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29节作者:
湖畔非淩烟 屈突通真的无语了,为什么?
有的人建议屈突通去投降,屈突通说出了刚才的那番话:“我深受两为圣上的大恩,我不能辜负他们。”
既然不投降,仗也不能再打了,再打老本都要没了。屈突通决定去洛阳投靠杨广的另一个孙子越王杨侗,不论怎么样,我不能背叛我的国家,我不能背叛对我有恩的两位圣上,当时他是这样想的。
他摸着自己的脖子,慷慨激昂的说:“我早晚要为国家受上一刀。”
李渊为了早日解除来自屈突通对自己的威胁,派屈突通的家奴前去劝降,屈突通把家奴斩首。在国家与自身之间他似乎已经做出了选择。很多人都认为他应该会走上那条道路。
那条道路叫——忠臣之路。
可是结果呢?
历史又一次告诉我们,事情如果还没有发生,无论如何不能乱下断言,即使你很聪明,即使你对这件事情很有把握,也不要。因为规律还好掌握,人性不好掌握。
历史就是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演出的鲜活的话剧。
只不过这场话剧和别的话剧不同,别的话剧还可以再演,而这场话剧只能演一次,一次后所有的演员必须退场,任何人都没有重新上场的机会了。
每个演员,说他们是在演戏,倒不如说成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性格,出演着最本色的角色。
因为这出戏没有导演,没有编剧,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主角。主要看你会不会抢戏。
如果你说这场戏完全没有规则,演员想怎么演就怎么演,也不对。因为冥冥中似乎有种东西控制着这一切。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超越自然的东西,我认为这个东西是规律——历史本身的规律。
就像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
日期:2012-05-19 21:28:59
在走之前,他任命了潼关的守将——桑显和。
对于这哥们,我想他足够幸运,连连打败仗,两次几乎全军覆没,现在还委以重任,只因为屈突通手下已经没有可以用的人了。
屈突通是这样的的孤独,他本以为自己可以以一己之力挽救大厦于将崩,然而他错了。
而且,错的很离谱。
他前脚一走,后脚桑显和现出城池,向刘文静投降。
桑显和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并不笨,没必要为了昏君搭上自己的性命。
刘文静派窦琮和桑显和率轻骑兵去追屈突通,一路上马不停蹄,终于在稠桑(今河南省灵宝市北)追上了屈突通。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屈突通命令部队摆开阵势,坚守不动。
窦琮也是有备而来,上来也不进攻,直接用上杀手锏,给屈突通出了一个难题。这个杀手锏就是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
人,谁无父母;父,谁无儿女。
父子之情乃天伦在大情,很少有人能够置之不顾。
屈突通让我们看到了这极其少见的一幕,窦琮派屈突寿上去,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告诉屈突通,现在长安已经是李渊的了,你老人家就识点时务,投降算了。跟谁混不是混呢,而且人家唐公,可比杨广大方,不能亏待了你老人家。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是,突然间屈突通的二杆子精神犯了,看见屈突寿出现,父子俩一句话还没有说呢,就命令放箭。
具体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屈突寿满含微笑的走到两军阵前。
屈突通二话不说,声嘶力竭的高喊:“弓箭手放箭。”
一个士兵不明白的问了一句:“那是您的亲生儿子,您确定让我们放箭。”
屈突通没好气的说:“他已经不是我的儿子,我和他之前是父子,现在我们是仇敌。”
于是,屈突寿被这个场景吓坏了,终于知道了自己老爹的厉害,乖乖的回到军阵中。
屈突寿没有用,窦琮知道了屈突通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
吃软的人,好弄;吃硬的人,也好弄;软硬不吃的人,最难弄。
屈突通就是这样一个人。
要知道,这种人虽然盐油不进,软硬不吃,也并不是没有弱点的。因为他们毕竟还是人,也长着一颗红色的心,被刀砍一下,也能流出血来。
他们的心不是石头做的,虽然表面很硬,内里却很软,之所以表面很硬,是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们。
当然了,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屈突通的信念就是手下这些兵还听自己的就行,大不了就打一仗,打不赢我就跑路。
所以干什么都是要本钱的,谈判需要本钱;坚持原则,也需要本钱;屈突通的本钱就是这些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如果没有这些本钱,窦琮才没有这好心情和他在这耗着呢?直接把你抓起来,投降就带回去,不投降则就地处决,还真以为自己是大腕呢?
有本钱,才好谈条件,这是做买卖的规矩。
日期:2012-05-20 07:51:29
政治也是一场买卖,只不过这笔买卖比较大。
对于有本钱的屈突通,窦琮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难道真的要再打一仗吗?来的时候刘将军已经告诉了,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
窦琮没有办法,并不代表桑显和没有办法。这哥们已经选择了叛徒这个角色,就要把叛徒演到底。
毕竟是跟屈突通混过的,这哥们多少对这位老首长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他的内心没有他表明的那样坚强。也知道屈突通虽然是个二杆子,他手下的那些士兵可不是二杆子。
他对屈突通的部下说:“我知道你们的家属都在长安,唐公已经攻下长安,只要你们投降我保证你们和你们家人的安全。”接着又说:“永丰仓在我们手中,你们投降保证让你们吃饱饭。”
这句话虽然很短,对屈突通的士兵却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你屈突通可以杀死自己的儿子,我们可不能不管我们的妻儿老母。做为家里的男丁,我就是家里的天,如果我死了,我的家人怎么办呀,我要回去和家人团聚。
看今天的情况如果继续和屈突通混下去,不止屈突通要玩完,自己也得跟着殉葬。屈大人死了不能白死,皇上得为他开个追悼会,还能弄顶忠臣的帽子戴上,妻儿老母自有皇家照看。我要是死了,谁会记得我呀,无论怎么想,和屈突通混下去都不合适。
第一个士兵向屈突通叹了口气,走向了对面,接着就有第二个士兵走过去,而且还说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谁给我饭吃,我就跟谁混。”
这一句话一下惊醒了观望的士兵,对啊,我们就是为了能吃饱饭,管他谁当皇上呢,他们都认为和屈突通继续混下去这笔买卖不合算。
于是出现了屈突通最不想看见的一幕,所有的士兵在很短的时间里放下武器,离他而去,转向了敌方的阵营。就是为了一顿饭。
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难道你们就没有气节吗?难道你们没有忠心吗?
他不懂,忠心与气节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是高不可攀的东西,既没有在一起打过麻将,也没有在一起喝过酒,没有时间认识,关键时刻当然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他不懂,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将军和士兵之间是不同的,读过书的人和没有读过书的人之间是不同的。不应该拿自己做人的标准去衡量别人,那样只会让自己很累,同时别人也会很难受。
他不懂,在那样的乱世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活着,二是吃饱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