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我的职场十年》
第5节

作者: 谢耘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次和他聊天时,谈到公司的一些管理问题,当时公司的经营情况依然没有起色,我照例自作聪明地发表了一番议论。许克明坦率地讲:“谢耘,在企业中老板永远是对的。”听到这句话,我非常惊讶,许克明好歹也是研究生毕业,怎么有着这种“下贱”的想法? 许克明耐心地给我解释:“我们和老板处的位置不一样,一般来讲他掌握的信息比我们多,情况也比我们知道得更全面,所以他通常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问题的。”他的这个解释固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其中包含的一些道理确实对我冲击不小。 当时公司情况不好,我的心情也比较郁闷,所以经常以看南怀瑾的书来消遣。南怀瑾在他的一本书中,对于我们认为的贬义成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了正面的解释。这与许克明讲的“老板永远是对的”在很大程度上有相通之处。

  【南怀瑾的论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中国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应该关心。但是,有个原则,如孔子所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不在那个位置上,不轻易谈那个位置上的事情。 …… 所以孔子这两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为政的基本修养。表面看来,好像帝王可以利用这两句话实行专制,要人少管闲事。事实上有道理在其中,因为自己不处在那个位置上,对那个位置上的事情,就没有体验,而且所知道的资料也不够,不可能洞悉内情。 …… 很不幸的,孔子的这句话常常被人用来做话头话,做推托词。甚至,有些人看见别人用这句话做挡箭牌,都误认为是跟孔子学滑头。所以打倒孔家店的人也把这句话列为“罪状”之一,把罪过弄到孔子身上了。事实上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学以致用,真正的学问,要和做人、做事配合。他也是告诫学生们,对一件事情,有一点还不了解,还无法判断是非,不要随便下断语,不要随便批评,因为真正了解内情,太不容易了。

  许克明的话和南怀瑾的文字以及柳志雄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开始学习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理解自己在一个组织中的职责和作用,不再不知天高地厚地去做“主人”;学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真理总是在自己一边;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在其位的人,才是承担相应责任的角色。即使出于好心,即使你的看法确实比对方更正确,你也没有权力去代替别人行使职责。你拥有建议权,而在其位的人,有权不接受你的建议。你不应该因此而感到郁闷,因为这是职业化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则。 这种行为准则,与我们从小受到的“以天下为己任”,甚至是要“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的教育,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个人而言,国家、民族也确实与公司是有本质不同的。

  〖公司是市场经济中,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经营实体,它不能够也不应该承载太多的经济利益以外的责任,何况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有限责任公司”。而国家和民族远远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她承载了经济,但还有历史、文化和很多精神价值,她是无限责任的。 一个人不能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态度,简单地应用到对待自己供职的公司上面。那样的话,你很可能不自觉地将公司变成自己的精神寄托。而任何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都无法承担这种责任,你很难逃脱幻灭的结局。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简化为一个经济实体,这样做,你将从根本上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很难避免沦为一个“经济动物”的下场。 而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他应该十分注意不要将国家政治的一些理念和管理方式,简单地应用在企业的管理上,从而在以经济活动为核心主体的企业身上,不适当地添加许多神圣的内涵,乃至给企业带上一个超凡脱俗的光环。那样他会在无知中,深深地伤害一个企业。 企业家固然可以有超越经济利益的社会抱负,但是企业本质只能是经济实体,而且企业中的绝大部分员工注定是主要按照经济利益原则行事的普通人。企业只有在履行好自己的经济角色的基础上,才能谈经济以外的事情。〗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的这种态度遭到了一些朋友的非议,也引出了有趣的故事。2004年,我在为一个企业作培训的时候,当谈到企业的第一本质是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时候,一个总经理当时便站起来反对这种说法,并摔门而去,以示抗议,认为我亵渎了企业的神圣。2005年春节期间,一个朋友发来了吴晓波的一篇文章《被夸大的公司使命:从丑陋的资本家到艾柯卡崇拜》,此文讨论的也是这个话题。 转眼到了1996年新年,柳志雄在公司组织联欢活动,要求我来做主持人。我自己还真的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不过我没有拒绝,这又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大家也都不是外人。活动结束后,原来的同事对我说:“你怎么这样,让别人当傻子耍。”我一笑了之,我真的没有认为柳志雄有这种恶意。

  2003年我到南方出差,去看望在总经理带领下曾经满怀理想投身惠州的过去的同事,惠州这段经历对于大家的影响还明显可见。公司后来发展到这个地步,在我看来,给大家朋友兼同事之间的关系,造成了明显的伤害。他们受到的伤害,不仅是经济上的,不仅是时间上的,更有感情和精神上的。我作为变故的直接经历者,清楚地看到,当时我们大家在一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意识影响下,把亲情变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面变故对大家造成的伤害。

  惠州集团公司的这段饱含亲情的管理实践,从反面促使我转向了职业化的行为方式。
  日期:2006-4-25 09:47:26
  【连载六】 首战告捷
  在我离开工业投资公司之前,刘晨晖他们便已经开始了研制掌上电脑的探索。我曾去看过他,他拿了一个HPC(与掌上电脑类似的一个带小型键盘的掌上计算机)给我看,说要自己开发类似的产品。我当时就问他:“这么精巧的东西,我们自己能做吗?”我们原来的产品在精巧程度上根本无法与掌上电脑相比,我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总觉得有一种神秘感。刘晨晖当时倒是满怀信心,天性乐观是他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也是后来他对我帮助和影响最大的方面。 我当时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我便来负责这个我自己毫无概念的产品的开发工作了。我再一次投入到一个对我来讲完全陌生的领域,开始了又一次新的跨行业转变。

  QDI北京研发中心成立于1998年4月,成立这个中心的原因主要是原联想技术中心解散后,一部分人被分到了QDI,而他们又不愿意到深圳工作。研发中心成立之时,总经理缺位,刘晨晖以副总经理的身份主持工作。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被撤销的联想技术中心的一部分人、联想程控机事业部的几个技术人员以及部门成立后新招进来的员工。 进来以后,部门的状况有点让我吃惊。不仅大家都没有相关产品的开发经验,而且在联想程控机工作多年,也是程控部门主要技术人员的开发部硬件负责人于小童,连项目计划都不太会做。部门基本不开会商议事情,员工几乎从来不加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