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24 23:17:45
1940年11月,阿塔纳索夫到费城参加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年会(AAAS)。在会上,来自乌尔辛纳斯学院的约翰.毛克利(John Mauchly)教授演示了使用模拟计算机计算气象数据。由于气象数据运算极其复杂,而模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当计算结果出来后,已是两个星期后的事,根本不可能用于气象预测。毛克利提出,只有高速的电子计算机,而不是机械式或电磁式计算机,才能使气象科学有所发展。
毛克利对电子计算机的热忱使阿塔纳索夫仿佛遇到了知音,他的ABC制造出来后就一直躺在地下室里,除了他和贝利两人,艾奥瓦州立大学里没有谁对ABC表示过哪怕一丁点的兴趣。毛克利演讲结束后,阿塔纳索夫立即找到了他,透露了他和贝利已成功研制出电子计算机,并盛邀毛克利到艾奥瓦州立大学看看他们的成果。
毛克利,1907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在马里兰州长大。父亲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后被聘为卡内基技术学院地磁研究室的主任。受此影响,毛克利自小就对电子方面的玩意产生兴趣。中学毕业后,他获得了马里兰州的工程奖学金,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电气工程。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毛克利本科还未毕业,就被破格录取入研究生院。1932年,年方25岁的毛克利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踌躇满志的他希望能在一流的大学或一流的研究机构任职,尽管手握名校的博士学位,但毛克利的求职申请还是被一一婉拒,这当中还包括了他自己的母校。
这不是因为毛克利不受人待见,主要还是受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各行各业找工作都不容易。而且,毛克利在霍普金斯主修的是分子光谱学,已经有点过时了。当时最热门的是量子物理,许多的大学或研究机构都更愿意招收量子物理方面的人才。几番碰壁之后,毛克利无奈去了费城郊外的乌尔辛纳斯学院,一所小小文理学院任物理系教授。
在乌尔辛纳斯学院,毛克利主要讲授物理学绪论,教学任务并不重。他把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气象学问题,尤其是关于太阳黑子和电离层对气候的影响这一课题。有两个暑假,毛克利还专门去到他父亲工作过的卡内基学院地磁研究室,对电离层离子密度的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然而关于这一研究的论文却最终未能发表,原因是毛克利只对一个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评审者认为采集的样本区间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天晓得毛克利为了这一个月的数据计算花了多少功夫。为了完成海量的数学运算,毛克利曾试过以50美分一小时的薪酬聘请大学生使用手摇计算器来进行数据处理,也也曾尝试过对当时的计算器进行改造,希望加快计算的速度和精度,但最终效果都十分不理想。此时毛克利所遭遇的困境,与阿塔纳索夫在艾奥瓦所遇到的问题的一样的。而毛克利也开始感觉到,采用电子管的数字计算机,或许是解决海量运算问题的唯一出路。然而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毛克利苦思良久却仍然毫无头绪。
(103)
日期:2012-05-25 23:00:42
对于阿塔纳索夫声称他已研制出一台电子计算机,毛克利是半信半疑的。若真如此,艾奥瓦大学还不将此事捧上天,媒体还不早就铺天盖地的?因此,尽管阿塔纳索夫一再写信盛情邀请,他还是一直拖到第二年的6月,才决定到艾奥瓦一探究竟。毛克利此行甚至把6岁的儿子也带上了,到时如果一无所获,就权当是带孩子出来做一趟长途旅行吧。
阿塔纳索夫和贝利对毛克利的到访表示出极大的热情,终于有粉丝了!他们第一时间把毛克利拉到了物理系大楼地下室,毫无保留、不厌其烦地向毛克利介绍了ABC的原理、结构及存在问题。毛克利惊讶于这台廉价简陋的机器竟然真的是一台可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5天时间里,他详细询问了ABC的每一个细节,并仔细阅读了阿塔纳索夫和贝利用于申请专利的技术文件。尽管对其二进制运作原理未能彻底理解,但毛克利还是像海绵一样拼命地吸引了关于ABC的一切。
这次短暂的会晤后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与许多科学家一样,阿塔纳索夫穿起戎装,加入了位于华盛顿的海军装备实验室,负责研究丨炸丨弹和引信。而贝利则去了洛杉矶,参与一项政府国防工程的建设。
ABC就这样被静静地继续搁置在物理系大楼的地下室,直到某天突然被学校记起来。不过这可不是因为发现了它的价值所在,而是因为学校盯上了ABC身上的200多个电子管,这在当时可是贵重的战略物资。于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ABC还未来得及抛头露面,就被无情肢解,只剩下一个存储滚筒被扔在地下室的一角。
离开了艾奥瓦,投入新工作的阿塔纳索夫与贝利,渐渐忘却了他们的心血结晶。倒是毛克利,一刻也不曾忘记那台还不为世人所知的电子计算机。
1941年夏,就在拜访完阿塔纳索夫后不久,已经当上乌尔辛纳斯学院物理系主任的毛克利收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现已变更为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寄来的一封信,信中提到摩尔学院正与军方合作开办一个为期十周的电子工程速成班,希望毛克利为他们推荐优秀的学生前来参加培训。
毛克利最终推荐了他自己。虽然他已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虽然他已是一位物理学教授,但他不介意去摩尔学院当一名电子工程的新学员。这一来是因为他觉得恶补一下电子工程知识,或许对他研制电子计算机会有所裨益,二则希望通过参加摩尔学院的培训班,看看有没有机会可以趁机跳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第四古老的大学,由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亲自创办。富兰克林提倡注重实际应用的新型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才。这一教育思想贯穿于大学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始终屹立于美国一流学府之列。虽然同样位于费城,但宾夕法尼亚大学比起毛克利之前任职的乌尔辛纳斯学院要好上不是一点点。这也是毛克利希望能跳槽到这里的原因。
(10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