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让秦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筹码更高。所有的美女让你挑(国君的老婆除外),所有的名车尽你开,所有的饭店随你吃,所有的宾馆随你住。只要你想到的,都能满足你。另外,只要不当国君,想当啥官当啥官。
你说这些条件优厚不优厚!
别说其他人了,就是起草材料的秘书们,也为自己的构想感动了,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能使秦国强大的人才。
要是那样,日子可比现在舒服多了。
可是,这个方案也被秦孝公否决了。
秘书们感到头痛,这工作不好做,写的笼统了,领导不满意;写的具体了,领导也不满意,平衡点不好把握啊。
后来,一个高人指点他们,别费事了,这样你们再写八遍也通不过,最省事的办法就是随便写上几条,让领导指点,然后把领导的原话抄下来就行了。
他们说,这行吗?
高人说,怎么不行!国君刚上台,他要树立威信,不折腾你们折腾谁,这时候你们只能顺着他的意思写,别管他说的对不对,对也是对,不对也是对;等到时间长了,大家都熟悉了,你们再一点一点地改变。按我说的做,你们的报告写什么都会通过。
秘书按照高人的指点去做,方案果然一举通过,孝公还夸他们写的好。
最终文本写的是,如果有人能够使秦国强大起来,不管这个人是哪个地方的,非洲、美洲、欧洲、亚洲无所谓,秦国都会列土封疆。
史书原文是这样记载的: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招贤令。
因为这道命令,一位名传千古的大牛人来到了秦国。
日期:2012-03-08 19:47:52
第二章不要以为别人都以为你是人才
1、你要不用他,你就杀了他
那天,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过公孙鞅之后,两人又说了一阵子常用对话,比如别挂念工作,好好养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多谢领导关心,病好之后一定努力工作,把业绩搞得更好,争取在2020年之前让物联网成为现实等等。
该问的也问了,该说的客套话都说完了,再呆下去就没有意思了,魏惠王决定告辞,让公叔痤好同老婆孩子安排安排,交代交代钱都放在哪里了,家里东西都怎么分,然后从容上路。
公叔痤突然要求,除了魏惠王,所有人都退出去。
最关键的时候到了。
魏惠王说,有什么话你只管讲,别弄的这么严肃,挺瘆人的。
公叔痤的声音低沉,“如果你要是不准备用公孙鞅,你就杀了他,千万千万不要让他走出魏国。”
“好。”
魏惠王爽快地答应了。
看着魏惠王离去的背影,公叔痤仰天长叹。
可惜!
可惜!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事千年皆如此。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派人叫来公孙鞅。他告诉公孙鞅两个消息:
一好一坏。
好消息是他已经正式向魏惠王推荐了公孙鞅,魏惠王也答应了他,在自己死后要任命公孙鞅接替自己为魏国的相。
公孙鞅一喜。
呵呵,多年的抱负有望实现了。
可是,公叔痤接着说,根据他以前的经验判断,国君用公孙鞅担任魏相的可能性不说99%的没有,也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公孙鞅的心沉了下去。
公叔痤喘口气。
坏消息是,我公叔痤认为你公孙鞅是个人才,恐怕你日后危害魏国,因此劝说国君,如果不愿意用公孙鞅,就杀之,以绝后患。
公孙鞅心头一凛,问,你现在告诉我这些是什么意思?
公叔痤义正言辞地答道,我是先君后臣,先国家利益后私人感情。我不能把我对国君的忠诚放到你我的友情之后,我也不能为了私人感情不顾国家利益。
“公孙鞅,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公孙鞅看着公叔痤枯瘦的、几无血色的脸,什么都明白了。他不由得一阵心痛,暗暗赞道,好个爱国忠君的公义之士!
接下来,公孙鞅心头浮起不满。
哦,你认为我是人才,你向老板推荐了我,但是老板不愿意用我,你也没有办法,这我能理解。可是,我才能出众,破坏力极强,日后魏国肯定没有人能够对付得了我。怎么办?于是,你向国君建议现在杀了我。公叔痤,你的心也够狠的!
“别楞着,国君已经答应我要杀了你,你快点跑吧,跑得快还来得及。”
公孙鞅心说,公叔痤,你这样做太不地道了,你是两面做好人,都不得罪。你的意思很明确:我给你说了,活成活不成都不怨我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快跑吧。
公叔痤催促道。
公孙鞅头一扬,傲然说道:根本用不着跑。跑什么,老板不听你的话让我当魏相,他就会听你的话杀了我,真是的!
魏惠王离开公叔痤家后,和大臣们边走边聊。
公叔真是病的太厉害了,都说胡话了,竟然劝我让公孙鞅当魏相!这不是荒唐吗?那么年轻,又没有一点名气,谁知道有真本事没有,万一是个李鸿章那种水平的家伙,魏国的宝贝还不被八国联军抢个精光!
大臣们听后,连声称赞老板英明,考虑问题周到,像公孙鞅这样的无名小卒,不用也不会有啥影响,用错了问题就大了。
对,宁可等待千年,不可用错一次。
魏惠王大手一挥。
公叔痤死了。
公孙鞅还活着。
魏惠王果然没有听公叔痤的话。二十年后,他才想起,当时应该听公叔痤的话。
可惜晚了。
日期:2012-03-09 21:29:01
2、公子卬
公叔痤临死推荐公孙鞅的故事传到秦国。之后不久,秦国负责招募人才的猎头来到魏国。
猎头没有直接找公孙鞅,而是先进行调查。
魏国是秦国一百年来的头号敌人,贸然地引进一个魏国的人才到秦国去,竟然不担忧这个人是不是间谍,搞不搞潜伏,这可能吗?
谨慎为上,先调查。
调查内容很多,包括公孙鞅的性格、爱好、生活、朋友等等。调查重点:公孙鞅是否愿意离开魏国,真心为秦国效力?
其他如:
公孙鞅会因为魏惠王没有任用他,感到委屈,心怀不满,悲观失望,对魏国失去信心,从而决定远赴秦国吗?
秦国的招贤令有没有想象中的巨大魅力,让一个被魏相誉为奇才的人为之放弃在魏国拥有的许许多多?
要知道,作为超级大国,魏国能够提供的机会远比秦国多得多;眼下的秦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无法与魏国抗衡。
再说,公孙鞅现在并不是走投无路,他还有成功的机会。除了公叔痤,他还有其他人可以借助。
例如:公子卬。
“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只要认识公子卬的人,都会对他做出上述评价。
当年,魏国烽火连天,外有韩、赵两国大兵压境,内有公仲缓举兵造反,魏惠王陷入生死困境,公子卬不离不弃,始终跟随。
“就是其他人都离您而去,我也跟随您!”
前年,少梁之战后,又是公子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充当人质,前往秦国,换取公叔痤回国。
风萧萧兮汾水,公子卬昂首西去。
除此之外,公子卬还有一个优点:他从来不说外地人如何如何不好。
这并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作为经济发达地带,魏国的天空中到处飘荡着同其国家实力相匹配的街头巷语,阿拉魏国人是他们的口头禅;“外地人”,或者“又是外地人”是他们的批评用语。
然而,公子卬从来没有说过诸如此类的话。
日期:2012-03-10 22:14:14
(续上)
公子卬和公孙鞅的认识过程很平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