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者胜——西晋之乱》
第22节

作者: 羽林轻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玮的任务一布置下去,各部队立刻展开,皇宫内外随即为司马允的部队全面接管并戒严,时任惠帝侍卫官的杨骏外甥段广见状大惊,无计可施之计只好寄希望于惠帝,跪于惠帝之前哭诉道:“陛下,杨骏受先帝托孤之恩,尽心辅佐,其忠诚之心,可表于青天,况杨骏孤单无子,其谋反何为?今为奸人所陷,望陛下深思。”此话合情合理,惠帝如何反应?史载:“帝不答。”

  俗话说:宁和聪明人吵架,不和糊涂蛋说话。于惠帝讲道理,无异对牛弹琴。惠帝不过供人利用之工具而已,如欲从惠帝处得到指示,非智者所为,由此可见,杨之外甥段广也不过一介武夫而已。
  此刻不如冒险一搏,当以惠帝名义另下一诏书,上由惠帝和杨芷签字,遣可靠之人突破重围与杨骏汇合,杨骏再以皇帝名义调兵遣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可惜,时不再来。
  日期:2011-10-21 22:33:15
  其实,贾后的行动并非百密而无一疏,她的动作刚开始,杨骏就已得到一些线报,天不弃杨,杨仍有机会。

  闻宫内有变,杨骏大惊,立刻召集亲信商讨对策,他的秘书硃振首先开口:“杨大人,下官看来,此次行动定是几个太监为贾后所谋划,乃针对您而来。”他还不知道,此绝非后宫女人和几个太监发起的内乱,而是有手握重兵的亲王参与,同时有周密计划的政变,目的乃是要致杨骏于死地。
  不知己彼,此时的杨集团大脑严重萎缩。
  杨骏原本心中焦急,听硃振一说,心中稍安,点头赞同:“既是如此,卿有何良策?”
  “我等已经没有时间通知东宫及驻扎城外之军队,唯有烧掉云龙门,使燃火之信息传到东宫及城外,开万春门引兵入城,同时宣布缉拿首恶,大人再以太子名义宣布入宫捉拿奸人,对宫内之人形成威慑,这样宫中自乱,必有人斩贾后之首送于大人,危机自解。”
  硃振之计,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出于主观臆断,属于纸上谈兵,但按此行事却可制造混乱,与混乱中再寻机反扑又未尝不可。

  云龙门乃魏明帝曹睿所建,耗资巨大,当今考古证实其位于洛阳东门,形制雄伟,与西门神虎门相对,此门被烧,必定震动全城内外,混乱局面决免不了。
  此危机时刻,刀悬项上,那个曾经强抢诏书,要取汝南王人头赫赫不可一世之杨骏,此刻却万般柔情,是其对先朝所建之云龙门产生了无限情丝,或是不敢放手一搏,或是轻视这场政变,许是兼而有之,复杂之心理使这位大人矛盾不已,沉默良久,仅出一语,《晋书》载,杨骏曰:“魏明帝造此大功,奈何烧之!”
  来者都是看好杨骏的,奈此话一出,皆大失所望,人心散矣,杨氏团队正式解体。
  名誉宰相(侍中)傅祗看杨骏是扶不上墙了,要紧的是自保,首先起身:“大人,今夜情况不明,我先去云龙门打探一下,看看到底发生何事。”
  杨骏此刻已无计可施,只好点头答应。

  傅祗也够哥们,临走时还不忘同僚,回过头说:“大家都聚于此,各衙门无人不好,我看还是回各自岗位吧。”众人皆散。
  既便如此,杨骏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既然没有商量出头绪,等明天再说吧,他准备上床歇息,至此,他失掉了最后的机会。
  政治对手之间的较量,谋略固然重要,但减少自己的失误,充分利用对手的失误,却也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贾后的谋略固然不低,但与杨骏相较,尤其在京城这块地盘上,于地利和人和上并不占优,之所以能最后胜出,杨骏接二连三的失误送分不少。
  很快的,司马繇率四百禁卫军杀到,鉴于杨府还有不少卫兵,为减少伤亡,命令将所属四百人分为三队,第一队负责点火烧房,制造混乱;第二队弓弩手占领杨府附近居高点,待火起乘着混乱对杨府放箭;第三队大刀手紧随弓箭手攻击后进府杀人。
  不愧军人出生,点火,射箭,拿人一气呵成。
  杨骏现在才想起要逃,可如何逃得出去,被杀于马厩。
  日期:2011-10-22 21:40:21
  随后便是一场大屠杀,贾后命孟观将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及所有亲信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
  威风一时的“三杨”,竟落得如此下场,尤其杨珧、杨济二人,才能和品性皆属上乘,杨珧以谋略见长,杨济以武功见长,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三人堪称政坛铁三角,稳稳不倒,只因二人实在看不惯杨骏所为,为避祸而脱离官场。

  杨珧、杨济离开官场原为避祸,岂知身处漩涡之中,又岂能逃避得了,交权出去犹如缴枪,只能任人屠杀。
  这给以后为政者们带来的教训便是权力不可弃,所以而今大家发挥“余热”最积极的行业便是官场。
  贾后杀了顾命大臣,如何向天下人交待,杨骏的悲哀就在于天下人根本不知道他乃钦命的顾命大臣,因为那封武帝诏书并未公示就为杨骏所藏,真正见过的也仅一两个人而已,空留江湖传闻,即便如此,贾后仍然担心那封诏书流出江湖,命令李肇烧光了杨骏家中的所有书信。
  冥冥之中似有定数,当初杨骏藏起这份诏书是为了不让司马亮分享其权力,他认为凭他太傅职位和太后哥哥的身份,那份诏书于他而言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不能让司马亮看到,因此他千方百计不让世人知晓,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对待这份诏书的问题上贾后与他殊途同归,不过贾后的担心大可不必,也许杨骏早就毁掉了这份诏书。
  “舍清溪之幽,得江海之博;舍方寸之惑,得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得天地之志。”一句舍得酒的广告,可否给杨骏以启示,可惜,来得太晚。

  杨骏所持者,乃其女儿杨芷的太后身份,而杨芷又依仗杨骏巩固宫中的地位,因此这兄妹二人实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
  杨芷是个好人,史载其“婉有妇德,美映椒房。”德貌双全,现如今做个形象大使是绰绰有余,但为太后却不合适。
  杨太后对于宫廷之斗争,缺乏认识更缺乏经验,当初武帝要废掉贾南风,她把贾南风救下,而后又对贾南风猛烈训斥,弄得贾南风非但不领情,反而认定是她在武帝面前挑拨是非,对她恨之入骨。
  见鬼说鬼话,杨太后对贾南风这个鬼却说人话,焉能不败。
  此危急时刻,杨芷想到了驻扎城外的军队,她相信京畿的部队是可靠的,于是她亲自写了封信,欲号召驻城外的军队进城救人,事成以重赏。

  此计甚好,但再好的计策,执行不力,无异于空想。
  杨芷确实很失败,其15年的皇太后生涯居然未能培养出哪怕只一个的可信之人,事到临头连传递消息的人都没有,其途径竟然是用箭将信射之城外,希望为城外巡逻的小校发现并报送领军将领。
  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凭一封在马路上捡到的书信就能调动军队,那才是一个传奇。
  日期:2011-10-23 22:52:30
  第七章晋室之乱

  第一节灭天人之理
  这场斗争,杨骏及其余党被一网打尽,贾后笑到了最后,没有了杨骏,她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好好报复一下让她受够了窝囊气的杨芷。
  女人的嫉恨是可怕的,而贾南风的嫉恨更让人心惊,十多年压抑的仇恨一旦爆发,其报复的手段却是残忍无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