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房奴的顿悟》
第28节

作者: 西都牧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2-20 23:30:41

  第十章 政策八误(九)
  八误:
  房地产调控措施摇摆不定,措施有方向性错误。在对待房产调控这件事情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有一番心思。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一方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房地产就开始逐渐成为支柱性产业,这些年宏观经济数据能够那么火热,房地产功不可没。所以中央政府从内心深处来说,绝不想让房地产这杆大旗倒下。而另一方面,这几年房价涨的也实在太猛了,让政府不能不担心,所以又不得不狠下心来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所以,中央政府在房地产调控这件事情上,一直是持一种犹豫不决的心态,到今天仍然是如此。

  地方政府的心态则完全不同,这几年,地方政府可谓从房地产中尝到了无数甜头。第一,卖地的钱已经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一个秘密。第二,由于房价这些年的高歌猛进,房地产行业已经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完成GDP指标的主要依靠之一,第三,大量官员本身与房地产行业有着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或者自己有大量高档住宅,或者亲戚朋友,兄弟姐妹,儿子女儿本身就是开发商的,不一而足,第四,房地产开发的链条上,有大量供地方官员寻租的空间,看一下新闻就会注意到,近年来因为腐败倒下的官员中,几乎一多半跟房地产有关。所以,地方政府是坚决反对调控房地产的。

  所以,其实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就是以中央政府态度暧昧,政策犹豫不决,而地方政府坚决反对,极力掣肘,能拖就拖为特点的一场博弈。
  中央政府犹豫不决的心态,从历年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2003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还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
  可是紧接着在2003年8月份,国务院就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令)将1998年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政策调整为以商品房为主的房地产供应,明确要求增加商品房供应的比例。
  两个政策,前者是要控制房地产行业过热,而后者则是要进一步拉动房地产的发展,前后发布的时间不过相差4个月而已。
  最明显的则是在2007年之后,2007年时,由于房地产价格涨得实在是太快,中央政府终于坐不住了,推出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土地政策上,对开发商每宗房产交易净收益中征收30%~60%的土地增值税,加强闲置土地处理,单宗土地开发周期不得超过三年对闲置土地征收20%地价的闲置费,开发商必须全款拿地,不得分期付款,土地出让金10%用于廉租房建设,
  在保障房措施上,要求加强保障房建设,在原来经济适用房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两限房,廉租、两限和经济适用房用地不低于整体住宅供地的70%(当然这一条似乎从来没有做到过)。
  在金融政策上,央行六次加息,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率,以家庭为单位界定二套房。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开始进入衰退,中国政府的房地产政策立即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改调控为刺激。

  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连续数次降低准备金比率和贷款利率,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央行联合发布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减免税费、降低房贷首付。10月27日起,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优惠下浮30%,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中央政府历次调控房地产成效都不大,可是这一次刺激房地产的手段却是立见成效,中国房价从2009年初开始,到2010年4月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上涨,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再次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其实,虽然政府在调控房地产上一直犹豫不决,每次调控总是下不了决心,很多政策甚至是药不对症,可是2007年的那一次调控,由于对需求的闲置够大,在经过了几个月的僵持之后,房价已经走上了下行的趋势,房地产调控可以说是初见成效。政府的这一次政策反复,不仅葬送了已经见了效果的房地产调控,把中国经济推向更加困难的境地,而且彻底丧失了在公众间的公信力,使得人们对于政府的任何措施都不再相信,甚至从反方向理解政府政策的意图,这要比经济上的困难来的更加严重,这是政府最需要挽回的一个方面,比房价更重要。

  现在,炒作房地产总是说,不管政府发布任何政策,只会使房价上涨,不会降低房价,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2008年之后政府的反复政策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记得,政府政策曾经是起到作用的,只是被政府自己又给葬送了,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府真的下决心控制房价,是一定能够控制住的。
  如果关注房地产政策,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其实在2007年之前,正在在2004到2006年之间,也曾经发布过很多调控房地产政策的,甚至在2003年前半年央行也发布过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但是之所以起效慢,或者没有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问题认识不足,一直不肯把降低房价作为目标,而是一直坚持要稳定房价,房价5000如此,房价10000时如此,房价到了20000了,政策还是这么提。其实我早已经说过了,现在局势决定了,房价不可能稳定,要么涨,要么跌,绝对没有折中的道路可以走。其实政府的心态我完全明白,一方面房价上涨带来的民怨太大,而且累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政府不希望房价再涨了,另外一方面,又不希望房价暴跌导致经济衰退。这种心态和我们普通老百姓处理一些问题的想法是类似的,我们自己遇到一些两难问题时,也总是希望能够折中处理,什么损失都不想有,可是结果却往往更坏。而作为一国政府,在处理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上,心态如此不成熟,对问题的本质视而不见,就大大不应该了。

  2.政府前后反复,关于这一点,我在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3.很多政策药不对症,一方面,我已经早就指出,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从来都是限制需求,而几乎没有任何增加供应的政策。另外一方面,在过去几年中,发布的很多政策,往往还有限制供应的效果,这些都对政策起效造成了最大的影响。
  4.中央决心不足,地方政府极力掣肘,导致很多政策没有得到实际执行,比如2007年说的保障房政策,从来就没有好好执行过,其他政策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历年调控房地产效果总是很慢,可是2008年刺激房地产就立竿见影,这是因为,各级政府在调控房地产上,都虚与委蛇,而在刺激房地产政策的执行上,却是不遗余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