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向左,职场向右》
第16节

作者: 天使果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明天——是不可能的”,小黄使劲拖长了“明天”的声音,只见花花的脸色由晴立即转阴。
  “去去去,谁问你了?我问果冻呢。”
  “财务说,她也不清楚,要等张总过来才明白,反正现在手头没钱。”
  “哦,你看看人家果冻,像你吗?”尽管我说了也等于没说,花花不忘奚落小黄一顿。
  “我怎么了?我容易吗我?你不能总对我有意见哪,同事就是战友,我们情同手足哪!”小黄看着有点丧气的花花说。

  整个办公室,听到这些话又大笑了起来。
  初涉职场的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才刚刚是噩梦的开始。
  (未完待续)
  日期:2006-11-10 04:10:41
  (十五)
  当一个人深陷泥潭的时候,他的第一想法往往是不断挣扎,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能从泥潭里拔出来。然而,这是错的,有野外求生经验的人大抵知道,深陷泥潭的时候,最迫切的不是挣扎,而是静静地等待别人救援的机会,或者是看看泥潭周围有没有可以抓住的东西,不要让自己继续下陷——否则,就要死在泥潭里了。

  等待了差不多10天——这比财务周大姐说的4-5天可多了整整一倍,我们拿到了工资。这个工资,只有1000块,连基本工资都没有发足。按照老张的解释是,最近杂志社资金周转紧张,先给大家发一部分,剩下的会尽快补上。
  虽然拿到了钱,但是很明显大家都不开心。
  “妈的,1000块能干个球啊?”小黄很不满。
  我苦笑了一下,没说什么。
  “交了房租水电,搭车吃饭的钱就没了,没有积极性哦。”小黄继续说。
  “那你可以不干的啊,对吧?”花花不怀好意地插了一句。

  看到一场口水战即将爆发,吴主任连忙出来打圆场:
  “小黄,张总有他的难处,现在杂志没做好、广告又拉不上来,资金是有点困难的。前几个月,你和果冻没来,我们的工资也拖了几天,但是都发了。你们俩要是实在手头紧张,就跟张总说说,跟财务先借点吧。”
  “还是吴主任厚道啊”,小黄边说边瞟了花花一眼,然后从身后的小江办公桌上,拿起一支烟抽了起来。
  2004年第12期《东州品牌》的评刊会和下期的选题会,如常召开。
  老殷清了清嗓子,“大家不要因为工资迟发、没有足额发放就有什么意见,千万不要因此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我们要相信张总,他现在正在融资,资金很快就会到位的。”

  我们没说话,继续看着老殷,等着他继续发话。
  “张总对12期杂志还是比较满意的,夸我们四个榜单做的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大家,包括广告部,也没有拉到赞助,张总是有压力的。作为一本民办杂志,我提醒大家,要多一点经营意识。如果又能做编辑记者又能拉广告,我觉得这才算牛比!”老殷越说越起劲,攥紧拳头伸出大拇指,望着每一个人。
  “再说了,你们拉到广告,是有提成的,采编人员的提成多少我记不清了,好像是20%的提成吧,很可观的,大家要把稿子做好的同时,腰包也鼓起来!”
  听到这些,小黄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大家还是没说话。
  “上期杂志,花花那边拖了后腿,一篇稿子过了截稿期限还没交,三番五次催,电话也打不通,这是怎么回事?”
  “殷总编,这怎么能算是我的过失?采访对象没时间,联系上就时间来不及了,电话打不通是因为没电了……” 一听老殷的矛头转向自己,花花觉得不对劲,连忙为自己辩解起来。

  “你不要说了,有10多天的时间还不够?别人都可以把稿子做出来,你怎么不行?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老殷有点怒了。
  “能怪我么?我的年纪也比他们大很多了,干活自然没那么麻利。”
  听到花花说到这,小黄笑了起来,我们几个也想笑,但是憋着。
  老殷还是一脸严肃,“你说你做了稿子,但是我们找你找不到人,稿子最后我们也没见着,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花花终于不作声。其实,我们知道花花几乎就没有新闻从业的经历,至于她当初是怎么进《东州品牌》杂志的,我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坐在我前面的她,不会打字,也没看过她写稿。
  因为工资没发,再加上开始老殷就动怒,这次会开得极其压抑,大家不欢而散。

  我报了三个选题,都是到浙江杭州采访。一个是人物稿,另外两个是企业品牌稿,都获得了通过。
  之所以选择去杭州,是因为一位大哥,也就是我要去进行专访的一位营销奇才。他曾任世界500强企业SARA LEE中国华东区经理,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浙赣大区经理、欧莱雅中国大众化妆品部区域经理等等。更为出名的是,他担任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管理论坛版主(笔名:船长),著有《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还和朋友一起编著《20位跨国公司营销经理十年征战录》一书,在国内营销界有极高的名望和人气。

  为了能够采访他,我的预备工作从2004年10月就开始了。因为深知《东州品牌》名气小,外出采访极易被拒绝,难度很大,我只能笨鸟先飞。
  摸透了船长的作息规律,每天凌晨0点后他就上网,于是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的30多天里,每个晚上我都熬夜挂在MSN上。只要看到船长上线,就和他套近乎,谈对他的文章(贴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的看法、读后感。
  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船长,也许是船长有照顾后辈的习惯,他最后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请求,并给我一份意料不到的大礼:“果冻,你从东州到杭州,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你过来我再介绍两个企业给你采访。”
  当时的我,真像天上掉下大馅饼一般,欣喜若狂。尽管杂志社资金缺乏,但是采访经费还是要保证的,我从财务那里预支了3000块差旅费——原本我预计1500就够了,吴主任提醒我多要点,事实证明他是多么的英明。
  在去杭州之前,我从来没有出过省,乘车最远的距离,也就是老家到东州的400公里。杭州之行,让我“圆”了好多个梦:第一次搭长途火车,第一次坐硬卧,第一次出省(而且途中还经过很多个省),第一次搭飞机。

  当我从走出杭州站时,才发现“北方”的天气竟然这么寒冷,尽管我有备而来,但是牛仔裤和毛衣显然抵挡不了刺骨的寒风。定好宾馆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商店里买了条棉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