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46节

作者: 湖畔非淩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07 22:30:43

  李密上瓦冈
  逃过一命的李密,知道不能再此地呆着了,经过这些天安静平和的生活,他有很多的体会,也思考了很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如果不能成就一翻事业,岂不是辜负了这满腔壮志。
  即使为了理想丢弃性命也在所不惜,李密是这么想的。
  这时的李密比以前从容多了,他依旧遍访各路起义军,大多数的义军首领都不识货,更有甚者对李密很不礼遇,尽管这样李密也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更加没有想过放弃。
  尽管自己现在很卑微,很无助,他依旧坚定的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翻伟大的事业,这不是自负,是一种自信。
  一种遍经世事变迁,遍观沧海桑田后会有的自信。
  他相信会有人赏识自己,自己的能力也会被认可,不久后,他遇到了一个叫王伯当的人,两个人都是当时之英杰,谈话很投机,就多聊了几句,王伯当认为李密是不可夺得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见了就千万不要错过,更加不要放过。
  正好王伯当是瓦岗军的大将,于是王伯当就把李密推荐给了瓦岗军的首领翟让(注意不是程咬金,程咬金也是瓦岗军的一员大将)。
  李密走了很多的起义军,对中原的各路义军都有所了解,他知道很多的义军首领都是庸碌之辈,没有什么大的才能,更别说有什么大的志向了。
  但是瓦岗军不同,李密很看好瓦冈军,对于王伯当的推荐,李密很感激,他在心中默默的想,以后我要是有钱了,一定分给你一半,我要是匡扶了社稷,一定让你位极人臣。
  后来的李密没有实现这个心中的诺言,但是王伯当却实现了他心中的诺言。
  在和李密交谈后,王伯当也在心中默默的对自己说,李密我跟定你了,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
  这就什么?这叫信任,这叫义气……
  外国人所不懂的义气
  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
  起初,在瓦岗军李密并不受重视,翟让也不是很喜欢他,和他说话也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而已,翟让一直认为李密只是一个会夸夸其谈的书生,这种人没有什么用,打仗不能上战场,只会搅动人心,要不是看在王伯当的面子上,翟让早把这个只会动嘴皮的家伙撵走了,留他在这里,都嫌浪费粮食。
  有时翟让也会埋怨王伯当,伯当的眼光有问题,推荐的这是什么人啊?
  翟让对李密的态度,李密很清楚,他意识到是该证明自己的时候了。

  每逢战事李密都积极的为翟让出谋划策,虽然翟让很少接受,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和李密所预料的一样,接受李密的建议就打胜仗,不接受就打败仗,慢慢的翟让不得不承认这个讨人厌的小子还真有点本事。
  接着李密又主动请缨去招降其他的义军,为了瓦岗军的壮大,翟让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这比买卖对翟让来说非常的划算,正好可以趁机考验考验李密的能力,要是成功了,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得到壮大,失败了自己也不受影响。
  李密所寻找的对象多是那种弱小的实力,凭借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说的天花乱坠,把义军首领说蒙了,就算成功。
  “李先生,您真有学问。”
  “我这才哪到哪啊?翟头领比我还有学问。”
  “您都这么有学问了,翟头领比您还厉害,那得有多大的学问啊?”
  “跟我走吧,去见识见识。”
  “好好好。”
  傍个大树好乘凉,这句话没有错,之前李密一到那,不杀他就算仁义了,现在作为瓦岗军的使者,义军首领都毕恭毕敬的,生怕得罪了瓦冈军,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李密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不仅招降了很多实力弱小的、尚在观望的义军,而且很多义军都听说李密很仁义,前来投奔,瓦岗军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翟让很高兴,现在他对李密很有兴趣,很想和他聊聊,李密也正好想和翟让聊聊。
日期:2012-06-08 18:26:18

  于是有了这样大的一段谈话,翟让首先发问:“现在是个什么世道啊?”
  “现在正是项羽和刘邦那样的英雄争夺天下的时候,”李密说。

  “哦,”对于李密的回答翟让很满意,他还想难为难为李密,“这样的话谁不会说,具体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很坚韧,也很有难度,但是难不倒李密,他很从容的说:“要想平定天下,当刘邦、项羽那样的英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瞥了瞥翟让,意思像在问“小样,你是吗?”
  翟让的眉头紧皱,似在思索什么,又似想在李密身上看出金子。
  李密继续说:“具体应该这样做……
  之后他们谈了很久,二人研究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他们决定马上付之于行动,来检验李密的理论是对的,还是错的。
  空嘴说白话,谁都会,但不见得都是对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经过这次谈话,翟让对李密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再加上李密之前的表现,翟让隐约感觉到李密的智慧和才能要远在自己之上,自己以前真是狗眼看人低,他很惭愧的对李密说。
  李密只是摇摇手,口中说,这些事就让他随风飘散吧,有时,李密在心里也会骂翟让,这哥们还真难忽悠,要不是我平时看的书多,还真不敢保证一定能把他忽悠服了。
  按照计划,瓦冈军先攻破金堤关,之后连续攻下荥阳郡的属县做为根据地,以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
  因为这些地方离屯有大量粮食的洛口仓较近,可以就地取粮。
  行军打仗,粮食绝对是个大问题,那样战乱的年代,有粮就有人,没粮的话,不用寻思,肯定没有人,难不成让大家伙跟着你喝西北风。即便是姜太公复活,他最先要解决的也是吃饭问题。
  通过这次的战略转移,瓦岗军解决了吃饭这个大问题,然而真正的敌人正向他们袭来。但是这并不能说肯定是一件坏事,最起码对李密来说是一件好事。
  隋朝大将张须陀讨伐瓦岗军,一听说是张须陀,翟让首先就蔫了,他已经被张须陀打怕了,这么说吧,他和张须陀交手很多次,就从来没有赢过。
  刚一听见消息,二话不说,翟头领就想腿上撒丫子,赶紧跑,保命要紧,张须陀在他的眼里完全成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是在李密眼里没有这种神话,换就话说,他认为自己可以战胜一切人力所可以战胜的东西,当然包括张须陀。
  对翟让来说,这个名字很可怕,可怕的听都不愿意听见;但是对李密来说,张须陀只是一个名字,和张三、李四一样的普普通通,仅此而已。
  关键时刻,李密阻止了翟让这种愚蠢的行为,他对翟让说:“不要怕,有我呢。”
  对,有我呢,天塌下来有我顶着呢,你又怕什么?
  看着拍着自己肩膀的李密的手,翟让一阵激动,他说了这样的话:“不管胜还是败,我听你的。”
  李密面对着翟让坚定的点头:“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一定的,是的,我们一定会胜利。
  自信,是李密胜利的法宝。
  看着李密欲要冒出精光的双眼,翟让的心有了稍微的宁静,他在这个人的眼中看到了希望,胜利的希望。

  自信战胜一切,包括你原本认为不可战胜的。
  翟让领着主力部队直接面对张须陀,张须陀一向瞧不起翟让,用方阵推进,翟让进攻,情势不利,张须陀趁机反攻,没有任何悬念,翟让大败,带头逃跑,张须陀向北追赶十余里。
  正好到了李密伏兵的地方,看到张须陀过来,李密掩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也是关系到瓦岗军和他本人生死存亡的一战,他不能不重视,在战前他进行了周围的策划,认为只有使用伏兵之计,才可将张须陀打败,让他败的彻彻底底。
  现在张须陀就在眼前,已经进入了自己伏击的范围,李密已经感觉到胜利正在向自己招手,他命令士兵出击。

  就像一把尖刀突然插入了张须陀的心脏,结果毋庸置疑,张须陀大败,他本来是可以逃跑的,但是他又回来了,他回来不是为了想看看那个打败他的人,而是为了救他那尚在重围中的士兵。
  这一点和亮剑中的李云龙出奇的像,但是他没有李云龙那么幸运,他跃马杀入重围就再没有出来,直到战死(52岁)。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士兵的命和将军的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正如李云龙所说:“我们独立团自成立那天起就没有抛下过活人,”只不过他付出的代价太昂贵——性命。
  能够跟随这样的将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死也同样值得悲伤,张须陀率领的士兵,日夜悲哭,数日不止。
  张须陀虽然败了,但是他败的可敬!可佩!
  久经沙场的张须陀被初生牛犊李密打败,这场战争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
  首先这是张须陀戎马一生的最后一站,其次这场战争对李密有着更加非同一般的意义,他将书本上的东西亲身实践了一把,他从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成长为临危不惧挥师天下的统帅自此开始。
  翟让更加信任李密,他相信李密未来一定有着非常广阔的事业,就像李密一直以来相信自己一样。
  翟让让李密组建自己的军队,号“蒲山公营”,从此李密有了自己的独立武装。

  李密治军很有一套,可以说丝毫不亚于古代的名将,他的军令严整,士卒遵守命令,即使是在夏天,也好像身上背负霜雪,同时李密也很仁义,为人节俭朴实,所得到的金银珠宝,全部分发给部属。
  李密知道自己从一个囚犯走到现在的位置不容易,为了不让翟让产生猜忌,李密做事情小心谨慎,总是为翟让考虑,有好东西先送给翟让,生活节俭,做事低调。
  义宁元年(617),李密向翟让建议攻打洛口仓(今河南巩县东),翟让同意,但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办成此事,对李密说:“一切都听你的。”
  二月,李密和翟让率领七千精锐士卒,从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开拔,翻过方山(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南),进入罗口(今河南省巩县西南),攻击洛口仓。

  由于此举大出隋军意料,没有受到隋军抵抗,很快攻克洛口仓。
  李密打开粮仓各窖,任人民随意搬取,前来运粮的人,有成年人、老人、还有小孩,一直络绎不绝。
  李密的军队又一次壮大,隋将刘长恭挥师讨伐,被李密打败。
  于是翟让等人推李密为盟主,尊为魏公,设立文武百官,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当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当右武侯大将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