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名流叫商鞅》
第20节

作者: 王者世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04 22:29:37

  (续上)
  魏罃当上国君以后,就一直想给韩、赵两国点颜色。
  韩、赵两国知道做错了事,魏国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心情一直很紧张,特别是韩国,非常害怕啥时候魏国打自己一下子。
  有仇不报非丈夫,魏惠王于公元前357年在宅阳把韩国军队狠狠揍了一顿。看到灭亡韩国还不成熟,魏惠王逼着韩昭侯签下屈辱条约,暂时放他一马。
  实际上,魏惠王更恨赵国。因为韩国只是打算把魏国一分为二,可是赵国却计划把自己杀掉。
  虽然前几次聚会时,一看到魏惠王,赵成侯就大老远跑过去,不住地对当年的那场错误(?)反思,说自己一时糊涂,说出了对不起你的话,但是魏惠王对那件事始终耿耿于怀,并不打算原谅赵成侯。
  赵成侯呢,当然看得出魏惠王的心思。他知道魏惠王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但他想,这事儿已经做了,后悔也没有用,你魏惠王再抓住这件事不放,兴风做浪,就有点太那个了。

  想归想,赵成侯防备工作还是做了。在国内,他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大搞农业;国际上,他尽量同魏国之外的大国,例如齐国、楚国、燕国搞好关系,以备打架时好多个帮手。
  正如公孙鞅所料,魏惠王之所以这时候想起来秦国,并不是因为秦国强大,而是因为魏惠王想打赵国。
  在打赵国之前,魏惠王希望和秦孝公开个联欢会,活跃一下两国关系,化干戈为玉帛,忘掉过去恩仇。
  当然,魏惠王的最终目的还是,恩威并用,提醒一下秦国,在魏、赵两国交战时,别搞什么小动作。
  于是,魏惠王、秦孝公双巨头在杜平进行了会晤。
  据说,会见非常愉快。
  会后,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中称:秦魏两国自古就是兄弟之国,一衣带水,血肉相连,大家以后更要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携手并进。
日期:2012-06-05 21:52:31

  2、赵国为什么看上卫国
  在如何看待魏惠王的会见问题上,秦孝公和公孙鞅意见一致。
  既然你忽悠我,我也忽悠你。反正是你怎样对待我,我怎样对待你。我们秦国现在变法还没有成功,国力还不行,也不和你硬对硬。
  我们等机会。你和赵国打仗的时候,我们秦国不会没有机会吧。

  至于说两国重建兄弟友谊,发展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联盟关系,这都是骗人的话,你不信,我也不信。
  好了,你忙你的吧,只要不打我们秦国,打谁都行,打得越热闹越好。我们秦国还要忙我们自己的事,抓紧把新公布的这些措施落实下去。
  杜平相会后,魏惠王回到国内,立即召集封君和县郡的长官开会,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兵员调集和战略物资供应,以备来年向赵国发动进攻。
  赵国一点儿也不知道魏国的打算。
  可以说,整个战国时代,间谍水平最高的是秦国;其次,就是早期的魏国。和他们相比,赵国的间谍水平根本不值得一提。
  就说现在吧,魏国已经厉兵秣马,磨刀霍霍,向你奔过来了,你还在呼呼大睡,做着春秋大梦,一点儿防备也没有。

  客观来讲,说赵国一点儿防备没有,不符合实际。赵国不但防了,而且在准备。可惜,防的虽然是魏国,准备的对象却是卫国。
  赵国要打卫国,因为他认为卫国好欺负。
日期:2012-06-06 22:33:26

  (续上)
  赵国欺负卫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那时,韩、赵、魏三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揍楚国,把个春秋霸主、天下第一大国楚国打得焦头烂额、狼狈至极。
  通过这些战争,韩、魏夺走楚国不少土地,包括大梁。然而,赵国却没有得到一点儿好处。
  这不是说赵国跑的不够快,或者打仗不卖力,而是地势不利。

  看看地图就清楚了,赵国和楚国不相邻,两国之间隔着两个国家,也就是和他一起发动伐楚战役的韩国和魏国。
  这之后,赵国学乖了。
  赵国想,哼,你们倒好,仗打了,好处得了。可是,我们赵国呢?净跟着跑趟趟了。俺还是傻啊,没有你们聪明。老子不跟你们混了,俺也得想法弄点儿地,扩大地盘。
  于是,赵国和楚国和好。然后,开始大举出兵,向邻居卫国进攻。
  卫国大急,向魏国求救。
  魏国不满赵国和楚国眉来眼去,出兵打赵国。
  这时候的魏国正处于强盛阶段,谁抵得住他,赵国和他斗,一点门儿都没有,很快赵国就被打败了,还是大败。

  这卫国也是,看到赵国变成了软柿子,不捏白不捏,乘胜攻取了赵国的刚平,并一直进攻,打到中牟。
  这样一来,赵国亏大了,不但没有吃到别人的肥肉,还被别人吃了肉。无奈之中,赵国向楚国求救。
  楚国经过吴起变法,国力已经强大起来,正想报当年之仇,立即答应了。楚国出兵攻打帮助卫国的魏国,魏国不提防,一下子被楚国攻到黄河边。
  赵国见有了帮手,也来了精神,乘机反攻,把魏国的棘蒲、黄城攻取了。
  这一场耗时三年的战争,最后以赵、楚胜利,魏、卫失败告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