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的职业性格》
第46节

作者: 陈鸿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一天,王友友不知道什么事又被生产队长训了一顿,王友友照例是朝着队长咧着嘴笑着,一副“队长啊,你说的真是太对了”那种神气。不知道那天生产队长是不是吃错了什么药,觉得王友友这似笑非笑,其实是一种嘲弄。一气之下,队长命令他第二天跟“四类分子”一起扫厕所去。王友友可是个根正苗红的红五类,跟“四类分子”同劳动,这在当时可是个天大的“政治大事”。那天晚上是生产队里打伙拼搞集体聚餐,还有点米酒喝。信念一个叫侯大宝的,哪壶不开提哪壶,灌了几两马尿之后,就开始模仿被批斗过的那些“四类分子”扫大街、扫厕所的动作,有几个人忍心不住开心大笑。大家都担心今晚上王友友跟队长会干起来。却不料“标语墙”若无其事,也跟着几个在大笑大闹,比嘲弄他的人还疯。

  (陈一沙《乡村旧事》)
  与上述这位“标语墙”相反,一个自我感极强,且自我评价又高到不切实际程度的人,正是人们常说的所谓自恋者——我只关心我自己,而且我是那样的完美!耻感缺失和自恋都是极端状态,前者使人“无耻者无畏”,后者使人无法与他人正常相处。
  然而,整体自尊如果走向极端,就成为文化学派精神分析家卡伦•荷妮所说的“病态自负”,而病态自负集中地体现在声誉、对赞美的渴求上,哪怕只是人们的齿牙余论,他们也会因此陶醉,而稍有点对其“名望”负面的意志,都会使他恐慌和愤怒。在卡伦•荷妮看来,病态自负正是人的神经症的一个病因。“有些人却把病态自负大量投入到这些名望价值之上,这些价值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因此他们的生活就象围着这些价值转,他们的精力都消耗在受这些价值的奴役上。”(卡伦•荷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确实有这样一些把病态自负大量投入到名望价值之上的人,有一些人,他们在获得好名声,受到赞美这方面,是相当不在乎个人实际利益的。这些人当中不乏侠义心肠的人,也不乏虚荣之辈。人一旦为名望价值所奴役,那么,任何可能对其名声不利的言论和事件,对他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为名望价值所奴役造就出某些人一生中无穷的焦虑和痛苦。

  并非只是那些名声在外的人“为名所累”,那些没有很高知名度、美誉度的人,照样“为名所累”。因为,在商业社会,名望却不仅仅只是卡伦•荷妮所说的一个人的“病态自负”,它还是一种商业资源,一种软资产,一种跟公共权力一样的无形资产,而且,这种无形资产还不会象公共权力一样容易“人走茶凉”,而是相当牢固地附着在一个人身上,并使这个人多出一道有用的光环。把知名度当作一种资本进行投资的,把知名度当作商业进行炒作的,难道不是司空见惯的商业行为么?

  如果你是一个能够榨取名望中包含的商业价值的人,你是一个优秀的商人;而如果你只是把名望当自负资本的,你是一个诗人。
  3,职业生涯:自卑感与补偿作用
  请带上一个问题来阅读以下关于自卑问题的讨论:在学业上,在社会生活中,在职业生涯中,你觉得自己的倾向主要是自卑的,还是自负的?你认为是什么使你那样的自卑?或者,你认为你自傲或者自负的本钱都有哪些?
  一个人在学业上、在职业生涯中,毫无疑问都曾面临过大量的困难。面对困难时,人往往会有一种无法达成目标的无力感、无助感,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作为和表现不满意,对环境缺乏安全感,对自己想做的事不敢肯定,总是那样地不满与失望,乃至于感到自己缺乏价值,觉得比起别人来,自己真是太差劲了,这就是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的普遍现象,也是正常现象。

  日期:2009-05-13 22:16:55
  3,职业生涯:自卑感与补偿作用
  请带上一个问题来阅读以下关于自卑问题的讨论:在学业上,在社会生活中,在职业生涯中,你觉得自己的倾向主要是自卑的,还是自负的?你认为是什么使你那样的自卑?或者,你认为你自傲或者自负的本钱都有哪些?
  一个人在学业上、在职业生涯中,毫无疑问都曾面临过大量的困难。面对困难时,人往往会有一种无法达成目标的无力感、无助感,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作为和表现不满意,对环境缺乏安全感,对自己想做的事不敢肯定,总是那样地不满与失望,乃至于感到自己缺乏价值,觉得比起别人来,自己真是太差劲了,这就是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的普遍现象,也是正常现象。

  从消极方面看,自卑感确实使人逃避现实,甚至会产生对社会的敌视态度。因自卑而起了杀心的事,也曾有过。八十年代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个内地的青年农民到沿海打工,当上了一个暴发户的保镖。在他的老板没有任何亏待他的情况下,他想杀了老板并付诸行动。他被捕后对杀人动机的解释是:不是老板对我不好,是老板太有钱了,我怎么就太没钱了咧!我差他太远了,所以我想杀他。自卑感如果转变成内在的、也即潜意识心理倾向,就是自卑情绪,从而阻碍我们人格的正常发展。

  自卑感当然是一种负性的自我评价,但是,负性的自我认知、负性的情绪等等,并非只有负面的价值。在人的心理现实中,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负性的认知、情绪等,都有着巨大的正面价值,这一点,我们在讨论人的情绪问题的时候,将会有更为具体的阐述。甚至可以说,人在职业上的所有成就,其最主要的驱动力,并不是快乐积极、平和宁静这类正性的心理倾向,而恰恰是那些人们希望自己尽可能回避的、希望不要具备的负性倾向。

  从积极面去看,普遍存在的自卑感,正是一个人在追求职业成就的最原始的驱动力量之一。个人在自卑心理作用之下,如果处理适当,却能够将自卑感转变为奋发上进的动力,力求补偿缺陷,从而取得成功。
  一个人的眼睛瞎了,他的听觉往往比常人更为发达;一个人容貌比不上大多数人,他可能在智力上或其它方面很优秀……这类生理现象,就是所谓的补偿作用。动物的补偿作用局限于生物学水平,而人类的补偿作用最主要地表现在社会适应方面,这就是心理补偿。人的自卑也会导致心理上的补偿作用,即个体使用这个机制,来追求弥补真实或想象中的不如意部份,以成功的行动替换原先失败的行动,或者对原来行动的不足之外加以补充,使之完美等等。

  心理学意义上的补偿,有直接、间接、过度三种方式,它们与工作业绩和职业成就都有密切的关系:
  直接补偿是指一个人愈来愈希望在失败或不足的部份重新获得成功:古希腊的狄摩西尼本来有严重的口吃,后来通过刻苦训练这一补偿过程而成为最伟大的演说家;贝多芬有听觉缺陷,也由于补偿作用而成为“乐圣”;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因病失明失聪,但她训练敏锐的触觉来跟人沟通,不但克服了生理障碍,而且将自己的一生用来帮助那些残疾人。正是身材矮小引起了强烈的自卑感,拿破仑从小就好胜,自卑感引起了力图取得优越地位的欲望,并调整着他的意志和行动。以自卑感作为人的最主要职业动力的精神分析家阿德勒,最喜欢拿破仑这个例子。美国总统罗斯福从小身体羸弱,他通过从事畜牧等活动,使自己成为一名骑师兼探险家。上述这些历史名人,都因克服严重的器官缺陷而达到超常的成功。用最近两年流行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对于直接补偿的执着,最再恰当不过的了。

  但这种补偿作用也可以指向另一个方向,从而使一个人走向万劫不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赌徒。赌徒如果输了钱,会想方设法把输掉的钱从赌场上赢回来,越赌越输,越输越不能脱身,没把自己彻底毁掉,决不罢休。所以,“不抛弃,不放弃”是有条件的——得看抛弃什么、放弃什么,有些东西,你越早抛弃,你越早得救。
  恋爱其实也是如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