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懂中国——回国三个月,我对中国经济情势的新认识》
第13节

作者: dalong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日子都不好过,货币信用受到考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普遍看好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人们是喜欢人民币的。仅以本人所在的日本为例,很多人对本国经济信心不足,经济低迷,所以股市房市都不振,利率几乎是零,存在银行只能是赔钱,所以日本政府发行的债券都被日本人自己买去了,日本人还喜欢炒外汇保证金(无论经济好坏,可以双向操作)。中国的很多银行在日本有分号,可以办理人民币的兑换,汇款业务,也可以开储蓄账户。中国的银行在服务态度上比日本的银行差的不是一个档次,在业务收费上,比之国内更是黑,比如,从日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除了买卖之间的差价还要收手续费的,每笔大概5000日元,利率也比中国央行公布的低很多很多(http://chineseyuan.biz/BankofChina.html),还得交20%的利息税,每人每年限制兑换价值5万美元以内,外汇存款还不受日本国内的保证金制度保障,结果还是有很多人热衷开人民币的储蓄账户和银联卡,就是因为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很多人还开网页,指导如何借来中国的机会,在不会说汉语的情况下把钱换成人民币存进中国的银行(http://w269.o.fiw-web.net/BOC-book/top.htm)。从国际上来说,前段时间还有文章报道,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以来,“接近九成为进口结算,推动了外汇储备规模的进一步攀升”,并对此表示担忧甚至批评,但在本人看来,这表明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和对中国商品的信心。

  有了市场需求,剩下的就是如何实行的技术性问题了。我们要明确认清,无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其实都是纸,既然是往外送纸,还不是白送,就不妨大方一些。比如,用做市商的形式,敞开供应人民币,免收手续费,更加优惠的买卖点差,和本国一致的存贷款利率(对日本一定有效)。很多外资机构一直眼巴巴的盯着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那么可以先委托其开拓人民币的海外市场,如果这些外资机构在经营人民币的海外市场方面运营状况良好,可以允诺将来在开放国内市场时,给予更多优惠。长远来说,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放松人民币的汇率管制,让市场决定,并开发出一系列炒作人民币的金融工具。同时,可以委托金融机构利用外汇储备投资海外实物资产,如此人民币的信用,等于有中国商品,中国政府,美国等外国政府(外汇储备的发行国),海外资产价值等数重担保,往高了说,人民币可以硬通货化,甚至可以向美元的国际信用发出挑战。如果得以实行,其背后牵连的国家利益,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这将是国际金融史上重要的事件!

  再评估一下风险。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国际化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府的愿望,也在一步一步稳步的推进,但应该是考虑到国内市场秩序的稳定(国内市场的稳定才是中国政府的根本考量),步子一直很小而且很机械(翻开一些介绍汇改的报道,发现竟然主要的外在表现只是汇率上对美元不断的一步步升值)。本文说的主要是输出人民币的好处,风险方面,我们其实可以简化。因为:1 人民币不过是我们印的纸 2 我们主要在海外市场单向开放,所以风险可控。无论发生什么,刀把儿在我们自己手里,人民币的发行量,汇率,利率,我们都可以自行掌控。退一万步,我们也可以像美国一样耍流氓抵赖,大不了国门一关我们自己过日子。可以说,无论政治风险还是经济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输出人民币,一个最基本最确切的影响就是——人民币或多或少的向外输出了,同时可以换取或多或少的利益。几乎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完全可以大胆推行。

  关于我国的外汇储备,我想再多说几句。人民币大量的被国际市场收购,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会进一步攀升。之前,之所以说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不好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它造成国内人民币超发(国家在外贸结汇过程中将企业赚取的美元换成人民币投放到国内市场),造成国内市场通货膨胀,另外引发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美元一贬值,“血汗钱”就缩水。现在换个角度来说,无论是不是“血汗钱”,只要是钞票,就是纸,再更高思维层次中(中央政府),不应该想着金额上的赔与赚(那是投资机构的小老板的事儿),而是借机为实现国家利益布局。之前,美元等外汇对于我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进出口的结算上,所以更多的是考虑“赔与赚”这样的做买卖的思维,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巨额的外汇储备可能是负担,但是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外汇储备就是坚强的信用支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资本势能,终于可以为我所用,为本币的国际化保驾助力。这种信用支撑,是超脱了其票面价值的,就像几十年前,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之前,美国也积累了大量的英镑,但在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之后,英镑是否缩水,其意义对于美国的战略利益来说,并不大,因为美元可以帮助美国实现其战略利益。

  最后再谈谈本人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的看法。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与中国经济学传统的最大分歧就在于,西方经济学是市场和消费主导的,而中国是生产主导的。中国人一般来说只关心怎么赚钱怎么生产,对于怎么花钱,想得不多。西方的经济看似花样繁多,很多时候可以用一些“金融创新”,轻易的换取商业繁荣,甚至空手套白狼吃白食,但从长远来说,出来混的总要还的。中国恪守的是生产主义,遵循的是根本。西方经济学一旦市场萎靡,就慌了阵脚,中国人认为,市场其实不是问题,市场没饱和前我玩儿命干活要比你吃得多,市场饱和了,我也玩儿命的干活靠忍耐抢别人饭碗,让别人先死我也能活,剩下来就是强者,等市场好转了继续牛!玩儿经济战,中国人是鼻祖,初秋时期的齐国就玩儿得很好,但中国人在搞经济战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忘记其根本,齐国之所以能屡次在经济战中取胜,就是因为其本身通过发展生产积累的巨大的经济实力。我,对中国有种种不满,但仍满怀信心。

日期:2011-08-08 12:20:34

  以上是《一起读懂中国——回国三个月,我对中国经济情势的新认识》中第十篇《尽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是解决当前经济困境和实施未来国家战略的必要必然手段》的重新表达。
  之前因为想在美国参议院通过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当晚完成,所以时间上有些赶,在行文中,又过多的表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因为本人是理科出身,所以一些理科的模型和术语让广大读者容易感到生僻,进而影响对问题本质和逻辑的解读。
  所以,本人尝试再写一遍,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日期:2011-08-08 15:44:41

  关于第九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倒闭现象的内因解读》:
  我最近还在思考为啥中国运输业普遍超载,“不超载就赔钱”,归根结底,还是这种农民间的互相挤兑造成的。在别的国家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别的国家,各行各业都会留有一定的利润率空间,一旦某行业的利润率空间被过度压榨,行业整体就会做出反弹。
  而中国老百姓方式是没有向上对外的反抗,而是内部的恶性竞争,自我压榨。过路费高,运费低,生意难做——没关系,我再勤快些,我不睡觉,24小时跑,还不赚钱,我超载,能活下来有口饭,我就挺着!谁先反抗,谁先受不了,谁就先死。
  于是形成了“不超载就赔钱”的行业怪现状!
  当然,这是内因!外因还有很多,如执法不公不严的问题。
  在中国,只有刚性的不可抗拒的统一的成本增加,才能有效的反映在价格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