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42节

作者: 湖畔非淩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04 07:17:32

  因为一个女人
  刘武周在马邑生活过的很滋润,比他走之前强多了,至少有一点让刘武周感觉到当官和不当官就是不一样。之前他去吃饭是要花钱的,钱花光了有时还会去偷,现在不用了,怎么说自己也是政府公务员,没事就有人请吃饭,刘武周是来者不拒,即使是自己请别人,也可以挂在政府的账上,不用自己掏腰包,谁让咱是官呢?
  泡妞都不用自己花钱,“公款吃喝,原来这么爽,”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刘武周喃喃自语。
  凭着刘武周当过流氓的底子,人际圈子非常广,狐朋狗友一大堆,三教九流三十六行,行行都有,而且刘武周这个人还很讲究,和《水浒传》里的宋江差不多,仗义疏财。渐渐的刘武周成了马邑郡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
  当时的马邑太守王仁恭(和李渊一起打突厥的那个)是个外来户,什么叫外来户呢?就是家不是本地的,但是在本地当官。有一句话,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王仁恭是不是强龙不好说,但是刘武周绝对是地头蛇。
  王仁恭压根就不想动地头蛇,知道自己也没有那个胆量。千里当官,只为吃穿,王仁恭非常明白这句话。重要的是,他不仅知道这句话,还要将这句话亲身实践一把。于是他就将他的全部身心投入了贪污这个永无止境的事业中。

  许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段时间最好做一件事情,要保证全身心的投入,那样才有可能成功。
  王仁恭即使没有听过这样的话,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为了保证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那个伟大的事业中去,就不能和刘武周斗。
  不是敌人,就是朋友,在官场上似乎就是这样。
  于是,王仁恭就拉拢刘武周,刘武周也很识趣,毕竟人家是老大,这么给面子,自己也不能给脸不要脸。

  就这样,两个人很快的走到一起,关系走的很近,近到什么程度,刘武周可以自由出入王仁恭的内宅。
  由于王仁恭做事情实在太专心了,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管理其他的事情,更加不注意防贼。一来二去,刘武周就和王仁恭的小老婆勾搭上了,刘武周本来就是个流氓,这种时刻就更加不管不顾,直接就和王仁恭的小老婆上床。
  起来拍拍屁股,提上裤子刘武周走了,回到家刘武周害怕了,毕竟王仁恭是郡守,给人家带绿帽子,要是王仁恭知道了,自己肯定吃不了兜着走,说不好小命就没了。
  这可怎么办呀?刘武周非常的郁闷,这个后悔啊,自己怎么就不坚持坚持呢?为了一个女人,刘武周感觉自己很没出息。

  再想想王仁恭的为人,不想还好,越想刘武周越生气:他凭什么当郡守啊?就知道贪污腐败,说话都说不利索,走路都走不快,就那点能力,还不如我呢?我要当郡守都比他当的好。
  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了,他还没有止境的贪污,把政府的好东西都搬到自己家里,也不知道打开仓库发粮给老百姓吃。
  这是什么政府啊?又由郡政府想到了国家,他由心的为这个国家感到担忧,听说前几天周围的几个郡又有人起义了,还杀了几个政府公务员。哎,这天下还有个样子吗?说不定哪天马邑也有人起义,把我杀了呢?
  国家并不是刘武周关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关心自己多一些,刘武周就是这样。
  他又想到了王仁恭,想到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个句话。要不我就先杀了王仁恭,刘武周很小心的想着。
  那样就是反抗政府了,反就反了吧,现在全天下人都在反政府,也不差我一个,总比被王仁恭杀死要强。
  于是在刘武周心中,有了一个计划——王刘仁恭于死地的计划。
  为了一个女人,更是为了自己——在乱世中能够活下去。
日期:2012-06-04 21:44:48

  刘武周的计划
  既然要谋反,也需要一个理由,理由越好越霸道,这就师出有名。虽然刘武周因为一个女人而决心谋反,可是不能这样说出去,毕竟是好说不好听的事,让人知道了太丢面子。
  刘武周决定找一个更好的理由,所有人都相信的理由。来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莽夫,也是懂政治的。
  刘武周虽然是流氓出身,没有读过书,更加没有接受过搞阴谋的培训,即使这样,刘武周还是制定了一个他认为万无一失的计划。
  他的计划分两步,第一步是自己在背后说王仁恭的坏话。
  说坏话也是有档次,大多数都是一群大妈在街头窃窃私语,不是说东家长,就是说西家短,指指点点这个,埋汰埋汰那个,反正也没什么干,闲着也是无聊,还不如练练嘴皮子,活动活动舌头。这是最低级的在背后说坏话。

  然而刘武周却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说的直白点,是站在那些街头大妈肩膀上,继承着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
  街头大妈的听话对象也就是那么几个人,而刘武周的听话对象则是全马邑的老百姓。
  为什么是这样呢?
  等我写出刘武周说王仁恭的坏话,你就明白了。
  “现在,老百姓都没有吃的,饿死了很多人(事实),尸体躺在路旁,而王郡长依旧在忙着他的事业(贪污受贿),紧闭粮仓,不肯救命,这难道是一个父母官应该做的吗?”
  这么一段话的意思,就是王郡长不讲究,不仗义,只知道腐败,不知道救人。
  这话果然有用,听到这些话的人,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当官的,没有不愤怒的,愤怒的人都想杀了王仁恭。

  第一步很成功,刘武周开始了计划的第二步。
  首先刘武周在家装病,留在家里休息。因为他朋友多,一听说他病了,都来探望,狐朋狗友来了一大堆,也包括一些在马邑地界有头有脸有威望的人物。
  刘武周在家里杀牛献酒,请大家吃饭,等大家都喝高了,刘武周说话了:“王郡长不放粮,难道我们不能自己去搬吗?”意思是老王不对我们讲究,我们也不用和他讲究。
  虽然刘武周不是吃不上饭的老百姓,然而他的话还是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他们也早看王仁恭不顺眼了,王仁恭能抓钱不可气,可气的是就知道把钱往自己兜里揣,不分给我点。
  很明显,王仁恭喜欢吃独食,不知道什么叫互利共赢。

  到了这个地步谁也救不了他了。
  王仁恭正在公堂上办事,刘武周一伙人,就闯了进去,稀里糊涂的王仁恭就被人砍了。
  于是,在马邑刘武周成了老大。马邑周围的属县也都纷纷向他投降。
  在当了老大后,刘武周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本以为自己做的会比王仁恭好,可是现实却让他无语,每天都在刀光剑影中生活,打完了政府军,还得打黑社会,就没有一天是消停的。

  慢慢的刘武周清楚了,在弱小的时候要想别人不敢欺负自己,要想自己有作为,就需要一个非常硬的后台。当时隋朝已经要跨了,刘武周把目光投向了突厥。
  刘武周很会来事,知道是求人家,自己不能太硬气,写了类似于丧权辱国的条约的协议送给了突厥人。看到这样的好事,突厥人还以为是天上掉馅饼呢,很爽快的答应了,你就在我们羽翼下做一个小可汗吧。
  于是突厥封刘武周当定杨可汗。
  从这以后,刘武周成了突厥人的向导,领着突厥人进攻中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