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手艺人——销售技艺是怎样炼成的》
第5节

作者: 万里风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到办事处,我们就开始商量如何利用这次技术交流会引导甲方决策小组成员,尤其是引导黄总。经过讨论之后,我们一致认为国外品牌全是在线的,也是对我们构成威胁最大的敌人,所以,我们应该联合国内的耀皮玻璃,共同介绍我们离线产品的优势,先把国外的品牌挤出去再说。
  随之,我们就把这个想法与耀皮的销售经理做了交流,耀皮的销售经理表示非常认可,于是我们就统一了认识:全都从中立的角度介绍离线镀膜玻璃的优势,引导甲方认可国内品牌。
  几天后,我们和南玻的技术总工徐总一起参加了甲方组织的技术交流会,徐总以专家的身份介绍了离线镀膜与在线镀膜相比较后产生的优势,还引用了香港机场采用在线镀膜玻璃导致开胶的案例,使甲方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黄总指挥在内都被震撼了。
  日期:2011-04-08 13:40:52
  案例四:G机场建材玻璃招投标项目(2)
  又过了几天,我们去找黄总指挥,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发现他又出差了,于是就去找那个“内线”小女孩。女孩告诉我一个重要的信息:总指挥出国了,但回来时要在香港转机。

  在香港转机?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拉他到香港机场看一下,验证我们那天技术交流时所讲到的开胶案例?
  我们马上通过公司联系到了香港办事处的同事,委托他们帮我们查询航班并接机。一个月后,总指挥从国外回来,刚下飞机就被香港办事处的同事拉去香港机场航站楼转了一圈,当然也就看到了我们希望他看到的玻璃开胶的情况。这次亲身体验,动摇了总指挥选用在线镀膜产品的信心。
  回来之后,总指挥就让我们挂大样了,同时挂大样的还有其他几个厂家,当时三鑫幕墙有挂样的设施,甲方就让所有的厂家都去三鑫那里挂样。为了能挂出最好的效果,我们和徐总在挂样前专程去三鑫踩点,计算了阳光照射的时间、方位,确定了看样的最佳角度,才把样挂上。
  几天后,我们用车把甲方决策小组的人员按照我们计算好的时间拉过来看样,又让他们按我们选好的角度看样,取得了最佳的挂样效果。之后,他们又想看其他厂家的挂样效果,我们就以请他们喝茶为由把他们尽快引开了,只让他们匆匆看了一圈。这自然不会有我们的效果好了。
  这几招下来,甲方就决定选用离线镀膜产品了。
  日期:2011-04-08 13:42:18
  案例四:G机场建材玻璃招投标项目(3)
  接下来,设计院就要写标书。问题也来了,甲方选用的是灰绿色的夹胶玻璃,这种玻璃当时国内只有耀皮能做,我们做不了,于是我们就又去找总指挥,引导他说用绿色PVB和灰色玻璃比较好。经过前几次的交流,总指挥对我们非常信任,很容易就同意了。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要把使用绿色PVB胶和灰色玻璃这个方案写进标书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优势。为此,我们又多次找到甲方,说绿色PVB胶和灰色玻璃这个方案总指挥已经同意了,但我们还是要承诺一下,你们也要以文件的形式确认一下。甲方的人刚开始没同意,但我却知道这个文件对我们的重要性,就不断地做工作,最终甲方那个人被磨得不耐烦了,就以项目指挥部的名义出了一份红头文件,明确指定绿色PVB胶和灰色玻璃的方案为项目的最终方案。

  后来,设计院就负责写标书,我们三天两头往设计院跑,时不时请设计师喝茶聊天,很快就把设计师的关系拉得很近。刚开始,设计师准备把几个玻璃品牌都写进标书里,而且把圣戈班放在前面,我一看不行,就引导他:你写厂家应该按由近及远,由南向北的这个顺序。他心领神会,就同意了。这样,在招标文件上,南玻就成了被推荐品牌的首选。

  这时我们又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在幕墙投标之前做的。我拿着我事先起草好的一份协议,拜访了所有参加投标的幕墙公司,一共20多家,和他们说:只要投标时能选择南玻品牌,就可以当场以优惠的价格签协议,如果现在不签协议,以后采购时就享受不到优惠的价格。这一招使大概一半的幕墙公司都以南玻品牌去投标和报价了。
  另一件事情是在幕墙公司中标以后做的。我们事先向那个“内线”小姑娘了解了总指挥的行踪,小姑娘告诉我们总指挥每周来工地开一次会,时间通常是周一的8:30分,施工方的负责人也参加。于是我们就每周一早上8:00准时赶到工地,等总指挥来了之后就进他的办公室坐上一会儿,说几句话,等8:30分开会之前就跟他出去,故意装作很熟的样子和他告别,这些都被施工方负责人看到了,于是他就认为我们和总指挥很熟。

  接着我们又去找他,拿着那份红头文件和招标文件和施工方说:“你看,甲方的意思就是要用南玻的,只不过不好明说,要不怎么会在招标文件上把我们列在第一位呢?还有这份红头文件,也不是轻易就可以出的。”
  施工方的负责人听我们这么一说,又亲眼见到我们和总指挥很熟的样子,就相信了,合同也就顺理成章地签订了。
  日期:2011-04-08 13:55:42
  案例点评:
  成功部分:

  找到线人:此单的操作者寻找到一个非常出色的线人,这个线人虽然层级低,但非常接近决策中心。层级低决定了好接触,因为她没有成本损失。接近决策中心就能及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单子出彩的地方基本都是和线人及时提供信息有关。
  其余成功部分放在相应部分点评。
  失败部分:
  1、此案例成功是因为对手太弱,没有进入深层次的更激烈的争夺,大家发现没有,黄总指挥基本没有一家做透的,甚至可以说,除了此单的操作者,另外的竞争者基本没有在黄总指挥面前出现过,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案例一里的小刘出现,再来一个简单的“高层接触”,再来一次“看话剧”,这单的操作者纵使费劲心机,下场和案例一里的那个和客户一起做标书的竞争者下场一样,立刻挂掉;

  2、此单的操作者除了发展了一个出色的“线人”外,居然没有内部强有力的“利益共同体”来一起合作,该项目的指挥部除了“黄总指挥”外,二千万的项目肯定还是有发言权的人物存在,此单操作者没有提到,更别说发展成“利益共同体”。如果不是对手太弱,那些细节上的操作未必起得了决定此项目生死的作用;
  3、此案例里没有做实的能支撑此项目的点,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也就是我们的下一个解决方案设计思路要讲的;
  日期:2011-04-08 20:29:18
  “用间”这个手段,上面讲的是销售层面上的应用。下面再上一个案例来看看这个手段在商战上的应用。超出本贴论述范围,兄弟们当贴外读物吧,娱乐一下。
  案例五:丰田门无间道
  为什么美国媒体穷追猛打丰田呢?因为Dimitrios P. Biller这个丰田美国的前雇员,源源不断地向媒体提供独家猛料。这个人成了福特扭转时局的关键。而这个局,前面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潜伏战”,后面又是一场招招毙命的“狙击战”。
  潜伏战的第一步,物色人物。比勒他在高等法院帮福特汽车辩护了几个大案,于是很快得到福特汽车赏识,邀请他参加“下一代诉讼律师训练计划”,而这是福特的“黄埔军校”,每年在全美国范围内只物色大概16名青年律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