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21节

作者: 陈士陈观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尤其是当今新贵,显赫无比的美国,更是痴迷于自己的种种制度,并将之打包,包装成所谓的“美国梦”,到处推广,偏执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其实,如此兴师动众大可不必,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各式各样的梦想。就拿咱中国来说,论做梦,那是高手如林,能人辈出。随手翻翻历史、演义,一掏就是一大把,还都一个个寓意深刻,意味深长。不信?咱就掏上一个:
  日期:2011-08-31 18:57:17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二五(下)
  时间:盛唐
  地点:邯郸
  人物:书生、老叟
  关键词:黄粱、梦、富贵

  书生赴京赶考,求富贵心切切,慕荣华步匆匆,不觉在邯郸道上走乏了。其时,红日西坠,便在路边略作休息,打算歇上一歇,再踏月色而行。同在此处,一老叟正将黄粱米洗好,要下锅作饭。相逢即有缘,老叟见书生困乏,便借个枕头给书生休息。
  列位看官,这个枕头可是大有来历,是件仙家宝贝,有造梦的神奇功能。话说书生头一沾枕,便沉沉入睡。梦中果然天从人愿,此次赶考金榜题名,后更娶了美貌娴淑的官家小姐为妻。自此春风得意,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妻妾成群,子孙满堂,享尽人间富贵荣华。谁能料,风云突变,转瞬间大难临头,被牵涉入谋反大案,顿时众叛亲离,妻离子散,最后被押赴刑场砍头,但见鬼头刀迎面劈来,书生大叫一声,便醒了……

  眼前日暮西山犹未落,黄粱米香饭方熟。老叟看着他,微微一笑:“数十年富贵荣华,滋味如何啊?”
  书生当下大悟,便随老叟飘然而去,自此云游天下,济世救民,终于功德圆满,得道成仙。此后,中国神话中便多了一位神仙吕洞宾。那位有着神奇枕头的老叟便是与吕洞宾同列八仙的张果老。黄粱梦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梦之一。
  又据传说,书生在黄粱梦中曾得志便猖狂,日日飞扬跋扈,夜夜醉生梦死,欺压良善,巧取豪夺,全然不知应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也难怪最后会大难临头,要受那一刀之苦。
  上一章“财富守恒定律”中咱就说过,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干活光享福,花别人的钱,过自己的好日子,那是长不了的。这样的醉生梦死富贵荣华到头来只能害人害己。一个人如此,一个团体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也是如此。更何况,本章“循环史观”前面咱也说了,阴阳气运交融消长,五行循环轮回,日夜交替方是天道,有梦有醒才是人生。

  正所谓:醉枕富贵夜色沉,雄鸡一唱天下白,旭日东升破晓时,黄粱“美”梦终是空!
  那位看官问了,美梦难免一醒,人生总有一死,来时双手空空,去时空空双手,这世间走一遭,究竟为何?且请稍安毋躁,看过唐朝仙家故事,何妨再看一段唐朝佛门公案:
  日期:2011-09-01 19:57:47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二六
  问:你从哪里来?
  答:从六祖处来。
  问:你从六祖那里得到了什么?

  答:我去六祖那里前就未缺少什么。
  问:那你又何必去呢?
  答:我要是不去,又怎会知道未缺少什么呢?
  话说唐朝高僧大德希迁大师原拜在六祖慧能门下,六祖圆寂后,又求法于行思大师,两人见面时便有了以上这段机锋。
  来也空空,去也空空,看似空空,却不空空。
  现实终将成为历史,历史常能改变现实。

  比如前面提到的西方文明文化大事文艺复兴,就源于欧洲中世纪时意大利掀起的一股搜寻、整理、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风起萍末,大量的古希腊罗马艺术品和文化思想被重新发现,人们惊奇于一个崭新的古老世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光辉穿透了中世纪的黑暗。恩格斯曾感叹:“在它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文艺复兴自然也就开始了!

  原来,从历史中是可以发现未来的!
  关键是,要真正学习历史,重视历史的经验。事实上,越是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越会重视历史经验,比如中国。而往往反而会因为缺少历史经验,而不重视历史经验。正如年轻人往往喜欢反传统,却不知道反传统,其实是年轻人的老传统了。
  重视历史经验无疑是具有循环史观的文明的老传统,毕竟循环史观之中,历史、现实、未来是循环轮回的。
  其实,时间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最后他会把所有的学生都弄死。
  但若真有轮回,死不正是新生的开始吗?没有死就没有生,正如没有醒就没有梦。若是梦中做梦,前一个梦里便会自以为是醒着,而自以为醒着时,又怎能确定不是在另一个梦中?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题为“锦瑟”,一看可知,是取了全诗首句的首词为题,这样为诗命名的方式,几乎就等于没有真正命名,而没有真正命名的诗,也常常被命名为“无题”。
  行文至此,忽又想起同为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题为“古风”的诗: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也是李白的诗句。
  月圆月缺,人来人往,生死轮回,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古老的中国神话中,有凤凰涅磐的传说。凤凰,高贵的百鸟之王,每当垂老之际,会采集堆起芳香的树枝花叶,引火燃烧,随后投入那熊熊烈焰,在火光与灰烬中重获新生,这便是浴火重生。凤凰是古老华夏文明的吉祥鸟,意味着吉瑞、神圣,象征着伟大文明的生生不息,再生与永恒!
  而为西方文化贡献了公历的古埃及文明的神话中,也有着一种名为贝努的神鸟。同样会在沙漠中浴火重生。
  古老的文明总有相似之处,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写道:“古代人认为,为了使一个状态产生变化,首先必须破坏原有的状态,由现状的破坏而产生和引导出另一个新的状态。因此对古代人而言,死亡不是生命的终了,而是到达再生的过渡。在原始宗教、原始信仰中常见的是灵魂转生的信仰,死去的灵魂转化为人、动物或植物而使原来的生命得以继续。”

  死亡中孕育新生,不变的是古老的传承。亚圣孟子皓首穷经,整理归纳出华夏文明循环轮回里,传承的规律,认为一治一乱,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尧一一>舜一一>禹一一>汤一一>文王一一>孔子,一脉相承,衣钵相继。《孟子》一书中有记载:“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意思是说夏、商、周三代学校虽名称不同,但传授的道理相同。三代绵延千年,道理传承千载,多少烽烟多少离乱,但烽烟终将散去,离乱总会平复,那时会有王者归来,取法济世救民,造福苍生。

  纷繁红尘中,大道常被遮蔽,圣贤往往寂寞。但伟大的文明之所以薪火相传,就是因为总会有人默默守护这古老文明的灵魂。虽然这种守护常常不被世俗理解,每每注定孤独潦倒。但一次次、一代代,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无怨无悔。或许在旷野蛮荒,或许在市井繁华,总会有一颗心能感知千万年传承的脉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