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者胜——西晋之乱》
第17节

作者: 羽林轻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要谈齐王司马攸、贾充和杨骏三个老大之间的关系,便少不了掺和进来荀勖、冯紞二个小弟。
  “三杨”兴起之前,朝堂之上曾经存在着两大阵营的角逐,双方阵营的领头老大分别是贾充和任恺,而阵营里小弟,更汇集了晋国几乎所有的精英。

  任老大的小弟有如庾纯、张华、温颙、向秀、和峤等名士,而贾老大的小弟则有荀勖、冯紞、王恂、华暠等谋士。
  起先,双方还仅限于暗中较劲,而后任恺首先发难,向司马炎建议调贾充一家去戍边,幸得荀勖、冯紞二人出谋划策,忙得上串下跳,促成了贾、炎两家的秦晋之好,贾充才得以度过危机。
  双方的矛盾由此开始公开化,连司马炎专门请两人吃饭调停也不管用,反而斗得更加厉害,几个回合下来,贾充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连环拳跌出,一招接着一招将任恺击垮,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三招。
  第一招,贾充向司马炎推荐任恺做组织部长(吏部尚书),将他从有着宰相地位而且与皇帝关系密切的侍中位置调离,远离司马炎,而一旦远离,便意味着关系将会疏远,误会将会产生,信任将会不再;
  第二招,由荀勖、冯紞指使人揭发,任恺家吃饭的碗乃是宫廷物件,再安排高阳王司马珪弹劾,后虽证明这些所谓的宫廷之物只是任恺的老丈人,前朝的魏明帝曹叡送自己女儿齐长公主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任恺丢了官。
  第三招,眼看任恺又被举荐当了御林军统领(光禄勋),贾充的人向相关部门投诉,任恺和地方上一个县长相互勾结。具体什么内容《晋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晋书.李憙传》上记载有这个县长被李憙弹劾的事情,罪名是侵占了官方的稻田,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官方稻田就是皇家的稻田,这个罪名不小,负责办案的组织部部长(尚书)杜友和公丨安丨局长(廷尉)刘良知道任恺遭人暗算,便压着不办,结果两人和任恺一同被罢。

  这三招使任恺彻底崩溃,最后郁闷而死。
  任恺乃是“有经国之干”之人,对大晋朝忠心耿耿,曾深得司马炎信任,在其权力的鼎盛时期,也曾是仅次于司马炎的第二号人物,但此人“性忠正”,就是看不惯贾充的为人,便铁了心要让贾充靠边站,结果为贾充所败,这是他的悲剧,更是晋帝国的悲剧。
  晋帝国不仅失去了一位能臣,更可怕的是这个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冷了想干一番事业的大臣们的心,此事件以后,真话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假、大、空,国家行政中听到的全是正确的废话,整个朝堂顿时“上下皆蔽”。
  后世往往在贾充和任恺两人的是非忠奸问题上争论不休,其实最该站出来对此事负责的是那个司马皇上。
  国家就如职场,总有争斗,而且都认为对手是可恨的,但谁胜谁败其实还是老板说了算,只不过在职场,老板的对错最终要体现在公司经营上,而在国家,皇上的对错最终体现在国家经营上。
  老大的作用,是在平衡两派力量的前提下适当打压和提携,而不让任何一方独大,关键是激发出双方最大的能动性为自己所用。而司马炎和稀泥式的调停却起了反作用,《晋书》记载“既而充、恺等以帝已知之而不责,结怨愈深。”任恺的死证明司马炎确实不具备一国之君的御人之术。
  任恺被贾充搞定,虽然两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但任恺的小弟们基本偃旗息鼓。

  此后,贾充和荀勖、冯紞三人在政坛的配合更加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三杨”兴起后,由于杨骏、贾充二人算做亲家,彼此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便也一直相安无事。
  在对待齐王的态度上,杨骏很清楚,虽然表面看贾充挺司马炎,但内心来讲是偏向齐王的,只是对齐王爱莫能助而已,因此,有贾充在,杨骏的野心还有所收敛,也还不至于对齐王下手,双方一直维持着微妙关系。
  而贾充死后不久,杨骏便对齐王开火了。
  出人意料的是,为杨骏打先锋的,却正是贾充生前的铁杆小弟荀勖和冯紞。
  日期:2011-10-11 22:22:00

  荀勖、冯紞两人都颇有韬略,《晋书》中对荀勖的评价是“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对冯紞的评价是“少博涉经史,识悟机辩”,可见二人均非等闲之辈。尤其荀勖博学多才,曾花6年时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编撰了一部《中经新簿》,这部书对中国目录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可惜的是这部《中经新簿》已经失传。

  但荀、冯二人却一直不被齐王司马攸待见,《资治通鉴》记载:“(司马)攸素恶荀勖及左卫将军冯紞倾谄。”在司马攸眼里,这两人只是拍马献媚之徒,因此从来不给这两人好脸色,这便使得荀勖、冯紞二人有很大的不安全感。
  他们心中清楚,有贾充和司马炎的庇护,司马攸还不至于对自己怎样。但如果贾充和司马炎有个三长两短就不好说了。
  怕什么来什么,大哥贾充逝世,突然没有了老大,两人只得转投杨骏,这时候荀勖已经是秘书长(中书监)了,而冯紞也是三品侍从(侍中),从内心来说,两人自持才高,是看不起杨骏的,不过大家有很多相同的利益,更为了自保,因此便向杨骏靠拢。
  突然增加了两大好手,“三杨”的实力自然大增,也更加对将司马攸逐出京城的行动急不可耐,这个任务,交由杨骏的弟弟杨珧、荀勖和冯紞三人策划完成。
  贾充去世后没几个月,荀勖和冯紞就瞅准机会对司马炎进言了,自然这种进言不可能在朝堂之上进行。

  冯紞首开第一炮:“陛下您下诏让各位亲王回到自己的国家去,真是非常的英明,满朝文武都认为这件事情做得太对了,陛下为了国家的事情真是操碎了心啊。”司马炎笑着说:“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朕无日不殚精竭虑,不敢懈怠啊。” 冯紞见司马炎高兴,话锋一转:“不过有些人还是不太服气的。”司马炎一听,脸色为之一变:“哦,您的意思,是有人在背后说朕的坏话?”“陛下定下的方针,是为了我大晋的万世之业,没有任何人敢违抗,不过也有几个亲王和诸侯是不服气的,他们说既然您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去,他们当然要回,不过陛下应该自己先做出榜样才是。”司马炎有点奇怪:“要朕做榜样,他们想要朕怎么做?”“他们说和陛下最亲的是齐王,其他亲王都已经离开京城,唯独齐王还留在京城,他们认为有些不公平。”

  司马炎并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件事让他很为难,毕竟司马攸是他的亲兄弟,而且父母去世前都特别关照过自己要好好照顾这个弟弟,一直以来这个弟弟在政治上也中规中矩,没有对自己有什么不利之处,如果对他采取什么措施,担心被天下人耻笑,而且也不符合自己公开宣扬的以孝治国的精神。
  荀勖确实是有学问之人,先让冯紞出马进行试探,见司马炎沉默不语,知道司马炎尚在犹豫之中,马上又下了付狠药,这付药正好下在了司马炎内心的脆弱之处,其语气和态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