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哈布斯堡的徘徊与没落》
第11节

作者: 南阳太守_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世纪的法律规定,如果逃亡农民在城市隐匿居住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免除贵族对他的刑罚,变成了自由民。而城市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于农村,很多农民因此便踏上进入城市的不归路,成为那里的手工业者。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们结成行会,他们为市场而生产,使得商品生产越来越排挤着自然经济。这样帝国的城市便同封建世俗贵族和教会贵族对立起来,努力争取独立的地位。随着经济与财富的增长,一些城市以偿付大量金钱的方式解除对封建城堡的依附,而多数城市却不得不同封建主作激烈的斗争以争取自由和自治权。一些城市因为得不到庇佑而结成同盟,甚至拥有军队,为保护城市经济而同一切国内外的势力战斗。比较著名的有:莱茵城市同盟、士瓦本城市同盟、汉撒城市同盟。汉撒同盟的极盛维持了百年之久,直到荷兰、英国、俄国走上国家政权集中化以后,才开始衰落。

  文策尔面对波西米亚反抗和南德城市起义,无能为力。1400年他被德意志诸侯们废黜,专务波西米亚。但波西米亚很快又爆发了更为激烈的胡斯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前奏,起因于文策尔盲目处死胡斯,最终演变为时间较长而影响深远的胡斯战争。这场战争直到文策尔的弟弟西吉斯蒙德作德意志国王时才结束,与奥斯曼土耳其到达东南欧一起,构成当时的两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哈布斯堡家族在鲁道夫四世死后,却陷入了分治状态,长达一个世纪。
  先是1379年,阿尔布雷希特三世获得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的中央地带,列奥波德三世获得其余土地。
  然后1396年,家族再度分裂。列奥波德支的儿子们威廉、列奥波德四世、恩斯特、腓特烈四世就家产分配问题发生争执。奥地利的家业分裂成3个部分:
  下奥地利——今下奥地利和上奥地利;
  内奥地利——施蒂利亚、卡林提亚、卡尼奥拉和亚德里亚海沿岸领地;
  上奥地利——蒂罗尔以及士瓦本和阿尔萨斯的产业。
  哈布斯堡的产业在不断分化,在各个兄弟之间交换着。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哈布斯堡家族就像是在上演一幕肥皂剧。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瑞士独立。

  起初列奥波德三世在士瓦本采取领土扩张政策,他在1382年获得里雅斯特后,继续向瑞士进军。但很不幸的是,1386年他战死在森帕赫。1388年,家族军队在纳菲尔斯战役大败,哈布斯堡在瑞士的霸权宣告结束。后来在腓特烈四世获得“上奥地利”——士瓦本领地后,他因1415年帝国康茨坦茨公会议安排教皇约翰二十三世逃离会议而惹得国王西吉斯蒙德大怒,西吉斯蒙德动用皇帝的权威将腓特烈四世囚禁在康斯坦茨。在他身陷囹圄期间,瑞士联邦彻底征服了哈布斯堡在瑞士的领地,包括家族城堡。等到腓特烈四世逃出康斯坦茨时,他对瑞士已经无能为力。于是瑞士联邦成为脱离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个政治实体,只等着找个机会被正式承认罢了。

  与此同时,奥地利的核心地带却因争夺阿尔布雷希特支的幼弟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的监护权而爆发内战。外来雇佣兵、匈牙利和摩拉维亚的武装团伙、“下奥地利”的贵族、维也纳城镇,纷纷卷入这场冲突。从1404年到1411年,七年的奥地利内战终于以“下奥地利”的等级会议劫持了心甘情愿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而结束,人们共同承认他为奥地利公爵,哈布斯堡家族总算重归一统。

  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的统治效果明显,他恢复了秩序,并做出了一个有可能对哈布斯堡家族形成重大转折的举动——娶了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女儿伊丽莎白。虽然哈布斯堡家族此时已经沦落到卢森堡家族的小伙伴地位,但当西吉斯蒙德于1437年死去后,卢森堡家族却没有男性继承人。心甘情愿的臣服终于获得了美妙的报答,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继承了西吉斯蒙德的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冠,并当选为德意志国王,改称帝国的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一次婚姻不想却使哈布斯堡家族站在了欧洲之巅,从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几乎独霸了神圣帝国的皇帝(除了短暂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德意志国王查理七世在位的1742-1744年)达270年之久,直到拿破仑的到来。

  日期:2012-06-01 13:18:59
  6、AEIOU
  在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继位之前,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西吉斯蒙德起初是勃兰登堡选侯,兄长文策尔在胡斯战争中受惊吓而死后,西吉斯蒙德继承了波希米亚国王王位,这样他便拥有了勃兰登堡选侯区和波西米亚选侯区。但根据帝国惯例,一个家族不得拥有两个选侯区——之前有过先例:维特斯巴赫家族在七选侯形成之时曾拥有帕拉丁选侯区和巴伐利亚选侯区,因为其余选侯坚决不同意一个家族占据两个席位,所以维特斯巴赫家族选择长系帕拉丁(莱茵-普法尔茨)作为选侯区,而把巴伐利亚降格为非选侯区,波西米亚王国也正因此而替补成为选侯区。

  此时西格蒙德面临着选择。最后他决定把勃兰登堡选侯区授予了一位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皇帝的外交顾问、特使、纽伦堡公爵腓特烈六世。勃兰登堡其实是一片人烟稀少之地,那里的贵族离心倾向很严重。但选帝侯具有高于一般诸侯的权力,一接到命令,这位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就立刻动身去了勃兰登堡。从此以后,霍亨索伦家族用心经营勃兰登堡,使这片不毛之地发展成普鲁士王国。

  西吉斯蒙德于是把家族领地事务专用于波西米亚王国(捷克),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胡斯战争。
  胡斯战争因波希米亚宗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扬?胡斯被杀而发动。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于是1414年教皇借助皇帝文策尔之手把胡斯骗到康斯坦茨参加宗教会议,在会议上,天主教把他宣布为异端,并把他在康斯坦茨广场上用火烧死。胡斯的殉道激起波希米亚人民的极大愤慨,他们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斗争逐渐升级,大规模的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西吉斯蒙德以3倍兵力的优势,于1434年镇压了捷克人民的反抗,结束了胡斯战争。胡斯战争是宗教改革、德意志农民战争的滥觞,百年之后当皇帝再次召开会议审判马丁?路德的时候,结果却是大大不同。

  让西格蒙德更为揪心的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开始崛起,他们围攻君士坦丁堡,进攻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抵达东南欧,逐渐与神圣罗马帝国接壤。西格蒙德对内要解决胡斯问题,对外要组织帝国大军对抗土耳其的入侵,可谓忧心忡忡。
  所以当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登上王位后,他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对付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因为保护天主教世界是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责。
  战争异常残酷,这些土耳其人不仅拥有火炮,而且作战纪律更加严明。
  终于阿尔布雷希特五世在一场反击土耳其人的新攻势的战役中死去,他患上痢疾,此时他才当了两年德意志国王。
  他唯一的继承人拉迪斯劳夫是个遗腹子,这对哈布斯堡家族阿尔布雷希特支系来说是个灾难,但对监护人、列奥波德支系的腓特烈五世却是个机会。腓特烈五世还是上奥地利的拥有者腓特烈四世之子西格蒙德的监护人,所有的牌都在他的手中,他当然要好好利用一番。

  通过政治运作,这位年龄最大的哈布斯堡家族成员腓特烈五世一致被推选为德意志国王,称腓特烈三世,时年24岁。由于最可能造成威胁的两个弟弟均由他监管,所以上台后他的地位非常稳固,未曾遇到任何挑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