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30 09:47:52
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君主的秘书作为代表和哥伦布签订了西航计划的各项条款。凑巧的是:签订协议的双方的名字都是哥伦布(实际署名是哥伦姆“Colom”,即哥伦布本人;国王秘书,即哥伦马“Coloma”)。协议的主要内容为:哥伦布从西班牙国王获得在他发现的海洋、岛屿和陆地上的世袭的海军上将和总督头衔。他个人有权享有在海军上将辖区内无论以何种方式发现、带来,或以易货贸易方式取得的所有珍珠、宝石、黄金、白银及其他物品和商品的价值在扣除成本以后的十分之一。他还被准许对远航的费用投资八分之一并相应获得八分之一的利润.
高丨潮丨即将到来
站在巴洛斯港,看着潮起潮落,哥伦布心中感慨万分,当年他在这里上岸的时候是何等落魄,如今他已经是海洋上将,穿着金马刺皮靴,而且在任何的文献上他的名字前面可以加上一个“唐”字。
5月23日,也就是他离开格拉纳达以后11天,他在帕洛斯圣乔治教堂召集市政当局和市民代表开会,马奇纳也参加了。会上,公证员宣读了王室命令,要求巴洛斯居民相应号召加入西行计划,10天内配备两艘船(平塔号和尼尼亚号是平松家族建造),并另租一艘(圣玛利亚号,船主名为科萨),哥伦布全权负责,并且预付船员4个月的工资。当时哥伦布开出的加码是:雇主和银行业2000马拉维蒂金币/月,海员1000马拉维蒂金币/月,水手和舱童666马拉维蒂金币/月。预付船员薪水是一种吸引居民跑船的手段,外加上哥伦布开出的待遇也相当不错。哥伦布对这次的远航也是充满信心,毕竟他有皇家做靠山。
在十天的期限中做这么多事也是极不现实的,实际上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才完成准备工作。在此期间,碰巧有一条来自加利西亚的帆船也停靠在巴洛斯,哥伦布租了这条船作为自己的指挥船——旗舰。那时候西班牙的船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正式名称,它前面照例有个圣字;一个是诨名,那是海员常用的。哥伦布的指挥船船名“圣·玛丽亚”号,诨名叫“拉·加列加——加利西亚”号,是三条船中最大的一条。这原来是一条货船,共有两层。船首有一个高大的三角形塔楼,船尾有一座方形塔楼,大炮炮口可以从尾柱上方伸出。这条船形体粗壮但却行动迟缓,可载重100多吨,船身长30米,龙骨长12米,船宽6米,从龙骨到甲板深度3米。这是3桅帆船:前桅,主桅和后桅。前桅和主桅均挂大幅直角帆,后桅挂三角帆。此外,在船首斜桁上还挂有一张小的直角帆,主帆上方还挂有一张小的上桅帆。哥伦布在这条船上升起了代表他的旗帜。
巴洛斯提供的另外两条是轻快三桅帆船,一条叫“平塔号”,它比“圣·玛利亚号”小巧轻便,速度快得多,载重量79吨,长17米,龙骨长13米,船宽5米。
另一条叫“圣·克拉拉”号,诨名“尼尼亚”号,取这个诨名是因为它原来属于帕洛斯的尼尼亚家族所有。这条船的载重量50~60吨,长15米,龙骨长12米,船宽5米,龙骨至甲板深度2米。它出发时挂三张三角帆,到了加纳利群岛以后哥伦布用直角帆代替了三角帆,使它同“圣·玛丽亚”号一样,因为在顺风行船时直角帆要快捷得多。这条船的特点是有四支桅杆,船尾的后桅上多挂了一张三角帆,这使它逆风行驶时比另两条船都快。
“平塔号”和“尼尼亚号”船身细长,船舷很低,舷缘的中心部位矗立着的主桅杆显得特别高大。
三条船的舵楼均在船尾,都是用石头炮弹作稳船物。船的构架零件都是用木钉连接起来的。船身吃水线以上的外壳涂了鲜艳的油漆,吃水线下面也涂了油漆。风帆上面画了十字架和纹章图案。每只船在进出港口时都悬挂彩旗。女王伊莎贝拉的御旗挂在主桅上。御旗上绣着两座卡斯蒂利亚城堡和两头莱昂狮子,按旗面四等分,交错排列着。在船首前桅或后桅上挂着远征探险队队旗。队旗是白底上缀着绿色的十字架,十字架端画一王冠。三条船都装备着射石炮,可发射石弹,还装备着鹰炮和步枪,可发射铅砂子丨弹丨,大部分水手都配有全套的护身铠甲和头盔,还有长矛和棍棒以反击海盗和防止其他意外事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