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先秦红颜探古》
第46节

作者: 蒹葭从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史记•赵世家》和《列女传》都记载过一段赵武灵王的梦境。赵武灵王十六年游于大陵,梦中一位神秘少女弹唱了一曲意味深长的“娃嬴之歌”;梦醒后,武灵怅然若失,回味良久,直到几天后的酒宴中仍反复提及这个梦和那梦中的少女。

  初读这段颇有悬念的故事,本想象着这位痴心的赵君会怎样一番感人的跋涉和找寻,谁知下文却没按我们今天的常理发展,只是简洁地说:“吴广闻之,因夫人而内其女娃嬴。孟姚也。”就是说,一个叫吴广的人通过夫人献上了美丽的女儿孟姚,那神秘的少女就算找到,这故事就算告一段落了。不禁叫人大跌眼镜——这叫什么事?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之后竟然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经过,直接就是一个“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结局,既没有古希腊神话中的斩妖龙、过迷宫,也没有格林童话里拿着水晶鞋去寻访天下的创意,甚至都没有现代电视剧惯用的“错过”“误解”之类老套情节,这让读者多少有点扫兴。

  也许武灵曾经历了艰难的找寻,但选择性失明的史书不会过多记录这些不必要的细节。结果在我们看到的版本里,“白马王子”就这样轻描淡写地携美人而归。或许,这才是吊胃口的最高境界吧?华夏史册往往篇幅有限,它更多关心的是天下大业,以及为人君者是否务这些正业。所以,大业之外的鸡毛蒜皮都隐在字句的间隙,只能让有心人去自己品味和推测。翻查史料,发现继位于国命沉浮关键时刻的赵武灵王从没有沉缅酒色的不良记录。在他的娃嬴之梦前,除了曾“娶韩女为夫人”的正常生活程序外,再不与任何女色相关。然而,他三十岁那年的一次出游,竟给后人留给下这样一个温情的梦境。

  那梦太过玄虚,有人就怀疑起了真实性,认为是武灵为了娶吴女而做的伪托。不过对于能做出“胡服骑射”这种惊骇之举的武灵王来说,这种伪托显然不是他的风格;更何况,那少女梦中的清歌也不像赵雍自己编出来的——那带有谶语意味的娃嬴之歌,似乎预示了某种神秘的宿命,且待后文详述。
  那歌中最引人遐想的是如美人之颜的苕花,这是一种经常出现在先秦诗文中的草木,《诗•陈风•东门之枌》中有“邛有旨苕”,《诗•小雅•苕之华》有“苕之华,芸其黄矣。”等,然而究其释义却纷乱零杂,即使在先秦诗文中,苕就有好几种,如苕华——凌霄花;苕菜——紫云英;苕颖——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苇苕——芦苇之花。

  目前不少通俗历史读物中对这首歌就常解为凌霄,凌霄之名也可能是从“陵苕”的音变而来。我也一度这样认为。的确,常借气根攀附在他物上的紫葳科木质藤本凌霄,大而鲜艳的橘红色花冠呈钟形,点缀在藤叶之间熠耀夺目,确实有美人之姿。但《说文》却有:“苕,苕草也。”显然和木本的凌霄有所出入。《史记•赵世家》綦毋邃集解曰:“陵苕之草其华紫。”——紫色的草本,首先就可以排除橘红色的、木本的凌霄,而注意到草本的紫云英;毛诗疏云:“苕,饶也。幽州谓之翘饶。蔓似幪豆而细,叶似蒺■而青,其华细绿色,可生食,味如小豆藿也。”——这种描述显然是豆科植物的特点,而豆科黄芪属的紫云英正好符合这些外观。另外,紫云英常用于豢蜂酿蜜,自然“生食”起来味道也很不错;又本草经云:“陵苕生下湿水中,七八月生,华紫,草可以染帛,煮沐头,发即黑也。”——作为冬季最主要的绿肥作物,紫云英多在秋季套播于晚稻田中,耐湿性强,很符合“生下湿水中”和“七八月生”的特点。但是否可以染帛和黑发,却不得而知了。

  花性如人,美人多不类同,花也有各有风姿。凌霄之美明媚夺目,却过于襛丽张扬;而紫华之苕如紫云英者,相比之下可能不甚显眼,但它们所散发的风韵更为持久和摄人心魄。可以想见它们绽放的时候会有一片紫色云雾铺满草地。紫色的色彩语言是高雅、浪漫、忧伤和神秘,置身那一大片紫云英花间,总会让人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轻微心悸;花之美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阻隔,紫云英在西方的花语中代表着——幸福,在东方文化看来同样恰如其分。幸福,永远不会是浓烈的感官刺激,而是淡淡的温馨。当那位从十五岁就开始接手国事的年轻赵王某一天遇到了紫云英一样温馨的女子之时,他那颗铜铁一样坚硬的心就找到了可以安心栖息的归宿。

  二 鲜为人知的“嬴姚之缘”
  说起“赵惠后”和“孟姚”这两个称谓,一般鲜为人知,但说起“吴娃”倒差不多会增加几倍的人气。不过很可惜,这个吴娃可不是西施,就连她所生活的苦寒之地也距那温软的若耶溪远隔千里。孟姚的父亲被称为吴广,说明他们家族的氏族名为“吴”,这就是她被时人昵称为“吴娃”的原因。“娃”在先秦是美丽少女的意思,比如西施曾住在“馆娃宫”。孟姚唤做吴娃,就像后来的多情公子称自己的红颜佳偶做“卿卿”,或者像我们今天的男孩子把自己的恋人叫做“宝贝”一样。

  一般人们都会关心吴娃的身份和来历,以及她仅仅出场一次的父亲吴广是何许人也。由于吴广很自然地就出现在武灵王饮酒的现场,所以后来一些白话历史故事中直接称之为“大臣吴广”。不过在赵武灵王留载青史的名臣中不见吴广其人,有可能原始的史料在这两件事中间省略了一段,才让孟姚父亲的出现如此突兀。“吴”字在先秦史料中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一个信息,因为在古音中它和“虞”字相当。根据记载,当年周太伯、仲雍所奔之“吴”并非是吴越之“吴”,而是位于山西的舜之封地“虞”。吴常讹为“虞”,那么孟姚之父吴广到底来自哪里呢?考虑到赵武灵王十六年的时候,吴国已于二十三年前(前333)年被楚所灭,以及从地域上看,在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战国时代,寻找一个不知姓名不知地址,而只在梦中有过一面之缘的神秘少女,从远隔千里之外的楚国入手实在机率很低。相比之下,来自三晋大地、虞舜故地的孟姚当然更容易走进赵君的视野。

  吴娃孟姚从梦中登场,走进一代战国雄主的生命,后来又留下一缕血脉,融进二百多年的赵国国命——她的儿子赵何即为日后的赵惠文王。这一切是偶然还是宿命?
  如果能确定孟姚确实是虞之少女,那么将会勾起赵国公族们一桩时日久远的回忆。
  一百多年前,赵国先祖简子曾七日不寤,醒来后对臣下说了他登天庭、赏“钧天万舞”的梦境。在梦中天帝告诉赵鞅:“今余思虞舜之勋,適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尔七世之孙。”意思是:我追念虞舜的功勋,到时候将把舜后代之女孟姚嫁给你的第七代孙。
  赵简子的七世孙,就是让赵国崛起于战国七雄之列的赵武灵王赵雍;而宿命中的“虞舜之胄女”,会是赵雍梦中的神秘少女,以及吴广的女儿孟姚么?
  有时候,历史真的很玄虚;也不要小看这梦中的承诺,它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