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27 12:37:43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叫护持正法呢?正法,这是一切众生的眼睛。没有正法,用什么来参赞天地?用什么来参透万物造化之机?用什么来解脱尘世的束缚?用什么来经营人世和出世?所以,凡是看到圣贤庙堂或是经书典籍,都应当保持敬重之心,努力修缮护持。以此来护持正法,以至于弘扬正法,以报答佛菩萨的恩德,我们应该勉力去做。
这里所说的正法,指的是佛法。当然,孔子所说的发也是正法,并不是说一提到正法,就必须提到佛教,这不一定。事实上,在佛教中,孔子和老子都是菩萨,如佛教经典《起世界经》中就说:“佛言,我谴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震旦,就是指的中国。唐代道绰禅师和宋代永明延寿大师也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过。所以,孔子和老子所说的法,都是佛法,都是正法。我们再来看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一句话:“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依照佛教来看,这也是菩萨的境界。另外,《列子》中也记载:“丘闻西方圣者焉”,可见孔子也并不是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孔子心中是明白的,所以孔子不自称为圣人,而以释迦牟尼佛为圣人。因此,怎么能够说孔子所说的法就不是正法呢?
如果没有正法,世界会怎样?若是没有圣人所受的法,没有给我们留下经书典籍,我们靠什么参透这天地义理?各位要知道,天道奥妙玄远,若不是圣人,我们凡夫怎么可能知道呢?圣人以其证悟功夫,参透了天道规律,苦口婆心的告诉世人,我们这才知道原来天道如此玄远,若没有一颗向道的恒心,只怕永远参不透这道体。若没有这正法,单纯依靠我们的力量,又如何知道造物的机密?这些机密,这些道理,也都是圣人证穷法界之后告诉我们的结果。若没有这正法,我们如何在这红尘之中,内心获得一份安稳,这正法正是我们安心的法门。若没有这正法,我们如何经营这人生,依靠什么做指导?若没有这正法,我们如何脱离这生死业好,跳出这生死轮回?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索。真正明白了,懂得了,你才值得这圣人的功德究竟有多大,慈爱众生有多深,虽是亲生父母,也超不过圣人给众生的恩惠。所以,我们要生出无尽的感恩心,要感谢圣人,圣人对我们的恩德,即使我们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
基于以上原因,当我们看到圣像、塔庙、经书都应当恭敬。看到佛菩萨圣像,要像见到佛菩萨一样恭敬,一分恭敬便有一分功德,十分恭敬便有十分功德。见到圣人经典,要像面临圣人,聆听圣训一样。凡是遇到塔庙坍塌,需要修缮,或是遇到经典需要修补,都要当不遗余力去做。为什么?若没有这些塔庙、圣像和经典,我们到哪里去修福?如何知道这脱离生死之法?如何明白天地造化?所以,能够修缮塔庙,修补经书,这是无量功德。正如理学家张载所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也是我们现代人的使命与责任。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弘扬佛法,为世人讲解经典,让一切众生都能听到圣贤的教诲,都能理解圣贤的教诲,都按照圣贤的教诲去做,这就是对佛菩萨最好的报答了。
日期:2012-05-27 12:38:45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什么叫敬重尊长?家长的父母兄长,国家的君王大臣,凡是遇到年龄高、德行高、位置高、见识高的人,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去侍奉敬重。在家中侍奉父母,要孝顺,要和顺仪态,声音轻柔,心态谦卑,慢慢形成习性,这便是获得一团和气,格物致知,通达天道的根本之处。从家中出来,进入仕途,侍奉君王,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说君王不知道便放纵自专。惩罚一个人,不要说君王不知道就滥施淫威。侍奉君王,如同上天,古人说,这些地方都是最关系一个人的阴德的地方。试看奉行忠孝的家庭中,没有一个不是子孙绵长富贵昌盛的,这些地方一定要非常谨慎才行。
为什么要尊敬长辈呢?长辈,是过来人,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可以教导后人,可以指点后人。长辈,不单单是说年龄大,凡是在某一方面比自己长,非常优秀,我们都可以称作长辈。有人的德行高,也有人年龄大,也有人位置重,这些人都是我们要敬重的对象。一般意义上讲,尊敬长辈,单指年龄比我们大的人。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长辈,他们已经经过了岁月洗礼,会沉淀下来很多经验,若是我们虚心求教,没有哪一个长辈会拒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