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24节

作者: 陈士陈观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大腿上挨了一刀,血汩汩地往外流,忙寻机脱了战团,躲到一旁包扎,才弄好,后脑勺上就不知被哪个狠狠砸了一家伙,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醒来的时候,月亮明晃晃地挂在天上,四周满是尸体,满是散落的金子……
  岛上居然就剩了他一个还喘气的活人。他摸到船上,喝水吃东西,然后回到岸上开始挖坑,埋尸体,埋金子。他知道自己一个人开不了这么大的船,好在这岛虽荒僻,远处倒也不是就没有过路的船。但他是一定要快些埋了尸体和黄金,才好求救,不然,恐怕过来的船儿只会带走金子,留下他的尸体。
  一切顺利,几个月后,他带人回到了岛上,挖出了金子……再过几个月,欧洲某地就突然出现了一个富翁,一个有着大把大把金子的富翁。富翁后来娶了一个没落穷贵族的女儿,富翁的儿子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富有贵族……
  富翁家的地下室里,有十几台秤,夜深人静的时候,富翁常常起床,独自一个人跑到地下室,他总是先望着那些秤出好一会儿神,然后仔细地擦拭着其中一台最破旧的秤,边擦拭边努力在记忆中搜索着,口里总喃喃自语:怎么就缺了30多公斤呢?这秤是准的啊!后来买的那么多秤都和这秤校核过啊!记得封舱、启封都是大伙儿睁大眼睛看着的,怎么就少了金子呢……

  富翁临死都没想明白,他把自己的身世和问题悄悄记了下来,保存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
  许多年以后,刚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富翁曾孙偶尔发现并打开了小盒子,仔细阅读了富翁的记录后,思索片刻,忽然笑了,因为他找到了困扰曾祖父一辈子的问题的答案。原来,物体的重量,也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造成的。地球由于不停转动,会产生自转离心力。因此,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地心引力和自转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应是地心引力减去自转惯性离心力在垂直方向的分量。因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体,越靠近赤道,地面与地心的距离越远,地心引力也就越小,而物体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自转离心力却越大。所以,越是靠近赤道,物体实际所受重力就越小。这就是从地球中纬度的荷兰运到赤道附近的索马里,5000公斤黄金不知不觉间少了30多公斤的原因。海盗们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果然知识就是财富!

  也果然,变化总是难免的,而且许多情形下往往变坏容易变好难!
  其实,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不加干涉,事物总是倾向于增加它的无序度。比如你一旦停止保养车子、房子,你的车子、房子一定会毁坏。想像一个花瓶从桌上滑落到地板上打碎。如果录下这一过程后播放,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辨别出是正放还是倒放(向前进还是向后退),因为按照常识,不会出现一堆碎片忽然集中起来,从地板跳上桌子变成一个花瓶的情况。这违反科学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在任何闭合系统中无序度或熵总是随时间而增加。类似的,穆菲定律认为,事情总是趋向于越变越糟。正如前面所提及的,无论是有形的黄金,还是无形的制度,都在不知不觉间变化着。

  因果循环,世事难测。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许多网友想来都听说过所谓“蝴蝶效应”,也就是“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反映的是混沌运动的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而“蝴蝶效应”最早由洛伦兹,在1979年的一次讲演中提出。实际上,洛伦兹是一位气象学家,他关于“蝴蝶效应”的感知来自于气象学,他曾设计了一个计算机气象模型,发现只要输入的数据出现微小差异,最终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气象数据收集上只要有一点点误差(现实中这是无法避免的),测算结果就完全不同。

  天象难测,世相亦如此。灾难性的结果,每每孕育在美好的开始之中,是命中注定?是在劫难逃?天机世事说莫测果然莫测,说简单倒也简单,在此且简单一说。
  日期:2011-09-04 16:34:26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不加干涉,事物总是倾向于增加它的无序度。比如你一旦停止保养车子、房子,你的车子、房子一定会毁坏。--要hold住美好的生活不容易啊!
  日期:2011-09-05 13:18:04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〇(上)

  我们曾在前文中提及制度崩溃或者说变化的必然性,其实一种制度有效存在所需要的环境往往是复杂的,现实中我们无法避免环境的变化,或者说制度有效存在就意味着会对自身所在的环境产生影响,而能产生影响也正是我们需要制度的原因所在。当然,任何设计合理的制度就如同设计合理的软件一样,需要有处理一定变化或者说是差错的能力,但当变化或差错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软件与硬件平台及在同一硬件平台运行的其他软件的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越了软件的容错能力,死机总是难免的。当然,死机后可以重启,甚至重装系统,这意味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类似的道理,在人自身的医疗保健上,古老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云“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又云“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人生的医疗保健上,这则合于道家庄子“方生方死”的理念,出生(落地)那一天,就是死亡开始那一天。我们为新生的孩子办满月酒,庆祝的是一个孩子人生的开始,而这个刚开始人生的孩子,有一个月的人生已经死亡了。
  人身医疗保健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也罢,人生医疗保健的“方生方死”也好,背后都是阴阳气运交融消长的理念,而神秘的中国传统标识太极图中,分别代表阴阳的两半图形的中心,亦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象征着阴阳轮转循环之理。
  提及太极,自然就要说到《易经》。事实上,阴阳气运交融消长,天象世相循环往复的道理本是《易经》学问的精髓之一,而中国文化中的诸多道理都和《易经》息息相关。《易经》其实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我们,比如我们常说的“乱七八糟”一词就源自《易经》,出自《易经》卦象中的游魂卦与归魂卦。虚拟故事中,《易经》总是代表着智慧,著名的三国赤壁大战借东风桥段,诸葛亮设计用来借东风的祭坛就有着按八卦所做的布置,而在京剧脸谱中,如果一个人的额上画了太极图,则表示这是个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智者。现实历史中,年近半百开始研读《易经》的孔子感叹“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感慨上天假如能多赐予自己一些时间去钻研《易经》,就能避免人生的过失。

  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神秘深邃的《易经》究竟讲的是什么呢?
  现在《易经》学问往往被用来卜卦算命,这倒也不错,占卜本是《易经》的重要用途之一,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进入,探秘《易经》的玄机。
  日期:2011-09-05 19:30:21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〇(下)
  占卜之道最早渊源之一是对宇宙天象的观察,而中国占卜学问中重要的原则就是“常则不占,变则占”,也就是说日常频繁出现的天象往往在占卜上意义有限,而不常出现的天象,则意义重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