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者胜——西晋之乱》
第23节

作者: 羽林轻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贾南风无疑对人性了解及其深刻,也早对杨芷的性格脾性看得一清二楚,她知道人最怕的是什么,因此她手的刀,不是要砍在杨芷的身上,而是要狠狠扎向杨芷的心。
  贾南风的做事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条有理。”有计划有步骤,而且逻辑慎密,获“女强人”之称号绝不为过,而这个“女强人”又全无礼法和信仰约束,其行起事来,自然不计后果,毒辣三分。

  其对杨芷的处理也是有计划有步骤的。
  第一步,假托皇帝诏书,史载“贾后矫诏”,惠帝本来就是工具,谁都可以拿来用,以前是杨骏,现在是贾后了。诏书特命保全杨氏兄妹母亲庞氏的性命,让她搬来和杨芷同住。充分体现了贾后人性化为本的关怀。
  第二步,给相关部门打招呼,命令弹劾杨芷,自古真理都掌握在领导手中,领导想做啥,自然就有枪手论证其可行性,相关部门立刻上奏:“皇太后和杨骏狼狈为奸,阴谋造反,在全国上下与杨骏一伙斗争的关键时刻,太后非但没有回头是岸,反戈一击,反而在反人民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竟然飞箭系书,意图招募军队与人民顽抗到底,这种自绝于国家和人民的行为,即使皇上不追究,我等也再不敢奉之为太后了。”贾后又装一把,满脸惊愕:“你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吗,这关系到皇太后,乃国之大事,不可草率,详细做个调查,然后给个结论。”相关部门心领神会,下去做“严密”调查去了,第二天,“严密”调查完成了,再奏:“经多方面的工作核实,昨日所报一切属实,无瞒报漏报现象,建议贬太后为庶民。”

  主动站出来与恶势力做斗争的人是令人佩服的勇者,而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也是难能可贵的,宰相张华就表示了其反对意见:“太后乃先帝心爱之人,服侍先帝是有功的,现在为杨骏连累,虽然不再适合母仪天下,但我朝皇恩浩荡,以德孝治天下,臣以为可以贬去皇太后称号,但恢复其武皇后称号,让她从现在的居住处搬出去,这样她可以天天反省自己,还会感激朝廷对她的恩德。”

  张华自小丧父,曾为牧童,虽然家中贫穷,然而勤奋苦学终得于出人头地,成为魏晋一代名臣,史载:“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对他有五个字的评价:“王佐之才也!”。
  日期:2011-10-24 23:30:46
  张华的建议自然与贾后意愿相悖,深谙官场规则,善于急领导所急的左仆射荀恺与太子少师王晃争相启奏,唯恐落后,虽然宰相已发话,而此时的宰相却也不被这二人放在眼里,这二人明白此时在贾后和宰相面前应该选择谁:“皇太后图谋造反,已经配不上先帝,我等认为应该废去其所有尊号,囚禁于金镛城。”相关部门讨论后,同意荀恺、王晃提出的意见,最后一份几个部委联合建议废杨芷为废人的报告呈现在贾后面前。

  过了几天,诏书正式下达,同意各部委的意见,这金镛城原本是武帝欲囚贾后之地,此刻正好为贾后所用。
  日期:2011-10-25 20:54:01
  第三步,这一步才是贾后真正想要的。
  如果说当初贾后对杨芷的身份还有些顾忌的话,那现在贾后已经没有任何顾忌了,一个皇后怎么对待一个庶民都可以不必在意天下人感受。
  这时,又是相关部门启奏:“杨骏谋反,按法律当株连九族,当初之所以留他母亲庞氏的性命,是因为她是太后的母亲,现在既然太后已经成了庶民,就请将庞氏交给廷尉制裁。”

  千万不要迷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为这只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说。
  丝毫没有意外,这封奏章呈现在贾后面前的时候,贾后生气了,还拍了桌子:“荒唐,这种主意也能出得?”
  相关部门此时却体现出了少有的“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之勇气,再次上奏,坚持己见,最后,贾后为这种“为国请命”之精神所折服,终于准奏。
  不但准奏,还对相关部门发出一个新的通知,要杨芷亲眼看着她的母亲受刑。
  一个女人看着自己的母亲行刑,该是多么撕心裂肺,而这才是贾后真正想要的,也只有这样,她的报复心理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这么多年压抑的心里才得到真正的释放。
  果然,庞氏行刑之时,杨芷象疯了一样,一会儿抱着自己白发苍苍的母亲嚎叫,一会儿剪发,一会儿撞头,最后想到给贾后上表。母亲为自己操劳一生,到老却因为自己受此大累,此刻什么皇太后的地位名号都已经不重要,她可以放下皇太后的身份,在贾后面前称妾,唯求饶母亲一命,可是,她忘了她此刻已没有任何尊号,她只是一个庶民,一个庶民,有什么资格和皇后谈判呢。

  杨芷的一举一动,都被准确无误的传递到贾南风处,她笑了,笑得那么灿烂。
  第二年,可怜的杨芷死于金镛城,服侍在她身边太监宫女十余人,被贾后绝食八日,全部饿死。
  这还不算,贾后担心杨芷死后于武帝面前告状,将她面朝下埋葬,并且施以各种药物和符书,让她永远不得与武帝相见。
  这种仇恨,近似变态。
  中华儒家传统,历来以孝为先,对于犯罪之人,即使所犯乃谋反之类的大罪,也都有被赦免的可能,而杀祖父母及父母之人却绝无赦免之理,这也是以“家”为纽带而得以延续至今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有了这样的传统,使得中华文化历尽磨难始终不衰,而此刻贾后及一般朝臣的表现,却尽灭天理人伦。
  日期:2011-10-26 22:09:16

  第二节八王之乱一—汝南王之死
  杨骏既诛,贾后做得第一件事,当然是犒赏有功之人,被杨骏赶出权利中心的那些亲王又回来了。其中,惠帝司马衷的亲弟弟,武帝和杨艳所生第三子秦王司马柬晋升为大将军;司马懿三弟司马孚的孙子东平王司马楙被封抚军大将军;司马炎第五子楚王玮被封卫将军、领北军中候;司马懿三弟司马孚的五儿子司马晃为尚书令;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伷的三儿子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右仆射。

  这么多亲王皆领武将衔,显然军权已经掌握在司马氏手中,但是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却又是权利分割,各有制衡。
  而此役立大功的亲信太监董猛,被封为武安侯,将一个太监于一夜之间提拔至侯爷,可见贾南风也是爱憎分明之人,对自己有恩的人也是本着不拘一格的原则破格提拔。
  孟观、李肇则同为黄门侍郎,从大殿外走到了宫内,又一次验证了“富贵险中求”的理论,后二人又同升至积弩将军,其中孟观更是在《晋书》中专门有传。
  然而,虽然将各亲王拉回了权利中心,精明的贾南风却并不信任这些为她打天下的亲王,她认为这些亲王只可被利用,当枪使还行,绝不可授予实权,更不可主持朝政,她心中主持朝政的人选是另外两个人。
  一个是寸功未立的逃跑主义者汝南王司马亮,此人虽无雄才大略,甚至也缺乏应有的胆量,但在司马家族中却属于前辈,乃是司马昭的亲弟弟,武帝的亲叔叔,按论资排辈来看,其上位是顺理成章的。此刻司马亮被封为太师,位于“三公”之首,职位还高于先前的杨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