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5-02 04:45:17
搬起石头的奥巴马最后能砸谁?
前面说过,这次我们所面临的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下,所产生的严重的贫富分化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不但是中国,发达国家内同样存在着贫富分化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也存在着贫富分化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所面临的危机是什么样的呢?二战之后,发达国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贫富分化,俺孤陋寡闻所知道的有限,大致情况无非是使用了向有钱人征收财产税(如物业税和遗产税)等手段,并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说白了就是对有钱人所拥有的财产征税,然后政府把这些钱用来保障所有公民的抚育、医疗、教育、养老,这个劫富济贫的办法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几十年来成功的躲避了经济危机的侵袭。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本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得财富的积累大大的加速,社会财富快速向金融资本汇聚。原来经营实体经济需要几代人才能积累的财富,现在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这使得税收调节财富分配的功能中“劫富”的功能大大的弱化了,而政府的“济贫”还要继续,于是造成了一个局面:金融资本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国家财政因为不断借钱“济贫”而大量负债。这就是欧洲和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来源。同时,由于金融资本快速的造富效应,导致了发达国家无心发展实体经济,老百姓在高福利社会的庇佑下,也无心从事辛苦的工作,借助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于是实体经济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落后国家迁移,造成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同时造就了一批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输出资本,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输出自己的廉价劳动。
当新兴经济体艳羡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的力量,埋怨自己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发达国家却首先开始了对自己的处境的不满。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为了维护高福利的社会,政府财政被掏空,再也无以为继了,一旦国家无法继续借债,超前消费的民众将陷入赤贫乃至负债的状态,社会的购买力出现萎缩,购买力的萎缩让社会重新陷入到了经济危机的怪圈之中。
于是发达国家的民众要求他们的政府,他们要求重新夺回自己劳动的权利。凭什么新兴经济体的人可以劳动,而他们不能?他们认为是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比自己的便宜导致他们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于是美国要求中国的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只有人民币升值,才能重新夺回美国人工作的权利。同时他们要求新兴经济体国家增加其国内的购买力,最终达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平衡。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虽然新兴经济体国家对他们大量出口,但新兴经济体的民众的财富并没有增加,钱都被少数人以各种方式夺走了,中国人其实和他们一样,已经丧失了购买力。
我反对有些经济学家叫嚣的所谓阴谋论、货币战争,其实整件事情的过程是很简单的,都在情理之中,大家都只不过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罢了,用阴谋和战争这种你死我活的方式来形容,挑起意识形态的对立,徒增猜忌不但于事无补,更加有害。当然,新兴经济体不会愿意自己的货币升值而导致出口的萎缩,面对这种状况,奥巴马政府以及美联储利用美元的强势地位搬起了一块大石头-------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要用这块大石头在国际市场上砸出点动静来。
奥巴马和伯南克是怎么想的呢?其实也很简单:你不让人民币升值,那我美元贬值好了。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多印美元,美元多了自然要贬值,美元贬值相当于造成了美国产品成本的相对下降,可以增加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增加资本投资美国国内实体经济的积极性,进而增加美国国内的就业机会,这是其一;其二,美国当时正处于通缩周期,通缩造成了流动性的缺乏,注入流动性,制造适度的通胀,给予资本在美国投资获利的机会,吸引资金向美国回流,进而推高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最终达到提高社会购买力的目的。所以判断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成功,我们需要关注两个点:一个点是美国的就业数据,还有一个点是美国的房地产价格。
那么美联储的量化宽松2能否成功呢?很快出了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资本的逐利性导致资金向新兴经济体以及欧元区国家流动,这怎么办?奥巴马有办法:首先宣扬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你们看,欧洲比美国更滥,投资欧洲是危险的;其次,在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兴经济体周边制造热点,比如挑起朝鲜半岛的战火、加剧中日钓鱼岛的争端、鼓动印度向西藏地区增兵、今后还可能制造南中国海周边各国的军事冲突,它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他要威胁流入中国的资金,中国会卷入一张战争,你们赶快离开。这个办法一度奏效,在美国指使下的南韩挑起朝鲜半岛军演危机后,的确国际资本开始从中国回流,中国的一季度外贸出现了逆差。但令奥巴马没有想到的是,利比亚的内战和北约的军事介入,完全打乱了奥巴马的部署。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美国根本就无心参与利比亚,并且奥巴马说出了句大实话-------美国目前的战略重心在东亚,由此可见,奥巴马仍不愿意放弃在中国周边制造热点的企图,只要利比亚局势稳定下来,中东不再继续爆发新的热点,很快在中国周边就会爆发新的热点。当国际热点转向利比亚后,热钱重新流入中国,中国的外贸再次出现顺差,而且小川装热钱的池子开始因为热钱的大量流入而漫出来了。QE2结束的时间将至,而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却迟迟不能上涨,可以想象奥巴马有多么的懊恼。
我们先不去理睬中年奥巴马的烦恼,回头再来说说即便量化宽松政策都能够按照他和伯南克的计划顺利实施,奥巴马准备的这块石头真的能够让美国从危机中解脱出来么?
先说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一个意图--------增加美国的出口竞争力。必须承认,美元的贬值的确增强了美国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创造了部分就业。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另一面,美元的贬值推高了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民币的升值又导致了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成本推动型的硬性的上涨,而中国所生产的商品恰恰是生活必需品,而且短期内这些商品是无可替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价格传导,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和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美国民众购买力的萎缩。
再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二个意图------吸引资金的回流。和前面分析中国存在的问题一样,我们来思考一下贫富分化是如何造成经济危机的,那就是:当钱流入少数人的口袋里,而多数人的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少数人口袋里的钱是不会流入实体经济的,而只能是通过炒作来实现保值增值。即便资金如奥巴马所愿流入美国,这些资金的投资首选也只能是石油等原材料,而不是奥巴马所盼望的房地产价格,因为美国有财产税,所以在美国投资地产并不是个非常理想的项目。要让美国的房地产涨价只能是两种情况:1美国普通民众的财富确实得到了增长,购买力增强,有了切实的居住需求;2痴迷买房囤地的中国人来美国投资定居。所以即便资金回流美国,其结果也只是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速度必然远高于房价的上涨速度,这就类似于中国给工人加工资的结果一样,物价上涨的速度必然高于工资的增长速度。
由上可见,奥巴马搬起石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砸了他自己的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