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的职业性格》
第13节

作者: 陈鸿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与性格特质、认知取向又有所不同的是,职业动机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个人价值观等因素。比如一个从性格特质上其实更适合当教师的人,很可能由于身处物欲横流的金钱拜物教的社会环境中,完全失去教书育人的热情而宁可选择下海。比如一个被欺负怕了的人,更可能做梦都想做官。
  我们讲的职业动机,就是能够引起一个人去从事某种职业活动、长期地维持这项职业活动,并且能够把这些职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了解一下职业动机的三个功能是必要的:
  引起一个人去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是职业动机的始动功能。始动功能发生作用,与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价值观念、兴趣有关。比如上述的那位明明知道自己更适合当教师,但还是选择了离职下海的老师,他作出这一选择的动力,正在于“必需过有钱人的日子”的意念有关。“必需过有钱人的日子”是他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因此是人格动机。

  但你要注意:始动功能也常常被你身于其境而生出的激情豪情所劫持,使你作出意气用事的错误选择。你还得认真想想:这个职业方向我能坚持走多久?这个方向上,我的目标是明确的吗?
  维持这一职业活动直至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一职业生涯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寻找具体路径,是职业动机的维持功能。人格动机是不限于特定目标、通常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他可能今年去销售汽车,明年去开发房地产,但“成为富人”的目标并没有改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动机是一种人格动机而不是情境动机,情境动机是由具体的诱因和驱力激发出来的动机,是暂时的,会随着情境条件的结束而不再发挥作用。而促使自己的职业活动以什么样的方式朝着自己的目标进行,则是职业动机的引导功能。

  一个人在野外深山碰上一只蟒蛇,他惊骇之下,知道根本搞不赢这长虫,于是拼命狂逃,这是他的“始动功能”。当他认为逃得还不是足够远的时候,他仍然是生命不息、狂奔不已,这是“维持功能”在起作用了。如果他知道蛇类拐弯行进的速度比径直前进要慢得多,于是他在跑的过程中绕S形;而他还知道蛇是用肚子着地爬行,如果他看见了一片荆棘或地上埋着铁丝的地方,他会将蟒蛇引到这样的地方来,这都是奔跑过程中的策略性选择,这种策略性选择叫做引导功能。而当他逃到了自认为已经十分安全的地方之后,逃跑的动机就随之消失了,他就在这场游戏中“退休”了,他会去琢磨着赋闲时讲这惊险故事给人听,新的动机产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历程有时候颇象一场追逐——追逐目标,或一场逃避——逃避生存压力。
  那么,职业动机存在哪些个体差异呢?或者更通俗地说,不同的人有着怎么不同的职业动机?
  动机与需求密切相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机,职业动机也是如此。因此,讨论职业动机,就必须从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论说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是人本主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人体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对心理学尤其是管理心理学有重要影响。

  他的需求层次论可谓尽人皆知,我们在这里要做的事是:将它作为一种工具来考察自己的职业动机。
  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着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每个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请注意: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这些较低层次上的需求,即缺乏性需求。显然,另一位美国人格心理学家珀文所指出的放松/娱乐动机、焦虑/威胁降低动机,都缘于缺乏性需求。动机与需求有着显然的对应关系:
  1,舒适动机:相对于生理需求
  2,焦虑降低动机:相对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3,亲和动机:相对于爱的需求、关系需求
  4,权力动机:相对于尊重需求

  5,成就动机:相对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各种职业动机的个体差异,我们将在后面展开讨论。
  日期:2009-02-25 17:13:18
  (《认识你的职业性格》续——)
  (六)从三个侧面,摸你的性格之“象”

  性格是个整体性的、很复杂的东西,我们不妨把它比作一只大象,我们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摸它,否则,每次我们都只能当盲人。面对自己的性格,我们恐怕得有点“分身术”——必须同时从如下三个方面去看自己
  人格心理学家大体从三个层面分析一个人,这也是我们一解一个人的职业性格应遵循的路径:
  1,你的人性
  人性,也就是所谓人类本性,这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之一。人具有共同的人性,意味着人首先是人,与所有其他人都相同或相似。例如,人有群居的本性,一个人都与他人一起生活,并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天生就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社会”,天生的超然独处的人,他就与人类本性相违背,我们可能会说他是个“白痴”、“疯子”,也可能用“至人”、“神人”、“圣人”、“超人”这类标签往他的额头上贴,甚至干脆不把他当人,而把他当神仙看。

  人与人相同或相似的性格特征实在是太多了,比如,:
  ——人需要爱情,至少需要性爱。
  ——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能忍受被隔离、被禁闭。对犯了纪律的军人的一个严厉的惩罚,就是“关他三天禁闭!”我们在影视上还常看到,监狱里对重罪犯人也常用这个办法。关在黑咕隆咚小屋子里头的囚犯,常常因此精神彻底崩溃。禁闭不过是把一个人关在一个黑咕隆咚的小屋子里头,既没体罚,一日三餐也没少,之所以叫人那么恐惧,除了因为一个人无法长时间忍受感觉剥夺,还因为生活在某个群体中是人性的需要。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对一个孩子最严厉的惩罚之一,就是号召其他孩子不跟他一起玩儿。

  ——每个人都会发脾气。谁能找到一个一生中都不曾发过脾气的人?
  ——人都有或多或少少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再有哪怕一点点的好奇之心,只能说他的心力已经衰竭了。
  ——哪怕是杀人魔王也有“软心肠”的时候等等,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了。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的就是爱美是人的共同本性之一。
  人在生理结构上就是相同的,虽然有例外,诸如有些人心脏长在右胸部,还有“狼孩子”、连体婴儿等等例外现象,但你无法想象一个人的脑袋长在腰上。同样,人格也有属于人的某些共同特征。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别以为你身上所具有的人类本性与你的职业适应性、职业成就无关。上述种种本性,如果其中有某些在你身上无从体现,你的整个人生就已经出了大问题了,更何况职业成就?
  2,你的性格唯一性

  据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的大小、图案是完全重叠的,没有两瓣贝壳的图案是毫无二致的,没有两张指纹线条图案是完全重复的(这也是指纹识别的依据),哪怕是双胞胎也没有两张面孔是完全无差异的,还据说,世界上甚至不可能两个男性的生殖器官外形是完全相同的。一方面,树叶就是树叶,贝壳就是贝壳;另一方面,任何一片树叶、任何一张贝壳,都有其“唯一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