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45节

作者: 鬼谷幽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27 16:53:45

  第二十一讲--《决》第十一:决断的基本原则。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罹害者,此事之失。
  解说:
  凡(为人)决断事物,必定是存在疑难(受托于对方的疑难)。(一般地,人们都)希望解决疑难后能带来福祉,而厌恶以带来祸患的方式来处理疑难;希望通过(你的)谆谆诱导(分析,解答,处理),最后达到(对疑难问题)没有迷惑(问题不能完全解决,或,解决的不满意;就还有迷惑)。(本来)偏向有利的,去掉了有利因素和结果,就不会被接受;“奇计”所寄托的因素,若是有利于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由于计谋中)隐含不利的因素(不利于向好发展),那么(“奇计”)就不会被接受,你也会被他疏远(被怀疑)。所以,(如果你的谋划决策)会使有利形势或结果丢失,或,会带来不该有的祸患,这是谋事的失误。

  补充: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所以,为人谋事,你必须为对方争取更大的好处,而不能让好处丢失;你必须给对方减少损失,而不能带来更多的祸患。尤其要避免--弄巧成拙,用计用诱的前提是:你必须确定能有利于事情的发展;否则,你会被怀疑被疏远,甚至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段是解释决断的总原则----“趋利避害”。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解说:
  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途径有五个:有时(事成以后,道理显现)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或理由)来感化他;有时(对方心有不轨言行不一)用隐秘诡异的(方式或狡计)来夺取他(控制他);有时(对方心正志直光明磊落)用忠信礼仪的形式来获得信任(教化他);有时(无关全局的小麻烦)用隐瞒掩盖的方法来欺骗他(稳住他);有时(对方是因循守常的人)用常识规则来引导他(让他安心)。光明正大的手法要一锤定音,不容更改;隐秘诡异的手法要(一分为二):表面一套说辞,私下一套行为;该用常规常理的就以常法处理,关键时机需用奇谋诡计的就奇计阴谋以待,两者要相互为用(并辅助“阴言”和“阳言”);这四个方式要巧妙(隐微)地施行运用。遇到具体要处理的事情,要参照过往的事例事理,预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结果,结合常规常理,若(自己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就为他决断下来。

  补充:
  为对方决断疑难,即使你准备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也不能保证就能顺利实施;因为,对方可能会对你有疑虑甚至横加干涉。那么,首先你要取得对方的信任,至少让他不干涉。这段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处理“受雇人”的:事成以后要感化对方,既加强信任也宣扬道义;对于心怀不轨的人,也得为他干成事,但是要控制并防范他带来伤害;对光明磊落的人,就用诚信大义教导他,取得信任;对某些无关大局的小麻烦,你无需全部告知对方,避免带来必要的波折;对于因循守旧遇事不安的人,你就用常规常理来安抚他。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避免“受雇人”变卦而导致你谋划的失败。而具体如何处理,就是“阴言”“阳言”“平素”“枢机”;也就是说,为了顺利实施你的谋划,为了“受雇人”能不干涉,你需要根据事情的进展和“受雇人”的脾性运用这些小手段:有时候讲道理,有时候讲进展,有时候要隐瞒些,有时候还有必要骗骗他;目的全是为了坚定他的信念,营造计谋实施的良好氛围和条件。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解说:
  王公大人的疑难事,是崇高的而且可以带来好名声,可行就决断;不需要大费财力物力而且容易办成的,可行就决断;费财费力又劳苦费神的,但又不可不做的,可行就决断;能消除祸患的,可行就决断;能带来福祉的,可行就决断。所以说,理清情势解决疑难,是万事成功的基础,这是消除乱世带来治世的法宝,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先王(有时候)用蓍草龟甲的办法,为自己决断。

  补充:
  这段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比较具体的分原则。决策是很难的,而关键时候的决策往往会导致全局的剧变,影响最后的成败甚至历史的走向。决断的总原则是:趋利避害。分原则除了本段的王公5条以外,还有第二段的:度往验来,参之平素,以及,用蓍龟(听天由命)。
日期:2012-05-27 17:26:37

  《鬼谷子》轶文: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
日期:2012-05-27 18:45:51

  谈谈《鬼谷子》的谋略思想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一本系统的理论著作。《道藏》本《鬼谷子》的上、中、下三卷,除《符言》外,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只可惜《转丸》、《胠乱》亡佚了,不然,这个理论体系可能更加系统完整。首篇《捭阖》以道和阴阳的学说作为纵横说术的哲理基础,以捭阖作为游说智术的理论基点,以此来展开纵横学说的各个方面,这是全书的总纲。《反应》讲游说的反复之术,“反”是回观往昔,知古知己;“复”是验知未来,知今知彼。强调听言要知情,欲先取之必先与之。重视知人必先知己,知己方能不露形迹,支配对方。《内揵》分析君臣上下的关系,点明“内”是晋献说辞,“揵”是呈献计谋,内与揵结合,取信君王,密切君臣关系。《抵巇》以抵塞缝隙的形象比喻来说明挽救政治危机于萌芽状态的制胜韬略,强调预知危险先兆的重要性,以及抵御风险的具体方法。《飞钳》讲制人之术,或使对方名声飞扬,或使对方受到钳制,“飞钳”有很多具体的方法,但使用“飞钳”术之前要对对方的事情作具体的分析。《忤合》说明忤合的法则,天下有相逆也有相合,要善于把握合逆的客观趋势,顺应时局的变化,择主用世,纵横自如。这五篇是一组,讲纵横策士的认识之道与处世方略。接下来的另五篇,即《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又是一组,讲游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