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43节

作者: 陈士陈观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话说就在宋江堪堪废命,要死在张横手下的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宋江和张横共同的朋友李俊,通过李俊的介绍,宋江与张横马上从死敌变成了朋友。这段故事记在了《水浒传》第三十七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大闹浔阳江”中,正如这第三十七回篇名里的船火儿是张横的绰号,及时雨是宋江的绰号一样,没遮拦也是一个人的绰号,这人名叫穆弘,他追赶宋江,本也是要杀宋江,而他偏偏和宋江有个共同的朋友,就是前面说到的李俊啦,于是他和宋江也成了朋友。而宋江和李逵成为朋友,是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朋友戴宗,宋江和戴宗成为朋友是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朋友,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梁山泊军师智多星吴用。总之,朋友的朋友自然就是朋友,水浒中常见的经典桥段便是两名素不相识的好汉因为某事起了冲突,打得你死我活之际,往往出来一位这两名好汉共同的朋友,做个介绍,立马化干戈为玉帛,从敌人变朋友,从此休戚相关,生死与共。而江湖上最牛的老大未必是武功最高最能打能杀,而往往是有最多的朋友,更多的朋友的朋友,最后成为梁山龙头大哥的及时雨宋江便是这方面的最佳例子。说到梁山,那也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要上梁山常常需要有个与山上头领们相熟的人作引荐。而《水浒传》中记载宋江后来离开李逵、张顺不打不相识的浔阳江与江州的桥段是在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这回故事主要说的是宋江被人举报要造反,于是被绑缚法场砍头,关键时刻,他的朋友们,比如之前提到的戴宗、李逵、张顺、张横、李俊、穆弘等等,还有他熟识的梁山上的诸位头领不约而同地去劫法场,宋江的朋友圈于是交汇在了一起,成就了“水浒”中脍炙人口的经典段落“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以宋江为核心,江湖好汉们呼朋唤友,由此及彼,朋友圈套朋友圈,终于形成了一个每个人各自为中心点,递推式扩展,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网络,干成了劫法场救宋江的大事,成就了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的盛举。以后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大聚义,从某角度而言,也不过是这场小聚义的大型翻版而已,而这种以亲友为中心的递推式社会关系架构,正是中国式社会关系架构的标准形式。

  记得“三国”故事中曹操与袁绍争雄的时候,都曾派人拉拢当时拥兵自重,观望风向的实力派张绣,两家的使者先后到了张绣那里招抚。张绣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之际,正在张绣帐中主事的三国著名谋士贾诩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回绝了袁绍的使者,促成张绣集团最终归附曹操集团,在当时曹袁争雄的天平上为曹操的最终获胜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而贾诩如此决断的理由,只有简简单单的十五个字,这也就是他对袁绍使者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点中了袁绍的死穴,道出了包括袁绍在内的千百年来无数欲在中国成就大事者最后失败的缘由。

  这话说的是什么呢?
  日期:2011-10-01 09:25:57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五五
  “汝兄弟尚不能容,何能容天下国士乎!”
  当贾诩大笑着对前来招抚张绣的袁绍使者说出这句话,意味着实力派张绣舍袁就曹的大势已定,也暗示了袁绍最终失败的结局必定。从来“得人心者得天下”,没有志士能人的辅佐,谁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建立雄图伟业,而欲得人心必定要先能“容人心”,一样米养百样人,百样人有百种心,没有一颗包容“百心”的心,是很难得到真心辅佐的。而一个人如果连身边最近的骨肉至亲都不能相容,又怎么可能容得下一个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袁绍的死穴就在这里,他与兄弟袁术相互猜忌,势同水火,贾诩正是凭借着这一点,敏锐地察觉出袁绍不具有成为一代雄主的潜质,事实证明,在以后的曹袁争雄中,袁绍不能采纳部下的忠言,一次次断送近在咫尺的胜利,甚至将忠心进谏的下属无理关押,迫使自己的谋士投奔对手曹操,他的刚愎自用,无端猜忌使整个团队人心浮动,分崩离析,最终断送了自己的事业与性命。

  宋江的崛起与袁绍的衰亡,都不容质疑地说明了一种社会与心理秩序结构的强大力量,这种秩序结构就是海内外学界公认的中国传统社会架构的基本形态----差序格局,这是一种以每个社会成员为中心,由近及远,先亲后疏,递推式联系起来的社会组织结构,这是依靠着一对对私人关系为线,编织铺陈的社会网络,网络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能通过自己的亲朋好友受到网络的支持,又将同样通过自己的亲朋好友支持这个网络,每个社会成员都是网络的中心,又都不是网络的中心。看到这里,恐怕有网友要拍案惊奇了,这样的网络模型莫不是和互联网十分类似吗?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网络的基础节点,网络的顺利运行依赖的是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顺利运作。

  恭喜你!发现了!
  你发现的是按差序格局构建的中国传统社会架构的基本特质。令人惊叹的是,这起自洪荒,承载了中华文明千万年的古老社会架构形态,居然和作为当今最为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结晶的互联网暗中契合,中华文明能千载传承,成为诸多古文明中少有的长寿者,绝非侥幸啊!
  差序格局无疑植根于中国的传统,中国传统重视的是伦理,关注的是人情,伦理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情的基本内涵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开端,必然是从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开始,先是父母,然后是兄弟姐妹,接着是远亲近邻,再后随着人的成长,面对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比如学生与老师,员工与老板,顾客与商户,这个人情交往、人际关系逐渐衍生复杂起来的过程,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块石头,石头入水处,逐渐荡漾开一圈圈的波纹,层层扩散,愈推愈远,也愈推愈淡。

  刚说了中国传统重视伦理,而这个伦理的“伦”字,本就意味深长,很是有着一番讲究……
  日期:2011-10-02 07:57:17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五六
  原来这个伦理的“伦”字,本是有着水波纹的意思,所谓“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伦”可理解为是一种条理,一种秩序。中国传统伦理讲究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提倡像对待自己家的老人那样对待别人家的老人,像对待自己家的孩子那样对待别人家的孩子,说的是从自己的感受开始,推己及人,由亲到疏,从爱护自己的亲人开始,到关爱别人的亲人。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众许多信奉妈祖,这是一位乐于救人于危难,尤其是在茫茫大海中救人于海难的善良女神,而传说中她有着一段凄楚的身世。
  传说妈祖本是一位海边普通人家的姑娘,与父母兄弟相依为命,如同许多普通人家的姑娘一样,受到双亲与兄弟们的宠爱,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本以为日子就会这样继续下去,等她再长上几岁,家里会为她好好选个婆家,父母兄弟会尽力为她备上一份丰厚些的嫁妆,她会有一个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婚礼,有一个憨厚朴实的丈夫,养一堆可爱的宝宝,过一世平凡而幸福的日子。但事情并不是这样的。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她正和父母一起在家里边做着家事,边唠着家常,说着对出海经商许久未归的兄弟们的思念。突然,她不再出声,两眼紧闭,手脚僵直,父母大惊,急忙上前呼唤,可她就是不言不动,任父亲喊哑了嗓,母亲哭肿了眼。良久良久,就在父母筋疲力尽,几乎绝望的时候,她的双眼突然睁开了,两行清泪从眼中涌出,她双手紧紧扣住父母的手,慢慢开了口:“为什么不让我保全兄弟?为什么?为什么?”她喃喃着,失魂落魄般,父母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无论怎么问,她都只是那么喃喃着。一天、两天、三天,三天后,兄弟们回来了,却独独不见了大哥。原来三天前,兄弟们的船队遭遇了大风暴,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顷刻间掀翻了载着大哥的船,巨浪排空,眼看剩下的船也将不保,万分危急之际,突然一名女子从天而降,牢牢牵住桅索,在惊涛骇浪中稳稳将船队带到了平安处。脱险重生的兄弟们望空膜拜,却只听见空中隐隐传来哭泣声。

  原来妈祖一直惦念着出海远行的兄弟,冥冥中,千万里,心有灵犀,居然在兄弟们遭遇危险时元神出窍,最终将兄弟们的船队带出了风浪。可叹,明月虽好常有缺,她到底还是没能及时护住大哥。此后,妈祖郁郁寡欢,最后抑郁成疾而终。但她一直痛悔大哥的事,也由此想到千千万万在狂风恶浪中讨生活的汉子,想到他们都有骨肉亲人在翘首期盼他们回家团聚,为此,她最后化身海上的平安女神,千百年来默默地守护着一艘艘远航的船,一代代离家的人。

  诸位网友,妈祖传说中无疑蕴含着差序格局的真谛,而更为简洁,更为直接,更为有力地揭示了这一真谛的,是中国文化先圣孔子。孔圣人是在论说一个千年流传,至今还在我十几亿同胞中深入人心的古老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理念时,谈及这一真谛的。
  这个孔圣人专门论说过的古老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理念是什么呢?
  日期:2011-10-03 08:29:47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五七
  “仁”!
  这个孔圣人专门论说的古老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理念就是“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