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扯西拉——我的人生感悟和经商心得》
第41节作者:
弘律 日期:2011-05-05 20:55:28
佛教是无数人累积起来的,佛陀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最近在看季羡林的《佛教十六讲》,汤用彤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印度哲学史稿》,欧阳竟无的《欧阳竟无佛学文集》,徐梵澄的《薄伽梵歌论》和任继愈的《佛教史》。看完后对佛教这个宗教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历程有了比以前成熟点的了解,季羡林和汤用彤是纯粹站在非佛教徒的立场上去写佛教史的,他们是很严谨的历史学者,语言功底深厚。汤用彤和季羡林都是博采了好几国的语言,尤其季羡林是对佛教最初流行的印度方言方面的专家,结合考古学和语言学去综合的还原历史,汤用彤则无愧佛教史的巨擘,撰写的佛教史几无可驳之处。任继愈同样是顶级大师的风范,撰写的佛教史完备详细。看完之后,对于佛教的历程,乃至真实的佛陀有了一个非常鲜明的认识。
佛陀非但不是完人,甚至可以说很有缺陷,就其对其堂兄,即中国佛教徒所说的提达的种种做法,可以说为了排斥异己无所不用之极,诅咒其兄死于非命入地狱,完全没有佛经中所提倡的宽厚的风范。而今天看来,其堂兄的教义较之佛陀的教义实在是更有科学道理。提达根本不认为人有来生来世,今世所做今世就报,因此提达在道德上的要求更苛刻,佛陀还食肉食乳酪,提达则完全素食。为了能够传播自己的教义,佛陀一生结交达官贵人甚至妓女,对于杀了自己父亲的暴虐的国王,佛陀亦去结交并希图通过他的权力对佛教进行推广。而佛陀在世之时,其弟子最多不超过五百人,但是佛经经常吹嘘佛陀有弟子无数。佛陀为了宣扬教义,编造了大量的谎话和大话来吓唬信众。殊非自己一再标榜的“真语者”、“实语者”。佛经也远非佛陀一个人的智慧,以《佛说四十二章经》为例,其在汉时的版本和在宋时的版本就大相迥异,盖佛经是后世佛教徒不断完善的结晶,是历朝历代才智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惜乎愚昧的纯佛教徒还要不断的美化佛陀,把佛陀神化到至善至美的程度。
其实世上根本就不曾有完人,佛陀非圣人,亦非小人。佛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验了人生的种种苦楚,最终弃家归隐丛林的修行者,其晚年所体验到的人生智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但是仍然是有一身的毛病的。相比而言,佛陀甚至不如中国东晋时的慧远那么纯洁,亦不如民国时期的弘一法师那么诚实。其思想的真正完备有赖于其无数的继承者共同的努力。
但佛陀毫无疑问是佛教哲学的宗师,佛陀和他最大的后继者龙树应是佛教思想真正的创始人。佛教思想因为重视逻辑(即古印度的因明学)和因果报应说而独具特色。但这特色也是有限的,因为佛陀的很多思想是承继了在佛陀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的印度的各学派的很多观点,佛教思想从古印度的种种“梵”,种种奥义书中吸收了大量的智慧。而其不足之处则是后世学者不断打补丁打上去的,历经二千多年,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然后才会成为今天的佛教思想,三藏佛经,汗牛充栋,任何人穷尽一生的心血,都是无法穷究的。即便是鸠摩罗什和唐玄奘这样的大师,终究也只能在佛教的某一派系上有所成就,而无法穷究佛教的种种分支。因为佛教的分支太多了,不是一个人的智慧能穷尽的。
我辈学佛之人,从中汲取一部分对自己有所裨益的精华就可以了,不必求其全貌。亦不必过度迷信任何人。佛学即是慧学,能从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即可以,不必拘泥于佛教的种种陈规。虽然正如鲁迅所言“居士兴而佛法亡”,但是极度苛刻的佛法本身是违背人性的,就连教主本人都未能遵守,我辈何必做这种与自然对抗的无益之举,徒增烦恼?
另外禅宗是最浅薄的,实在是应抛弃的东西,但是却在中国能够大行其道,如季羡林所言,大概是因为禅宗把“天堂的入门券”卖得太便宜了,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易获得,所以禅宗能够盛行。然而究其实,禅宗是空洞的,是言多于行的,是思想和实际行为严重脱轨的,对佛教真正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的一个宗派。佛陀是怕出来的,是对人世间种种繁文缛节,种种利益纷争,种种虚伪的东西的恐惧促使了佛陀远离人世间,远离红尘的。但是这又像鲁迅所言的那样:人来到这个世上,是出不到哪儿去的。我读《佛遗教经》,常常觉得修行真的很难,自己所做的万不及一,但是读佛陀自己的历史,发现佛陀一辈子也是没能遵循他自己在《佛遗教经》中所要求的绝大多数行为规范的。
读完佛教史,使我确信,罗素和老庄是比佛陀更真实的人,因为他尊重真实的人性,罗素的思想跟佛陀在很多地方很接近,但是罗素比佛陀更尊重人性,更实事求是。罗素常常诚实的去修正自己过去的错误的思想,并且不讳言自己的过错,这种诚实和坦率的胸怀,则比后世佛教徒美化后的佛陀要可爱多了。被过度美化后的佛陀是个不近人情的高度理性的道德宗师,这样完美无缺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人虽然是高级智能动物,但是终归还是生活在红尘之中的曾有过很多愚行和无知的经历的真实的人。不可能是从一降生就纯粹理性的。佛陀智慧的成熟实际上是在四十岁左右。但这以后,佛陀与达官显贵的交往并未停止,支持佛陀传教的基本上不是富商就是皇室成员,这些人中有人弑父杀兄,有些人出卖色相,佛陀为了建立自己的僧团,同样与他们应付,并为了接受他们的馈赠而改变自己的教义。
但两千多年前的一个人,我们今天要去彻底还原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对佛陀这样的人,诚如勒庞所言,关于类似佛陀这样的宗教主,历史上真实的记载是少得可怜的。佛陀本人可能并未想过为了神化自己而制造那么多的谎言,但是崇拜佛陀的信徒,为了美化教主,则会不断的编造谎言去制造一个虚假的形象出来。
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太需要独立思考和反复求证反复推敲了。佛陀本人也强调“广学博究”的重要性。愿以此文,与热爱佛学的朋友共求进益。
亦以本文,为此贴做周年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