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房奴的顿悟》
第24节

作者: 西都牧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次,户口也和社会保障、医疗、工作等相关,不过相比上面一些限制,这几点的影响,现在已经弱化了很多了。
  如果说中国的土地制度大大限制了房子的供应,那么户籍制度的限制,则是大大促使了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城市户籍和住房相关,而家庭户籍又和小孩落户、入托和入学直接相关,这一点是很多年轻人购房的直接原因。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批判年轻人购房年纪早,甚至有人劝说人们现在可以把房子卖了去租房从经济上说更划算。这是这些人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人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到了结婚的时候就急着买房,剔除现在国内租房市场的混乱不说,一结婚很快就涉及到生孩子、落户口、入幼儿园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说,是政府通过种种限制在逼着年轻人们买房子,人们买房子,不只是找一个居住的地方,更和很多附加的东西相关,这是中国的国情。

  诚然,我前面已经说过,现在推动房价的已经不是居住需求了,而是很多有闲钱的人的投资需求造成的,但这不是因为人们不想买房子,而是因为价格太高买不起。但是,最初启动房价的,却是真实的需求,现在这些真实的需求虽然已经负担不起房价了,但是仍然是支撑房价的最有力的心理因素。而这某种程度上都是现在的纷繁复杂的户口制度给造成的。
  说完了土地和户口制度,我想说一个热门话题,那就是现在的春运,这是历年大家最感兴趣,也让大多数人头疼的一个问题,虽然铁道部每年都叫嚣说要改善春运,可是至今毫无起色,而且情况还越来越严重了,最近弄的铁道部部长都给下台了。
  其实春运这个事情还真不能完全怪铁道部,虽然我对铁道部一向没有什么好感,当然也不能完全怪黄牛们,就是他们不折腾,火车上的人也绝对少不了。根源还是每年回家的人太多了,而回家人太多,一是因为这些年的城市化和人口的地域大迁移,但由于户口的限制和高房价,这些人并不能在工作的地方安家落户,所以到了春节的时候,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回乡潮,看看北京春节期间的地铁上的人和平时人口的对比,就知道这一影响有多厉害。

  如果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了,不仅房价问题不再是问题,就连春运问题可能也附带解决了。也许有人说,现在城市的房价这么高,即便是改革了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就能降到那么多人能够承受的地步吗。其实,现在的房价中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泡沫因素,如果去掉这个泡沫因素,房价本来就能降下一大截子,如果土地制度改革了,则土地供应会大大增加,房价又能下降一大截。
  不过,户口改革比土地制度更难,牵扯的因素和利益更多,因此遇到的阻力会更大,不过以下一些因素可能会使户籍的改革变的越来越容易:
  1.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变,户籍和社会保障的关系会越来越淡化,因此在这方面的阻力会越来越小。
  2.对于户籍改革阻力最大的是教育问题。但随着未来出身人口的减少,现在入托难、入学难的形式都会发生逆转,十年之后入托、入学可能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户口的作用也就会越来越小了。随着人口出生数量的减少,高考的录取比例也会越来越大,户口在这方面的额作用也会变小。
  3.这一轮的房地产热潮事实已经导致了大量城镇过量开发房地产,现在由于大量人投资房子,所以这一现象还没有被人发现,但是随着泡沫的褪去,这个问题就会爆发,到时候可能会出现大量房屋廉价卖出,很多农村人口可以由此进入城镇,甚至很多城市会采取措施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给予城镇户口。
日期:2011-02-15 17:25:01

  第十章 政策八误(四)
  三误:

  没有及时控制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很奇特,一方面,中央政府严格掌握地方的人事权和军权,省一级的政府首脑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军队更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是个高度集权的国家。
  但另外一方面,从毛泽东时代,中国一直实行的都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有着极大的自治权利,首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权上一直实行的是按一定规则划分的方式,在邓小平时代,早期地方政府是将固定数量的收入交给中央政府,后期是地方政府将固定比例的收入交给中央政府。到了朱镕基时代,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税收种类和征收机构进行了划分,这也就是著名的“分税制”,虽然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但是本质上还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一种分权。其次是政治权利的自治,宪法从1954年就赋予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法规和制度的权利,其实只要看房地产调控就明白,每次中央政府出了政策之后,还都需要各个地方政府发布执行的细则,不同地方的具体规则也总是不同的。再次,地方政府拥有对经济的计划管理权和地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这就造成了各个地方政府都照顾自己的企业,造成市场割据。比如上海不准使用湖北制造的汽车作计程车。湖北不准使用上海制造的汽车作计程车。最后,中国现在的户籍制度是按照区域划分的,基本上是按照市县来划分的,而土地的权利也是掌握在市县一级,在大城市没有户口的“移民”,其受到的待遇甚至比不上到美国取得绿卡的移民。

  我本人一向反对集权,提倡分权,但是对地方政府不加限制的分权,就会造成地方政府的割据,而地方政府相比中央政府,通常会更加注重自身利益,尤其现在掌握着经济大权的市县区一级的政府。
  实际上,在房地产调控中,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过大,中央政府的历次调控,都总是受到地方政府的掣肘。而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企业的暗中联合,对于房地产企业的暗中支持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实,2008年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企业能够支撑那么长时间才开始降价,正是地方政府给予了房地产企业信贷的支持以及其它方式的资金支持。另外,地方政府在舆论上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虽然我前面提到,地方政府对于房价的增加,往往起到的都是侧面的作用,但是无疑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高涨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