法和方田均税法;李椿年和朱熹在南宋期间先后搞了“经界法”,但都因为触犯了权贵阶层的利益,或者没有坚持下去,或者变成了变本加厉掠夺人民的另外一个名目。
就以王安石的的青苗法来说,规定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做本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借贷给农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到夏秋两季收成后,农民再还钱或粮食。
本来是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问题在于,你知道他规定的这个利率是多少?
20%到30%!
结果搞得官员们在丰收年份都要强行贷给农民,反成了政府官员掠夺民众的好借口了。
打烂缸的司马光就指出,官员“以一斗陈米散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升七……”
日期:2012-06-15 18:00:46
还有免役法,说白了就是把“义务兵役制”改为“志愿兵役制”,让老百姓出钱,政府招募士兵。
这本来是好事,可老百姓哪有钱啊,只有拿自己的物产来换,但官员们一旦遇到可以强迫老百姓出钱的机会,想想大宋朝的官僚体制,还不都敲骨吸髓一般的猛搜刮民众?
再比如,在唐朝时期按规定在灾荒年份或青黄不接时节应当无息贷给灾民的“义仓”,到了腐败昏聩的南宋,官员们大都将粮食挪作他用,或者放贷的时候九分算一升,搞得根本起不到救荒的作用,反倒成了盘剥老百姓的方法了。
日期:2012-06-15 18:04:15
且不说战争时期,即便是和平时期,根据“和平协议”,赵宋朝廷每年也都要给北方强邻送钱、送布帛、送金银,这样一来,你说大宋朝缺钱不缺钱?
你说大宋朝需不需要折腾货币来掠夺民财?
日期:2012-06-15 18:04:43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朝朝廷虽然打过不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但折腾自家人还是很行的。
比方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程朱理学”就是宋朝发明的,并且在后世得到了“发扬光大”,爱国的理论呢,自宋朝开始,就变成了社会精英们“让别人去死”的理论,而“裹脚”以及“节妇烈妇”之类从身体到心理上摧残女性,把女人当性奴隶看的思维,也是从宋朝朝廷流行开来并在全国贯彻实施的。
日期:2012-06-15 18:05:31
10.8秦太师的不世之才
两宋时期,也有俩著名的玩钱人,而且玩的很“另类”。
这两人是谁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去过杭州西湖,西湖边上有个岳王庙,据说是岳飞的墓葬地,岳王庙殿内塑有岳飞彩像,而岳飞的墓道阶下则有四个跪着的人像——这两人就是其中的两位。
其中一位,大家很容易就想得到,那就是“遗臭万年”的秦桧。
你不知道的是,秦太师其实真的很有才,尤其在金融货币方面有着不世之才。
日期:2012-06-15 18:06:09
根据冯梦龙所著的《智囊》一书记载,南宋刚建立那会儿,京城临安闹起来钱荒,连铁钱都很缺,导致市场交易无法进行,宋高宗命令秦桧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多代高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有什么办法?
嘿,这可说不准。既然能猜到宋高宗的阴险心理,编造一个历史著名的“莫须有”罪名来杀掉抗金英雄岳飞,秦太师在猜人心理方面,一定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日期:2012-06-15 18:06:53
正好这个时候秦太师的头发有点长了,他就招来自己的理发师,理完发之后,秦太师拿出来了5000枚绍兴当二铁钱(值2个标准钱)作为工钱。
理发师惊呆了,理这么一次发,就能值1万钱?!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那时候,足球明星贝克汉姆2万英镑的鸡窝头还没有流行,理发师没有那么高的报酬!
秦太师郑重其事的告诉理发师,“朝廷马上就要把这些钱作废了,你赶紧去买点东西,花掉它算了”。
理发师自然是出了门就直奔市场,一面购物一面发布“朝廷要禁止铁钱使用”的新闻。
当朝太师的理发师说的消息,还能有假?
后来,流言可能就越传越神,说铜钱也可能一并废除,可想而知人们的惊恐程度。
于是大家都赶紧把压箱底的钱都搜罗出来,期望将它换成实物,不到3天工夫,临安城内流通的钱币就如洪水泛滥一般增加,钱荒之事自然解除,而那种当二铁钱也并没有废掉。
日期:2012-06-15 18:07:53
根据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捏史.卷三》,秦太师与铜钱的故事是另外一个版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