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09 20:54:57
【补充:转载文章】
《『赞普林卡』──成功源自于执着》
(林卡:藏语的林园、庭园之意)
唐蕃古道起点第一站湟源。
湟源原名丹噶尔,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以西50公里处,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岭,农业区与牧业区的交接处,青藏高原的交通要冲,海藏咽喉之地,在唐代已是盛名中外的茶马互市,清代明驹“青海骢”产于青海湖海心山,也交易于此地。
民国时期,英国、法国、比利时、印度等国均在此设立商贸机构,有“小北京”之称。
这里有道教圣地北极山,有西北五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有明清老街,有1700多年前(东汉)修建的扎藏寺。
踏入这古丝绸南路,唐蕃古道重镇的那一瞬间,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屹立在我的面前。
它北临湟水河、南依南荫山矗立在三峡交汇处(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对面的大山分明一座活生生的大肚弥勒在笑望着这一佛家圣地。
风水上来讲这是左青龙、右白虎、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
大门前二条国道(109国道--青藏公路、3 1 5国道--青新公路),一条高速(西湟高速),这里是青藏铁路第一站,占据海藏交通要冲。
门前广场上有八个汉白玉的佛塔,取名如来八塔,一个由此地政府所立的双龙碑,碑上题名“历史名胜,赞普林卡”,碑背面由汉藏蒙英四种文字记载着此处乃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的下榻处。
门口有二尊汉白玉玉狮。门顶钟楼上有二吨多重的平安大钟,祷告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一进大门,赞普林卡的金瓦金顶迎着东方的朝阳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大殿高27米,建筑风格是汉藏结合,九间殿高27米、五层高、五间入深,象征着藏王的九五之尊。
殿前护殿河上有三孔金水桥,殿基两边各有青龙、黄龙两个龙头,夏季可喷水吐雾,代表着藏王坐镇长江黄河两水源头,中门两侧有东南西北四大天王浮雕塑像。
一进大殿,三尊十几米高的坐像,中间为吐蕃开国藏王松赞干布,左为文成公主,右为赤尊公主。
一楼南边,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吧大师及两弟子贾曹杰、克朱杰(第一世班禅)。北面供奉着宁玛派(红教)创始人莲花生及两弟子寂护和赤松德赞(第三十八代赞普)。
二楼南面供奉着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大师、噶当派创始人阿底峡大师以及米拉热巴大师。二楼北供奉着萨迦派五祖的三祖,创始人贡噶宁波、萨迦班智达、八思巴。
三楼南供奉着青藏高原最原始的教派--苯教的创始人辛饶,北边供奉着觉囊派祖师多布巴?喜饶坚赞和希结派创始人帕?当巴桑杰(后世称为达摩祖师)。
四楼上供奉着三世佛祖,以及唃厮罗王朝(北宋年间)的千年玉佛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据林卡讲解员介绍,二尊玉佛体内还装有和田玉阿弥陀佛与大日如来佛,而两尊小佛像内还有装藏物是佛祖舍利子。
这座林卡是一个私人信徒修建的。
林卡主在80年代初收藏到这两尊玉佛后,立志用毕生精力修建一座寺院,供奉这两尊千年玉佛。
他卖掉所有家产,用毕生积蓄和精力终于如愿以偿,修建了这座『赞普林卡』。大殿内的壁画和唐卡,从青藏高原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到历代的藏王,从吐蕃王朝的建立、文成公主的进藏到汉藏文化生产力传播以及藏区的发展,从佛教的渗入到八大教派的进展等等。
每一副壁画唐卡都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精品,每一尊金身佛像都是青藏高原热贡艺术的瑰宝。
他是高原几千年历史的缩影、民族文化的博物馆,也是唯一的藏王寺院和集藏传佛教八大教派于一寺的民族和谐会馆。
有史以来,还未听说过一人用毕生精力,耗资二千多万修建这个世上仅有的林卡。
我怀着惊奇的心情拜访了这位神秘人物林卡主--侯雷先生。
林卡主住在林卡东北面的三间小平房内,一张极为平凡的面孔,从他那干枯的双手及微驼的背部可以看出他饱经风霜的一生。
他祖籍河南,汉族。1956年随父母来到青海,母亲早亡,在他未完成初中学业时就担当起了家庭的重担,十几岁学建筑,后又当工长,最后在政府工作。
80年代初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经商开茶园、饭馆和房地产业。也就在那个时候,他收藏到二尊玉佛,90年代初文物贩子出500多万购买二尊玉佛,他都一口回绝。
我问他现在家里还有何人、收入怎样。
他说:姑娘大了出嫁了,夫人没有工作一直在家,儿子和儿媳妇也到处找地方打工,孙子还小。就由他一月一千多的退休工资维持家里的生活。
他说:我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我有我的目标。儿女也要让他们去拼搏他们的一生。
我问他修建林卡把这么多教派放到一起合适吗?难道没有人有异议吗?
林卡主说在修建前他拜访了许多大活佛,各教派佛位的安排是雍增活佛给安置布局的。
雍增活佛是青藏高原上学问最大的活佛,青海很多大寺院的活佛都是他的弟子。十一世班禅坐床时他也在现场指挥。林卡修建时他已九十七岁高龄。目前除了希结派(已在14世纪末,1 5世纪初灭绝)外,各教派的活佛都来了,他们是冲着两尊千年玉佛而来的,而且每个教派的佛祖、创始人都是由各派寺院的大活佛亲自装藏开光。
装藏的珍品、佛经等都是各教派自备而来的。例如:苯教佛祖辛饶大师就是由四川阿坝州苯教最大的活佛南卡旦增亲自带装藏品从四川到此装藏开光的。
我问他:装藏、开光是怎么回事?装的都是什么?
他说:藏传佛教最讲究的是装藏开光,各派装藏大同小异,也就是各派把自己派准备的宝瓶(金银珠宝五谷等)、藏经(自己教派创始人的经书著作)、五色粮、藏药、舍利子等装入本派佛祖体内。然后由活佛主持做佛事、诵经,也就是开光。开光后佛就活了,也就有灵性了。
我说:目前林卡已修建起来了,您的心愿也了了,今后还有什么打算?
他说:林卡修建才是一期工程,目前他设法让林卡继续发展起来,偿还外欠的债务,另外自己已油尽灯枯了,要设法招商引资,修建林卡二、三期项目。
我问:到了后期工程还有什么,需要多少资金,会有人来投资吗?
他说:主殿周围还要建四座附殿,连廊、唃厮罗宾馆(三星以上的藏王宾馆,也是青海省唯一达到星级标准的藏式宾馆,省市专家五次论证属零风险项目),总投资8000万左右。因林卡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无限的商机,相信有眼光的商家会来修建宾馆的。这样才能使林卡真正成为传播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的圣地、旅游文化的热地、民族团结和谐教派团结和谐的见证地。
当我问起玉佛的舍利子的来历时。
他说:现在各专家及各教派大活佛说法不一。
大概是吐蕃王朝时期从印度传入藏区的三颗舍利中的两颗。
公元846年,吐蕃第四十二代藏王朗达玛,他的一生是灭佛的一生,他有两个儿子,俄松和永旦。
俄松是信仰佛教的,朗达玛被射杀后,俄松率一拨人逃到摩榆国,后来他的后人又迁到现甘肃临夏及青海民和县官亭一带。在公元900年后,他们在此联络吐蕃后裔在天喇嘛李立尊的支持下建立了唃厮罗(“唃厮罗”意为佛的儿子,是俄松的第五代玄孙)政权。
公元1032年,唃厮罗迁居青唐城(今青海省西宁市)。据记载,当时青唐城西郊有占地五六里、房屋千余楹的大寺院,塑有金身大佛像、十三极佛塔,塔内供奉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二尊玉佛,大佛肚内的两尊小佛像及小佛内的舍利子就是俄松带入摩榆国的二枚。
当时佛教在唃厮罗王朝内出现了空前的辉煌。
唃厮罗在河湟地区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后因内乱被宋朝所灭,寺院被毁,两尊玉佛历代兵燹,流落民间历尽沧桑,终于在80年代初现于古城西宁,被林卡主收藏,才引起后来一连串的故事。
赞普林卡在省、市、县级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初见成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她将像一颗灿烂的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夏都圣地”。
将要告别林卡,思绪万千。
从林卡主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成功源自执着。
日期:2012-06-09 21:27:54
上面那篇文章,我是照原文转贴上来的
所以有些地方不符合历史
我也没有改过来
现在
在这儿做个说明
上文中说:“朗达玛被射杀后,俄松率一拨人逃到摩榆国,”
其实,俄松(欧松)出奔拉萨之后并没有逃到高昌摩榆国,而是他的后裔的唃厮啰一家子逃到了那儿。
另外文中说:“唃厮罗在河湟地区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后因内乱被宋朝所灭,”
我不知道那是怎么算的
可是一般来说,唃厮啰王朝(后吐蕃政权、宗喀王国、青唐王国)从唃厮啰在公元1008年被接回安多藏区,到宋朝于公元1104年攻取青唐城为止,唃厮啰王朝就算灭亡了!
即使是算到宋朝于公元1108年攻占河南地区才算唃厮啰王朝寿终正寝好了,这样也没有一百五十年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