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福、财运超越胡雪岩--清末的徽州商王》
第11节作者:
伊尓根觉罗 日期:2012-05-09 21:13:45
这一句话碰到了常四老爹心坎上,轻轻叹了一声:“原本就是白忙,替官家白当差。现在运了盐回去抵上官盐,盐池倒是保住了,可这房子已经押给了放贷的,实在是没有办法可想了。”说罢又是自失地一笑,“大不了还回去住草房,又不是没住过。”
古允源是个热心人,听到这话,皱皱眉头问道:“老爹,你就痛痛快快地说,要想把今年的债还完,一共需要多少两银子?”
“这也不瞒你了,我现在欠了三份债,一份是官盐,要是车队平安回去,这份债算是了了。第二份是利息,我的盐池有一半是向别人借银子兑来的,讲明每年偿付一钱二分的利,一千两银子就是一百二十两的利钱,但这笔利息我回去央告央告,兴许能缓上一缓。第三份就是这次来关外贩盐,用房子作抵押,借了高利贷二百两,三个月的利钱也是一钱二分,连本带利要还上二百二十四两。”
古允源心算极快,常四老爹话音未落,他已接口道:“也就是说,不算官盐,现下如果有三百三十两的进项,您老就能度过这一关?”
常四老爹默默点头:“这些天我反复盘算过了,盐池的收项虽然不好,也勉强能赚上一百两。我手头的银子将来给了这些伙计脚钱之后,大概还能剩三十多两。但是还有二百两,真是不知到那里去找,实在不行就把房子给了高利贷吧。”
古允源一声长笑:“老爹,你看你,说着说着露马脚了吧。刚才还说‘不差这一点’,现在看别说二十两,就是二两也是你的救命钱,也真难为你还能凑这一包银子给我。”说着他把已经拿在手里的五两银子重又放入布包,在桌上一推,推到常四老爹那一边。
他止住要说话的常四老爹,突然之间眼圈已红了:“老爹,您对我的这片盛情我真是五内铭感。我方才说了,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不但不能为您雪上加霜,而且还要为您想想办法,看怎样想方设法把银子筹足。”
常四老爹见他这般,也不好就立时坚持,只好把银包收了起来,见古允源一时皱着眉头,便宽慰道:“哪里就能想出法子来赚上二百两,若是能,天下的人还不都来做,还轮得到咱爷们。”
“不见得。”古允源想了一阵子,心中已有腹案,“眼下就有个机会,若是看得准,把握得住,用老爹手中剩下的银子就能赚上一大笔,兴许就能把这二百两凑够了。”
“古老弟,你不是开玩笑吧,你刚入关才一天,而且这一天我都与你在一起,那会有机会你能看见,我却看不见?”
古允源笑了:“其实我倒真是没看见,看见的人是老爹。”
常四老爹挠挠头:“这、这关子可卖得大了,古老弟,我晓得你主意多,还是别让我猜闷了。”
“好,那我就说。”
古允源的点子就来自那封“八百里加紧”,他的老师是位老县丞,吏务甚熟,平日授课完毕,少不了为弟子讲些“皇制行文”一类的事情,也为了让他多长些见识。所以古允源也知道“八百里加紧”一出,定是京城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到底是什么事?现在你我不能知道,但一定是坏事。”
因为如是喜事,譬如皇子降生、皇帝久病痊愈之类,必定是发邸报而非军报。更何况咸丰爷刚刚驾崩,小皇帝以六岁的冲龄即位,皇家何喜之有?
“一定是坏消息。”古允源说得极有把握,“既然是坏事,那就会有赚钱的机会。”
话说到这里,常四老爹还是不懂,这也难怪他,他只是个买卖人,除了帐本之外大字不识一个,有关朝廷的体制仪注更是全不知晓,而古允源的主意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按例来说,咸丰爷的百日大丧就要过了,大丧里各地都在戴孝穿素,衙门的灯都是白纱的。现下各地衙门已经要开始采办红纸、彩灯、朱墨、亮绸之类的物品,以备替换。但这个坏消息一来,衙门的采办就不免观望。他们观望,那些进了货的商家可等不起,因为大家都要等银子周转,所以必要减价零售脱手。老爹就不妨沿路买上一批。”
“他们都卖不出去,我买了来还不是烂在手上。”
“老爹别忘了,你一路去到山西,还要个把月的时间。朝廷办事,历来是越是糟到极点的事情越要速速遮掩过去,所以到时候兴许这个坏消息就已经结束了。太原府驻着巡抚衙门、兵马司衙门、藩司衙门、臬司衙门,都是大衙门,附近的州城府县还有知府衙门,县衙门,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衙门再要开始采买,就只能从你这里大宗进货,到时候价钱就是你说了算了,那些衙门里的听差只求能买到货交差,至于贵贱反正不是他们出钱,那个与你计较。三、五十两银子进的货转手就是对半的利,要是赶上衙门急着买进,再多两倍也不稀奇。”
常四老爹又惊又喜,喃喃道:“有这等好事?那万一……”
日期:2012-05-10 21:32:28
第三章(下)
“顶多就是我料事不准,到时候衙门不肯高价来收,可是老爹别忘了,我们是贱价买进,肯定亏不了本,大不了原价卖出也就是了。”
“不错,不错。”常四老爹猛然想到,白天里李守备的检查也只是险些发现古允源藏身车中,至于那借活鱼运盐水之计却是始终无人起疑。
“古老弟,听你说得头头是道,那一条盐水计更是闻所未闻,到底是家学渊源,不愧是商界世家子弟。”
“老爹谬赞了,其实我在家乡倒真是一点生意经没学过,家母也不许我学。”
“不过看你的样子倒象个做生意的老手,算盘打得极精。”
“这也算是歪打正着,拜了流放所赐。我好歹是个读书人,到了流犯大营,营官没怎么难为我,恰好他们那里的笔贴式报了丁忧,虽是不入流的小官,一时出缺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我便顶替上了。这几年大营采买我都跟着,关外虽然苦寒,但来此采办老参、熊胆这些药材的商人也不少,跟着他们也算是学到了些做生意的诀窍。”
这也就是古允源心境豁达,还能想着学点东西。换了旁人,金马玉堂一下子摔成寒窑苦役,就憋也得憋屈死。
常四老爹心中暗暗佩服,同时打了个主意,这一趟听古允源的话所赚的钱,一定要分一半给他,反正知道了他的家乡,可以托票号汇过去。当然这一层意思现在不忙说破它。
说了半响,又用了不少的酒,古允源的身子实在是支持不住了,看看老爹没甚么话要说,告了个便回房去休息。临走时还在说,若是知道那封“八百里加紧”的内容,做这一笔生意就更有把握。
慢说他不知道,就是全国上下,王公亲贵、督抚重臣、文武百官全都加一起,此时知道事情首尾的人也不超过十个。
古允源猜得一点也没错,京里头的确是出了大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