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说,外面下着雨,你干嘛去呀?不会是神经有毛病吧,八成是酒喝高了,那就歇歇吧。
魏文侯说,我很正常。前天,我和看守苑囿的小吏约好今天去打猎,现在到约定时间了。
大臣想,这不还是喝高了,都说胡话了。大雨天,打什么猎?猎物会在雨地里等着你去打它,他们会像你那么蠢!
魏文侯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我当然清楚野地里这时候肯定没有猎物。但是,和看守苑囿的小吏约好的事,我不能不遵守。
大臣说,看守苑囿的小吏看到这么大的雨,想着你肯定不去了。
魏文侯怎么回答的,估计你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
公孙鞅盯着秦孝公。
我的确想不起来,孝公老老实实地承认。
“不管他怎么想,约定的事儿我一定遵守。”这就是魏文侯的回答。然后,他顶风冒雨,驾车而去。
日期:2012-04-23 22:08:01
(续上)
“说到这儿,我也想起了一个故事”,孝公兴奋地叫道。
“你讲。”
公孙鞅示意。
孝公清清嗓子。
那是在吴起做河西郡的郡守时,我们沿着边境修建了一个小碉堡。因为这个碉堡,魏国的农夫害怕种田时,我们军队打过去,就没有命了,所以,他们种田时不卖力,甚至经常不去耕作,结果田地大片大片撂荒。
吴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国君问罪。可是,对一个小碉堡兴师动众,又划不来。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北城外放置一根车辕。然后,告诉士兵,有谁能把这根车辕搬到南门外的,赏赐上等田宅一处。
一个士兵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按照许诺进行了奖赏。
接着,吴起又在东门外放置一石赤豆,告诉士兵,谁能把它搬到西门外,照样奖励一处宅院。
这下可好,人们抢着搬赤豆。
看到时机成熟,吴起下达命令:第二天进攻边境的小碉堡,谁第一个登上去,就任命谁为大夫,并奖励上等住宅一处。
结果,只用一个早晨,我们的碉堡就被他们攻下了。
日期:2012-04-24 22:05:31
(续上)
故事讲完,孝公问公孙鞅,想到办法没有?
想到了。
什么办法?
先建立诚信。
孝公颌首。
三天后,公孙鞅命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竖立在国都南门,然后发布公告:不管任何人,只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奖赏十金。
十金是多少?
二百两黄金。按照现在的金价计算,相当于五、六万元人民币。在当时,这也不是一笔小钱。根据李悝的计算,它足够三口之家幸福快乐地过上一两年不务农不经商不做工的日子。
公告发出后,围观的人很多。
把木头搬走,就能得到这么大一笔赏钱?
哪有这样的好事,肯定是糊弄人的!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骗人的吧?
大家议论纷纷。
看守人员解释,国君就是这样说的,只要搬走,就给钱,不用怀疑。
不说还好,越说越没人搬。
有两个人脱下衣衫,准备搬木头。一位老人劝他们,别相信赏钱的话,当官的啥时候说话算数过,不都是一边说一边扔,他们自己都不信自己说的话。
众人说,是啊是啊!
两人听罢,又穿好衣服,不搬了。
一个上午过去了,还没有木头被搬走的消息,秦孝公一咬牙,把奖金提高,看你们信不信。
他传达新奖金标准:五十金,也就是一千两黄金。
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个憨头憨脑的家伙站了出来,一努劲,抱着木头,从南门到了北门。围观的群众挤挤抗抗,跟着他从南门走到北门。
在北门,公孙鞅亲手把奖金交给抱木头者。
众人见状,一片哗然。
许多人心里不平衡了,妈的,早知道真的能够领到这么一大笔钱,老子就下手了。
有后悔者跺脚大骂。
与此同时,人们嘀咕,当官的说话算数了。接着,他们的怀疑也随之产生:这当官的想要搞啥名堂?
日期:2012-04-25 22:10:35
3、看看改的是什么东东
预备工作做好后,秦孝公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开始进行变法。
变法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颁布法律。
起初,关于是新制定一部法律,还是把魏国的法律直接拿过来,孝公和公孙鞅有不同意见。
孝公说,制定一部新法律。
公孙鞅说,没必要。法律这种东西,别人的如果好,拿来用就是了。既然魏国的《法经》经过实践证明是一部很不错的法律,我们何必再费劲呢?
孝公说,总不能原封不动拿来吧!
公孙鞅笑道,怎么不能?
我们的情况和他们一样吗?
孝公追问。
不完全一样,但也差不多。
公孙鞅摆弄着竹简。
孝公坚持要有所改变。
公孙鞅说,行,那就把《法经》改成《律经》,怎样?
孝公大笑。
你这是挂羊头卖狗肉,换汤不换药!
公孙鞅说,管他呢,只要能有用就行,名称只是个代号,不是关键的问题。
孝公说,总不能一点都不变吧?
哪能啊,会变一点的。
别闷在葫芦里,说出来,我听听。
孝公催促公孙鞅。
公孙鞅沉思片刻。
有个问题我考虑好久了,不知道对不对,所以始终没有对你说。
直接说吧。
孝公微笑着。
可能这件事做出来,要挨骂的,说不定要被人们骂上几千年的,你敢不敢?
公孙鞅戏谑道。
日期:2012-04-26 21:45:37
(续上)
这有什么好怕的,如果对国家有利,天天被人骂,年年被人骂,骂上几万年我都愿意,别说是几千年!
孝公的话语掷地有声。
那好,我告诉你,制定连坐法。
什么是连坐法?
孝公一脸茫然。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长,不是几句话能讲清的。但是我想,还是用几句话,给您简单说说吧。
越简单越好,孝公笑道。
公孙鞅理理胡子,所谓连坐,简单来说,就是把几家看成一个共同体,如果其中的一家有人犯罪,其他几家不检举告发,那么所有的共同体成员要一同治罪;窝藏坏人的情况同样。
这不是把左邻右舍都拴在一根绳子上了吗?
孝公大惊。
对,就是这样。
公孙鞅冷冷地答道。
这,这,总不太好吧。
孝公感觉公孙鞅的这个主意不是太好,要是按照这个做法治理百姓,自己肯定会被人们骂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万年的!自己到棺材里耳朵都不会清闲的。
我就猜您不敢,所以您只当我没有说好了。
公孙鞅盯着孝公尴尬的脸。
别,别,你让我冷静一会儿,好好想想,过几天我给你答案,行不?
孝公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好。
公孙鞅很爽快地答应了。
日期:2012-04-27 22:29:35
(续上)
三天后,孝公采纳了公孙鞅的建议,出台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连坐法,将之作为秦国法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孝公没有想到,连坐法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战国时代,向下纵深二千年,直达民国时代。
公孙鞅也没有想到,他因为连坐法,他开创了一项历史记录,中国的历代恶政从此发端。
客观来说,连坐法在许多情况下有积极作用。例如,在战场上,没有人敢不努力向前;在乡村,没有谁敢包庇不法分子。可是,它的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它使整个社会变成互相提防的世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